APP下载

医学生人格特质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2019-04-09黄本诏林婷婷陈振宇纪钟纯郑杰华肖英杰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2期
关键词:神经质外向人格特质

黄本诏,林婷婷,陈振宇,纪钟纯,郑杰华,曾 旸,肖英杰

(汕头大学医学院:A.临床医学系,广东 汕头 515063;B.护理学系,广东 汕头 515063;C.研究生院,广东 汕头 515041;D.党政办公室,广东 汕头 515041;E.学生工作部,广东 汕头 515041)

大学阶段,青少年的人格特质尚未完全成形, 且许多在校大学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1]。作为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医学生的学业压力更加繁重,且作为未来的医生,医学生不仅需要面对就业压力 ,还要面对更大的职业压力[2],在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的当下,医学生的心理压力日益增大,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因此,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需要更多的重视与研究。尹国才等对371名临床实习期间医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医学生SCL-90(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单因子得分普遍高于中国青年常模,明确提示了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4]。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以往有研究表明 ,心理健康与人格特质的关系十分密切,人格特质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3],部分人格特质可作为反应医学生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5]。性格内向、高神经质及精神质的个体往往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3]。因此,有必要了解医学生人格特质,探讨与其心理健康的相关性,以期为预防医学生身心疾病, 教育工作者提供教育方式改进的依据[2]。已有研究得出结论,不同性别的医学生的人格特质存在差异[3,6]。而籍贯对人格特质的影响,目前缺乏文献资料,本研究将进一步研究不同性别人格特质差异性。同时对不同籍贯医学生的人格特质差异性做初步探究,同时本研究还将深入探究在这种差异性下,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年9月16日~2016年9月23日以汕头大学医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包括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儿科学和护理学专业,男生162人,女生183人。

1.2 研究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五人格量表(BFI scales) SCL-90量表用于测试心理健康。包括90个条目,分为10个因子,即躯体化(somatization)、强迫症状(obsessive-compulsive)、人际关系敏感(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抑郁(depression)、焦虑(anxiety)、敌对(hostility)、恐怖(phobic anxiety)、偏执(paranoid ideation)、精神病性(psychoticism)和其它因子(additional items)。BFI量表基于大五人格理论(OCEAN),通过五个维度描述人的人格与特性。分别为外倾性(Extraversion)、宜人性(Agreeableness)、严谨性(Conscientiousness)、神经质(Neuroticism)和开放性(Openness)。该量表有多种版本,各版本题数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采用四十四题版。两种量表的评分方式一致,均遵循李克特量表计分方式。本研究的调查问卷还加入了人口学信息变量,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籍贯等。并分别做人口学信息与心理健康状况各因子的相关性分析、人口学信息与人格特质各因子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心理健康与人格特质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1.3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2.0 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相关性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

1.4 信度检验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五人格量表(BFI scales)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38和0.782。

2 结果

2.1 一般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46份,回收率为98.86%;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为99.71%。男生为162名(46.96%),女生为183名(53.04%)。潮汕籍为150(43.35%),非潮汕籍196(56.65%)

2.2 性别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

人格特质各因子得分男生均高于女生。严谨性、开放性因子在男生和女生两个组别的得分均较高,而神经质因子在两个组别的得分均较低。其中,开放性因子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详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医学生大五人格特质的独立样本t检验

2.3 性别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心理健康状况各因子女生的得分均高于男性。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在两个组别的得分较高,敌对症状、恐怖症状、躯体化症状因子在两个组别的得分较低。其中,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症状因子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2.4 籍贯与人格特质、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将样本按籍贯分为潮汕籍、广东省非潮汕籍和非广东省籍,结果显示不同籍贯与人格特质,不同籍贯与心理健康均无相关性(P>0.05),详见表3和表4。

2.5 医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

男生人格特质的外向性因子与心理健康除敌对因子外各因子都呈显著负相关(P<0.01);神经质因子与心理健康的除恐怖因子外各因子都呈显著正相关(P<0.01),宜人性因子与心理健康的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呈负相关(P<0.05)。女生人格特质的神经质因子与心理健康的各因子都呈显著正相关(P<0.01),外向性因子与心理健康的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1),外向性因子与其它、偏执因子呈负相关(P<0.05),详见表5。

表2 不同性别医学生SCL-90心理健康状况因子的独立样本t检验

表3 不同籍贯医学生大五人格特质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2.6 医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地域差异

潮汕籍医学生人格特质的神经质因子与心理健康的各因子都呈显著正相关(P<0.01);外向性因子与心理健康的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1);外向性因子与心理健康的焦虑,开放性、强迫症因子呈负相关(P<0.05)。广东省内非潮汕籍医学生人格特质的神经质因子与心理健康的除偏执因子外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1);外向性因子与心理健康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其它、精神病性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1);神经质因子与心理健康的偏执因子呈正相关(P<0.05);宜人性因子与心理健康的躯体化、精神病性因子呈负相关(P<0.05),外向性因子与心理健康的躯体化、强迫症、敌对因子呈负相关(P<0.05)。广东省外医学生人格特质的神经质因子与心理健康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其它、精神病性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1);外向性因子与心理健康的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1),详见表6。

表5 不同性别的医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注:** 相关性在 0.01 层上显著(双尾);* 相关性在 0.05 层上显著(双尾)

表6 不同籍贯医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注:** 相关性在 0.01 层上显著(双尾); * 相关性在 0.05 层上显著(双尾)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质存在相关性,对医学院学生良好人格特质的培养及对心理健康的维护是必要的。结果显示,人格特质、心理健康状况均存在性别差异,并且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在不同性别、不同籍贯下也存在统计学差异。因此,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根据学生人格特质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

本研究发现,男生的各项人格特质因子得分均高于女生的得分,同时男生的各项心理健康状况因子的得分均低于女生。因此在医学院学生中,男生的性格更加鲜明,且男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具体是何种原因造成这样差异,仍需要更多的研究。

性别角色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获得与自己性别相对应的社会期望的行为准则。青少年很小就受传统观念中的性别角色影响,形成了对男女性的刻板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人格特质,行为方式和心理健康[11]。张娟等的研究中显示,男女大学生的性别情绪刻板印象程度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女生更明显地表现出“男性更容易愤怒、女性更容易高兴”的偏见[12]。这些因性别而异的刻板印象,可能是造成研究对象中男生与女生开放性、人际关系敏感性、敌对性人格特质不同的原因。

在对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人格特质表现为神经质的医学院学生中,除了男性的神经质与恐怖因子关系不显著,其它均显著正相关。因此我们可以推断,人格特质表现为神经质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的机率极高。建议对此类学生加强关注并且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因心理危机而产生一些极端行为[7,11]。

人格特质表现为外向性的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但在女生中外向性与躯体化因子和敌对因子无相关性。可能原因是躯体化因子主要反应为身体不适感,而女生普遍存在的生理因素才是影响这项因子的主要原因;而敌对因子主要表现思想、感情及行为,在相关研究中显示,相比女性,男性受到负性情绪信息的影响较少,更容易对当前任务做出反应[8]。在调节负性情绪时, 男性对生理性情绪表达的抑制效果也更具优势[9]。说明负性情绪易感性是女生的共性,不会因为人格特质的外向性而发生改变。女生的生理因素和负性情绪易感性会直接导致女生躯体化和敌对因子得分偏高,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女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要低于男生。因此,人格特质表现为外向性的学生中,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得到更多关注。

在潮汕籍的学生中,研究结果显示躯体化、敌对、偏执和其它因子都与外向性因子不相关。潮汕籍学生长时间生活在潮汕地区,身体对于本地的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适应性较高,所以躯体化和其它因子与外向性因子无相关性。由于学校离家近、大学管理较为自由,潮汕籍学生可以与家人经常交流,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敌对、偏执因子与外向性因子也无相关性。非潮汕籍的学生,在一个陌生环境的适应过程中,人格特质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便可以体现。结果显示非潮汕籍学生人格特质的外向性因子与心理健康的所有因子均呈负相关,并且除敌对因子外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外向性的人格特质有助于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利于健康的心理。

综上所述,医学生的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水平均存在性别、地域差异。神经质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人格特质表现为神经质可作为心理健康得分的正向指标,即心理健康水平的负向指标;外向性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可作为心理健康得分的负向指标,即心理健康水平的正向指标。对于非潮汕籍的医学生,外向性的性格有助于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利于健康的心理。医学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将人格特质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联系性别、籍贯的差异,将学生进行分组,构建更好的朋辈心理互助体系[10];并且,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增加一些塑造人格特质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向、良好的人格特质,有利于心理健康。

猜你喜欢

神经质外向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神经质有九个表现
近视患者人格特质与近视矫正手术意向的关系研究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你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What Statistics Show about Study Abroad Students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反刍思维对中学生神经质和抑郁的中介作用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寻根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