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课程引入校外实践导师的探索与实践

2019-04-09侯胜田杨思秋刘娜娜张若楠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2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导师中医药

侯胜田,杨思秋,刘娜娜,张若楠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29)

近年来,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颁行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我国各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创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创新创业课程如何在引进前沿理念的同时,帮助学生提升创业能力?如何实现创业课程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创新,提高教学质量?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创业课程实践教学中亟需应对的挑战。本研究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开设的创业课程为基础,系统研究将校外实践导师引入创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从而完善创业课程的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1 研究过程及方法

1.1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问卷调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对于创业课程引入实践导师教学模式的态度和需求,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创业管理与融资》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案。

1.2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

在申请人开设的《创业管理与融资》课程中开展引入实践导师的教学实验,定期进行过程性考评。

1.3 第三阶段:总结与反馈阶段

课程结束后,问卷调查学生对于创业课程引入校外实践导师模式的效果评价和改进建议;选择8~10位学生和实践导师进行焦点小组座谈,收集对创业课程引入实践导师教学模式的评价与反馈意见,进一步分析此种教学模式的效果,完善教学方式和设计。

2 研究结果

2.1 对创业课程引入校外实践导师需求调查分析

此调查采用自编问卷,通过问卷网线上调查的形式,主要针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二、三、四年级的本科生,通过设置漏答约束等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共收回有效电子问卷100份。

(1)对创业课程引入校外实践导师的态度

在对创业课程希望采用的授课形式的调查中,选择学校教师与校外实践导师合作授课和校外创业实践实习课程的比例分别为74%和66%,明显高于其他选项,可见学生肯定了创业课程实践性的重要性。结合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引入校外实践导师的态度,选择赞成和非常赞成的比例达到89%,没有学生选择不赞成或者非常不赞成,可见同学们对创业课程引入校外实践导师的教学方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表1 创新创业课程采用的授课形式

表2 对创新创业课程引入校外实践导师的态度

(2)担任创业课程的教师需要具备的资质

调查结果显示,担任创业课程的教师最应该具备的资质是具有管理/创业实战经验(94%);担任校外实践导师最应该具备的资质是具有创业实践经验(85%)。可以看出,同学们认为担任高校创业课程的创业教师和课外实践导师需要具备的首要资质为具有管理/创业实战经验,这也给高校开设创业课程、选拔创业教师提出了要求和建议。详见表3和表4。

表3 担任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创业教师应该具备的资质

表4 担任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校外实践导师应该具备的资质

(3)校外实践导师的教学内容

对校外实践导师教学内容的调查中,希望开展的讲座主题的前三名依次为创业融资(65%)、创业机会的识别与评估(62%)和创业团队相关(59%);希望为团队模拟创业项目提供的指导,选择比例排名前五位的依次为:如何吸引投资人(59%)、如何解决创业初期的资金不足问题(59%)、如何认识与利用已有资源(57%)、如何更好了解模拟创业所在行业环境(51%)、融资时应该注意的问题(50%);依次排列的讲座主题和希望提供的指导之间选择的比例差别较小。

2.2 《创业管理与融资》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依据开课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调查结果,在《创业管理与融资》原有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方案。

表5 希望校外实践导师开展讲座主题

表6 希望校外实践导师为团队模拟创业项目提供的辅导

(1)实践导师配置

《创业管理与融资》采用模拟项目创业实践教学方式,每两个创业实践团队配置1名校外实践导师。该课程为小班教学,人数为30人,在前期课程准备中分为8个模拟创业团队,因此确定校外实践导师的数量为4名。

(2)实践导师遴选

该课程主要由创业教师和校外实践导师合作完成,考虑到创业教师需要在较短时间内与校外实践导师形成合作默契,并且要保证导师质量和辅导时间的可及性,目前校外实践导师的遴选主要由创业教师依据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的结果,从个人人脉资源中选择具有管理/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投资人担任。

(3)合作方式

认领模拟创业团队,进行针对性辅导。《创业管理与融资》的实践教学团队由创业教师侯胜田和四位课外实践导师组成,由模拟创业团队成员和实践导师进行双向选择,每位实践导师认领2个模拟创业团队,对创业团队进行针对性的项目辅导,从而保证创业团队成员与实践导师交流的充分性,有利于模拟创业团队项目的扎实推进。

开展创业主题讲座。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课程共安排4次创业主题讲座,分别为“创业融资如何与投资人谈判”“创业机会的识别与评估”“如何组建一支高效的创业团队”和“跑赢市场的商业模式长什么样”,每位实践导师根据自己的擅长和兴趣挑选讲座主题,通过结合自身经历和相关案例,让学生能够通过更贴近市场和现实的方式学习创业理论。

担任模拟创业项目路演评审专家。最后两次课由各创业团队进行模拟项目路演,4位实践导师和课程教师共同担任评审专家,针对创业项目的市场需求、核心竞争力、商业模式、预期收益和风险防控等方面及创业团队的策划过程和最终汇报表现进行评价并打分,指出项目的优势、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2.3 引入校外实践导师的评价与反馈

在学生的反馈调查中,86%的学生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没有学生“不满意”。在焦点小组座谈中,10位学生均认为“教学模式新颖,参与度高”“课外实践导师的参与让创业课更贴近现实”,6位学生认为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4位学生提到 “培养了看问题的新角度”,2位学生提到了 “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为实现创业梦想提供了很大帮助”,可见创业课程引入校外实践导师的合作授课模式获得了学生的肯定和认可,值得尝试和推广。

除此之外,学生也提出了自己对于本门课程的建议,如 “增加小组之间的互动和了解”,目前的方案设计是:各创业项目团队只有在最后两次课程的项目路演时才跟大家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创业项目和想法,因此在后续改进方案设计时,可以安排在某些课程模块结束后学生的分享交流,或者是针对某个话题的头脑风暴;也有学生提出“邀请创业成功的学生团队分享经验”,由于同为学生群体,社会阅历和市场经验相对于创业成功的企业家而言差别更小,因此后续的课程设计时可以邀请学校创业成功的团队分享创业的经历和经验。

3 讨论

3.1 校外创业导师的角色定位

引入校外创业导师有助于学生丰富实战经验,同时强化对创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因此,在创业类课程中邀请业界的实战专家为学生讲授创业的经验是必不可少的。[1]导师制不同于通识教育,校外创业导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的是一种“导学”关系。创业导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团队项目的特点,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指导项目不断向前推动[2]。

3.2 校外创业导师的遴选方式

校外创业导师的遴选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公开招募和创业课程教师内部推荐。公开招募的优点是扩大了选择范围,有助于招募到优秀的、更切合要求的创业导师;内部推荐通常是创业课程教师的亲人或朋友,相互之间比较了解,有助于创业课程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考虑其是否具备相应的条件[3]。基于实际情况和优势最大化的考虑,认为将公开招募和创业课程教师内部推荐结合是对校外创业导师的最佳遴选方式:首先由高校统一进行公开招募,建立起专家库,对符合要求的应招者进行分类管理;然后根据创业课程需要,可以实行内部推荐,推荐时需要填写相应的情况表、推荐理由等资料,由管理部门审批通过,也可以直接从专家库中调取相关专家资料。

3.3 校外创业导师工作内容和方式

创业课程教师与校外创业导师分别负责创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具体来说,校外创业导师的工作内容主要由认领团队进行指导、开展创业主题讲座和担任模拟创业项目路演评审专家等。其中,认领团队进行指导是指校外导师不是一次性的上课,而是在课下依然与所认领的团队保持联系,及时有效地帮助团队解决问题[4]。

4 建议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加强创业导师选拔管理,建立校级创业导师智库;完善创业导师制度建设,形成创业教师与创业导师合作授课的长效机制;构建由校级特色创新创业课程、健康产业创业导师智库和各级创业项目孵化平台构成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有利于中医药院校结合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多样化的中医药人才,发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4.1 加强创业导师选拔管理,建立校级创业导师智库

创业导师是高校全面推进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创业的长效机制[5]。按照“联合、开放、流动、竞争、择优”的原则,立足高端引领,优化结构,兼用社会公开招募和学校创业教师推荐两种形式,坚持以用为本、急需优先,特殊人才破格选聘,依据不同院系专业特色建立分类、分层次的导师选聘机制,从校内优秀教师、健康产业尤其是中医药领域相关专家、业界领袖、成功创业者和企业家等领域选聘创业导师,组建多元化、“两师制”(创业教师和创业导师)为特色的师资队伍,建立适合于健康产业的创业导师人才库,实施创业导师培育工程。

4.2 建立创业导师制度,形成长效合作机制

通过《创业管理与融资》课程引入校外实践导师的教学尝试,发现校外实践导师与学校创业教师合作授课,再加上模拟创业项目的实践教学形式,通过参与项目辅导、开展主题讲座、把关项目路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将创业导师的工作内容和方式、考评制度和管理与激励等内容用制度形式确定下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形成高校创业教师与创业导师合作授课的长效机制,对于培养多样化的中医药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4.3 整合资源,构建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中医药人才的高校,如何从源头培养面向产业的创新创业型应用人才,为中医药以及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可靠人才保障是中医药高等教育面临的考验。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由校级特色创新创业课程、健康产业创新创业导师智库和各级创业项目孵化平台构成的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与开发应用结合、产学研结合、校内外结合的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6],从而不断输送具备创新创业理论和技能的中医药高级人才,达到帮助学生实现充分就业、提高就业满意度和不断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双重目标。

5 结论

研究发现,引入课外实践导师对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但是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受经费、时间等条件限制,本研究只开展了一门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同时,对于校外实践导师的考评方式还未进行深入比较分析;缺乏适用于教学实际的校外实践导师管理和激励方式。未来将在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设计的基础上,继续加深校外实践导师的考评方式和管理激励研究。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导师中医药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V eraW an g
长春第十一届[秋季]连锁加盟创业项目展览会
学创业应用 如何选择做健康事业 范俊宏康复 火爆创业项目
导师榜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