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升级
2019-04-09段瑞珍孙学敏
王 杰,段瑞珍,孙学敏
(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46;2.郑州大学企业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1;3.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目前,全球价值链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各个国家都希望提升本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占据一个更高端、拥有更高附加值的位置。在全球价值链上,各个环节都被“片断化”,参与企业不再关注整个产品的生产,而是通过创造增加值获取利润。长期以来,中国由于劳动力充裕的要素禀赋特征,在全球价值链上一直处于价值链附加值较低的加工组装环节,扮演着“被分工”的角色,出口产品的国内附加值较低,而且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性经营能力较差,整体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时间较短。“价值链低端锁定”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过程面临的困境。
2000年以来,“走出去”战略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数量及投资国家数量逐步上升。那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对中国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影响如何,是否有利于中国企业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是否能够降低中国企业退出全球价值链的风险,并延长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时间?这些问题的研究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及更好地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有着重要意义。
一、文献回顾
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效应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对外直接投资的“边际产业转移效应”[1]3-38和“技术溢出效应”[2]8-29成为对外直接投资与价值链升级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学者们在边际产业转移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了对外直接投资和边际产业转移的动态变化特征,指出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具有比较劣势的产业被转移到国外,有利于将资源投入到附加值更高的产业中,实现一国产业的转型升级[3]。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逆向溢出效应”观点却存在差异,一种观点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能够促进被投资国产业的升级[4-6],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进步效应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被投资国企业的模仿和吸收能力有限,如果企业之间技术水平差距较大,其溢出效应的作用也是有限的[7-8]。
关于全球价值链嵌入持续时间的研究文献较为匮乏,涉及到对外直接投资与嵌入全球价值链持续时间的研究更是不足。杜运苏等[9]研究发现出口额、出口目的国经济规模等有利于延长企业出口持续时间,而人民币汇率、地理位置等因素会增加企业退出出口市场的风险。王杰等[10]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延长企业出口持续时间,增强出口企业的贸易稳定性。吕越等[11]研究发现出口发达国家的企业、加工贸易企业、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时间更长。
现有文献为对外直接投资与价值链提升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和方法。但现有文献主要反映的是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动态效应研究较为不足。全球价值链升级主要包括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链条升级四个层次[12],那么,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四个层次的升级有什么样的作用,又对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经营持续时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拟进行以下研究工作:第一,运用微观企业数据测算中国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品质量、营业外收入以及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分别用来衡量中国企业的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以及链条升级,并实证检验对外直接投资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效应;第二,引入生存模型,考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参与全球价值链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通过区分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所处地理位置、投资目的国发达程度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分支机构数量等考察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时间。
二、机制分析
全球价值链升级过程中的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链条升级四个层次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递进的过程,是企业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的重要途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途径主要有新建R&D、并购、联合办企等,但无论通过哪种形式的对外投资,都会对母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根据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四个层次来分析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机理。
第一,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工艺升级的影响。工艺升级是企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的重要基础环节,也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程序,只有工艺水平提高才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情况下,发达国家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地,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地理上的接近可以使其更好地模仿学习当地企业或者研发机构的技术创新,且“空间近邻效应”让企业更容易把握当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能够有效提高模仿创新的作用,另外,企业可以雇佣当地研发人员,提高对高新技术的吸收能力以及自主研发的技术水平,从而更有利于企业工艺水平的提升。
第二,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企业的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走出去”,在科技资源较为密集以及对产品质量要求更高的发达国家设立R&D、并购或者新建企业,一方面可以使企业进入东道国的技术信息渠道,或者直接嵌入当地的R&D网络,获得与产品核心技术相联系的技术前沿动态,而且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的先进技术能够将简单加工组装转化为精细化加工,有利于提高企业现有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研发;另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对产品质量的标准要求较高,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就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包括开发新产品或改进已有产品的功能,而且企业会逐步向研发设计、品牌、物流、售后、管理以及营销等服务功能转型,促进企业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功能升级,从而更有利于企业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
第三,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链条升级的影响。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决定了其市场地位,因此,全球价值链的链条升级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的话语权,也是一国经济地位的体现。随着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能力的不断提高,其更容易获取投资东道国的要素和资源,而且能有效降低市场转移的交易成本,当企业有效地嵌入当地的R&D网络,就能够通过产业的“前后关联效应”有效掌握整个产业链条的市场动向,并且会主动寻求企业在产业全球价值链中的更高地位,最终实现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链条升级。
因此,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企业的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并通过这一系列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不断改善,最终促使企业不断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实现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链条升级。
嵌入全球价值链是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第一步,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时间决定了能否持续参与全球竞争。企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的过程中,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越高,竞争力就越强。随着企业的功能不断升级,就会越靠近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从而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企业退出全球价值链的概率就越低。另外,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与东道国当地消费者及企业都有着更多的联系,可以充分了解国外的贸易壁垒,与国外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从而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退出全球价值链的风险率,而且能够延长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持续经营时间。
三、计量模型与数据说明
(一)计量模型构建
1.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估计模型
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四个模式的影响是考察对外直接投资能否促进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重要内容。针对本文研究问题,构建以下模型:
GVCijkt=α0+α1ofdiijkt+αControls+vt+vj+
vk+εijkt
(1)
式(1)中,全球价值链升级(GVC)分别代表企业的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以及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和分工地位(测算方法将在下文详解)。ofdi表示企业是否对外直接投资,如果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则记为1,否则为0。vt、vj和vk分别表示年份效应、行业效应和地区效应;εijkt为随机扰动项。
2.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持续时间的估计模型
本文建立离散时间的Cloglog生存模型[13],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持续时间的影响:
cloglog(1-hit)=r+β×ofdiijkt+controls+vt+
vj+vk+εijkt
(2)
为使估计结果稳健,本文在计量模型中加入是否国有企业、企业成立时间、行业关税率等变量对企业异质性特征加以控制。
controls=β1homeijkt+β2ageijkt+β3sizeijkt+
β4FPTariffjt
(3)
另外,借鉴吕越等[11]的处理方法,在得到各变量的估计参数βi后,通过计算其指数得到各变量的风险比率eβi,若风险比率大于1,说明该变量的增加会提升企业退出全球价值链的风险率。若比率小于1,则说明该变量的增加有利于延长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时间。若比率等于1,说明该变量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持续时间没有影响。
(二)主要变量的测算
1.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与分工地位
本文根据张杰等[14]的计算方法,运用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表示企业全球价值链的嵌入程度。
首先,计算企业实际使用的进口中间品额。针对此问题,构造以下公式来处理:
(4)
(5)
其次,计算企业出口的国内附增值率(DVAR):
(6)
式(6)中,Yijt表示企业总出口额。
另外,本文进一步计算了企业价值链地位的虚拟变量,运用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占总出口贸易的比重衡量企业价值链分工地位[15],虚拟变量值为1,说明企业价值链分工地位较低;虚拟变量值为0,说明企业价值链分工地位较高。
2.工艺升级、产品升级与功能升级
(1)工艺升级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因此运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表示工艺升级。本文采用LP方法[16]测算全要素生产率。首先,使用资本和中间投入高阶多项式的近似式,运用OLS方法估计劳动系数;在此基础上,估计资本和中间投入的系数,最后得到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估计。(2)功能升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意味着企业研发、设计、品牌、营销和售后等服务能力的提升,企业营业外收入主要是企业通过品牌、营销和售后等获得的服务性收入,由于数据库中没有直接报告企业的服务产出数据,本文采用企业的营业收入与主营业务收入之差表示营业外收入,并代表企业的功能升级。(3)产品升级是指企业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的提升,因此运用产品质量表示产品升级。本文按照施炳展[17]的方法,利用事后反推的方法测度产品质量。首先,建立回归方程式:
lnqtw=vtw-σlnptw+εtw
(7)
式(7)中,qtw表示企业在t年产品ω的数量,ptw代表t年产品ω的价格,εtw为包含质量信息的残差项。产品质量可以定义为:qualitytw=εtw/(σ-1)。进一步得出产品质量的标准化指标,如式(8):
(8)
min和max分别代表求出的最值;式(8)得出的标准化质量指标没有单位,可以进一步在不同层面进行加总得到企业不同的产品质量。
3.全球价值链持续时间
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时间为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开始到退出全球价值链所经历的时间。由于样本数据存在左删失和右删失问题,左删失是指在样本考察期之前企业可能就已经嵌入全球价值链,导致无法确定其进入全球价值链的确切时间;右删失指在样本考察期结束后,企业仍然未退出全球价值链,导致无法确定其退出全球价值链的时间,生存分析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因此,本文删除了样本数据中存在左删失的企业,保留了在样本观测期开始时还没有嵌入全球价值链,但在观测期内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样本企业。
4.其他控制变量的设定
(1)企业规模用企业年均从业人数表示。(2)企业成立时间公式为:企业成立时间=当年年份-企业开业年份+1。(3)是否国有企业。本文将注册类型为“国有、国有联营、国有与集体联营、国有独资公司”这几类企业定义为“Ⅰ类”国有企业,同时根据实收资本,将国有资本比例超过50%的企业定义为“Ⅱ类”国有企业。(4)行业进口关税率采用如下公式:FPTariffjt=(∑h∈jNh×Tariffht)/∑h∈jNh。其中,Nh表示HS6位数下的产品税目数,Tariffht表示第t年进口产品从价关税率。
(三)数据说明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首先,本文参照田巍等[18]的方法,采用原始工业企业数据与海关进出口数据进行匹配。其次,将合并后的数据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进行匹配。最后,对三套数据的合并数据样本进行处理,删除指标缺失及异常样本。
四、实证分析
(一)对外直接投资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结果
表1第(1)列报告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工艺升级的影响结果,因变量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对外直接投资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到技术要素丰富的发达国家,在当地新建R&D或者通过跨国并购主动获取相关类型的技术,然后再通过公司内部交易将所获取的技术转移到国内,这种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能够快速提升母国企业的技术工艺水平,从而有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第(2)列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提高了企业产品质量,促进了企业的产品升级。一方面,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效应无疑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另一方面,现阶段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主要位于加工制造环节,产品的品质标准多是按照价值链主导方的要求完成,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将会更直接地接触到提升产品质量的技术并了解发达国家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直接诉求,这些都是企业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的动力,而且也会成为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从第(3)列结果可知,对外直接投资显著增强了企业的营业外收入,促进了企业的功能升级。功能升级意味着研发、品牌、物流、售后、管理以及营销等服务要素能力的提升,一些行业领先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企业业务逐步由制造加工向研发设计、营销、售后等利润更丰厚的高端环节转型,以实现企业的价值链功能升级。
表1第(4)列报告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嵌入程度的影响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企业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技术研发和营销等环节,但这些环节完全由发达国家主导,中国出口企业大多从事加工组装等低技术环节,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的先进技术能够将简单加工组装转化为精细化加工,并能进一步拓展价值模块来扩大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嵌入的边界和纵深,从而扩大企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而且能够通过示范效应和波及效应快速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促进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
表1第(5)和(6)列报告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估计结果。第(5)列Probit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是否对外直接投资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出口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提高其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企业通过在海外设立子公司或者研发中心,可以更有效地获取当地先进技术,而且这种先进的技术较容易通过逆向技术效应扩散到母公司,提高企业生产率,从而为企业自主进行产品的研发设计提供条件,促进企业向全球价值链的上游技术环节渗透。另外,企业通过技术改良也可以慢慢向自主设计生产转变,形成一定的自主品牌效应,可以更有效地打开营销市场,获取更高的国内出口增加值。企业从单一加工制造发展为自主制造、自主经营的过程就是向价值链高端前进的过程。为了检验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尝试用Logit模型重新进行估计,第(6)列结果与Probit估计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出口企业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促进企业的链条升级。
表1 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四个模式的估计结果
注:()内数值为t统计量;*、**和***分别代表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
(二)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
1.总体回归结果
本文将各变量引入Cloglog生存模型进行回归,然后对回归系数取指数形式得到风险比率,最终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第(1)列没有考虑时间依存性特征,结果显示是否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比率为0.561 3,且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当其他因素固定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比非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t时刻退出全球价值链的概率小43.87%。第(2)列引入持续时间段特定虚拟变量(Duration2-Duration5),结果同样显示,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比非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更具有竞争优势,退出全球价值链的概率减少47.16%。一方面,对外直接投资企业通过设立R&D研发中心、并购或者新建企业,促使企业与东道国的同行业企业和研发人员有了更紧密的联系,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会更显著;另一方面,更容易把握当地消费者的产品品质要求及功能需求,促使企业的产品升级和功能转型。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产品市场份额的稳定和提升,意味着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和话语权不断提高,同时也降低了企业退出全球价值链的风险率。
以上分析为多重持续时间段样本,表2第(3)—(4)列唯一持续时间段样本和首个持续时间段样本估计结果同样说明对外直接投资降低了企业退出全球价值链的风险,延长了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时间。
表2 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价值链持续时间影响的估计结果
注:()内数值为t统计量;*、**和***分别代表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估计结果均是系数的指数形式。
2.区分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所处地区的回归结果
从表3第(1)—(2)列可以看出,是否对外直接投资显著影响了东部和中西部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时间,但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沿海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估计系数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而中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估计系数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相比于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更有利于降低东部沿海地区企业退出全球价值链的概率。主要原因可能是:位于沿海地区的企业,由于其有利的区位特征以及国家对这些地区开放政策的倾斜更有利于企业参与全球竞争。
3.区分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国市场发达程度的回归结果
本文进一步将企业出口目的国按照发达国家[注]发达国家包括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的28个发达经济体和非OECD中的16个发达经济体。和非发达国家进行分类研究,从表3第(3)—(4)列可以看出,对外直接投资其实更有利于降低目的国市场为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风险。其可能的原因是,企业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更可能从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中直接获益,而且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能够更容易了解发达国家消费者的偏好,促进产品质量和功能的升级,从而更有利于延长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时间。
4.区分对外直接投资机构类型的回归结果
本文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设立两个及以上分支机构定义为对外直接投资多分支机构企业,设立一个分支机构定义为对外直接投资单一分支机构企业。表3第(5)—(6)列结果显示,企业建立多分支机构对外直接投资的估计系数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检验,而单一机构的估计系数不显著,说明对外直接投资企业通过建立多分支机构,可以更好地延长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时间。一方面,多分支机构本身就有利于企业的贸易稳定性,另一方面,多分支机构的建立可以促使企业有更多渠道吸收当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以提高母国企业研发创新水平。
注:()内数值为t统计量;*、**和***分别代表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估计结果均是系数的指数形式。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海关进出口数据以及对外直接投资数据的合并数据,就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以及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时间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的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以及链条升级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而有利于企业不断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第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降低企业退出全球价值链风险概率,延长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的持续时间;第三,对外投资企业为沿海地区企业、出口目的地市场为发达国家或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建立多分支机构,更容易在全球价值链中获取竞争优势,降低退出全球价值链的风险,延长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时间。
由以上研究结果可知,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延长参与全球价值链持续时间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一,政府应进一步鼓励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尤其是对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直接投资,充分发挥发达国家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打好全球价值链升级中最重要的技术提升基础。第二,企业在提高工艺技术水平的同时,要进一提升研发设计、营销、售后、品牌等服务要素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功能转型升级,进而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增强企业对价值链链条的主导权,降低企业退出全球价值链的风险率。第三,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的重要途径,在进一步提升东部沿海地区参与全球竞争能力的同时,要鼓励中西部地区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参与全球竞争,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不断转型升级,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这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