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化工类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
2019-04-09宫艳超王冲程超顾玲
宫艳超,王冲,程超,顾玲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天津300402)
1 前言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自主性学习、交互性学习不足等问题,依托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建设,是以课程为中心,学生为主体,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是目前高校进行重点推广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国内高校采用较多的网络教学平台有毕博网络教学平台(Blackboard Learning System)、“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育得优”(EDUIT)网络教学平台、超星泛雅技术教学平台等。网络教学平台是利用网络环境,可以使教师有效的管理课程、布置作业、课程交流和考试等[1]。
本课题主要依托超星泛雅技术教学平台,以生物与环境工程系为试点,进行化工类课程教学实践研究,主要包括学生必修化工类课程的教学实践、“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的资源构建、生态文明课程模块教学实践三部分内容。
2 化工类课程的超星泛雅技术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
目前,本课题依托校内超星泛雅技术教学平台,该平台共分为公告通知、课程中心、培训中心平台三个模块,共有管理人员2名,共搭建了30门生物与环境工程系化工类网络教学课程,完成了1门天津市“化学工程”精品课程的建设,该系学生注册人数达到1000人,通过该平台实现了教师网上备课、课程制作、教学素材建设、网络授课、网络交流、网上作业、网上学习、网上考试等教学过程。
3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目标和思路
关于化工类课程超星泛雅技术教学平台的建设目标:一是,将该系的必修课程和精品课程等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便于教师和学生的课上及课下使用;二是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三是以生物与环境工程系作为试点,进行化工类课程网络平台学习的评估。
关于化工类课程超星泛雅技术教学平台的建设思路:一是资源的收集和上传,包括PPT、动画、教学视频、微课、图片、教学文本等教学素材的收集;二是教学资源的分类,其中包括课程章节模块的搭建,以及课程风格的选择;三是进行课程的网络平台应用,包括教师课上的应用,学生网上交流,学生网上完成作业,以及网上考试,网上阅卷等教学实践活动。
因此,化工类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应该包括几个层面:它是一个多媒体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网络教学氛围,二是能够实习资源共享,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开放选择学习资源,三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2],综上,化工类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模型应该见图1。
图1 化工类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模型
4 网络教学平台模块的设计
关于化工类课程超星泛雅技术教学平台主要的核心模块是课程中心,课程中心又分为必修课程模块、资源库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
4.1 必修课程模块
必修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校内生物化学类、药品生产技术类、环境食品类等课程的教学资源,此模块中,学生不仅可以进行必修课程的学习,还可以进行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教师通过该平台发布开课通知,学生接受开课通知,对教师的介绍信息进行了解,进行选课,课程学习结束后,教师通过平台对学生进行考试以及问题交流。
4.2 资源库模块
国家“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我院负责“分析仪器结构及维护”和“仪器分析”两门课程,两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PPT、教学视频等资源已完成收集和上传,完成课程的最后搭建工作,共1000名学生完成注册,“分析仪器结构及维护”共8个情景,分为分析仪器结构及维护、分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电化学分析仪器等内容,本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正在学习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教师根据平台的数据反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监测。
4.3 公共基础课模块
我院负责天津市高职高专“生态文明”课程的建设工作,目前已经将大纲要求的课程网络学时内容进行整合和上传,以我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为试点,进行“生态文明”在线部分课程的学习,然后进行全校学生的试点学习,再进一步用于天津市高职高专学生“生态文明”课程的学习。
5 学生对平台的使用情况
通过利用平台的统计功能,我们以“化学工程”课程为例,统计了本系学生对平台本学期的周使用情况和日使用情况,周使用情况得出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六日,学生都积极使用该网络平台,都有较高的点击率[3],如图2,日使用情况得出的结论是学生们喜欢在每天课程结束后使用该平台,主要集中在晚上7点到晚上10点之间,如图3。综上所述,学生们充分利用了该平台进行课后学习。
图2 学生平台周使用情况
6 网络平台教学的效果评价
我们以生物与环境工程系各专业的学生为试点,调查学生对平台学习情况的满意度,此调查情况包括学生对平台的总体满意度,不仅包括以往的学习方面,也包括学生对网络学习的兴趣满意程度,为了更好的计算调查结果,我们随机抽取了100人,作为调查对象,网络平台教学的效果评价见表1。
从表1的统计结果来看,几乎全部的学生喜欢平台的学习资源,喜欢通过网络与授课教师和同学就课程学习问题进行交流,这反映了网络辅助教学在交流和沟通中的作用已经为大多数学生认可和接受。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学生(95%)表示喜欢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但仍然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发表学习观点。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发表观点,学习者之间进行交流。
7 基于化工类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反思
通过此网络平台应用于课程实践,我们得出了一些教学反思,为下一步的网络教学探索,奠定了基础。
图3 学生平台日使用情况
7.1 特色与创新
网络平台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由于教学模式的改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是利用超星泛雅技术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上传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资源,提高生物与环境工程系学生化工类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平台是全天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课余实践,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如有问题,可以线上请求教师的帮助,也可以请共同学习的同学进行帮助,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也打破了校园的围墙,使“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成为一种常态,为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
表1 学生对网络平台教学的认同度(%)
二是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由于化工类课程的理论课较为枯燥,实践课可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可以基于学生信息化的生活状态设计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自主学习,锻炼思维能力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比如,仿真动画既提高了学习效率,也避免了学生误操作带来危险。课堂上,学生把自主学习的知识放到教室里翻转完成训练,把原先“先教后学”颠倒为“先学后练”。教师由原先的教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学习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者,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7.2 前景展望
通过本系依托网络教学平台的化工类课程教学实践,教师由原来的传授者身份转化为指导者身份,所以教师应该做好在网络平台中身份的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提高提供及时的帮助。
网络平台的学习,可能由原来的教师的督查学习变成了自主学习,所以教师要通过平台的监测,时刻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做到在网络平台学习中起到督促的作用。首先,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建立合理的教学计划,学习资源,从而给每个知识点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其次,教师在平台上发现学生没有自主学习,要对其情况进行了解,并起到督促和指导作用。最后,教师要在规定时间段内要求,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学生完成作业,再次,教师应该及时批复学生的问题与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与学生交流互动,并建立起完善的网络自主学习评价制度,引导学生做好网络学习的自我管理。
8 小结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展开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对化工类课程系统的教学设计、开发有效的教学资源、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的提高,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长远来看,我们继续将其他化工类精品教学资源补充到系统中,更好的促进网络教学平台在化工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