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牛街海菜腔地域风格探究
2019-04-09李成龙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李成龙(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石屏海菜腔以异龙湖中一种名称为“海菜”的草本水生植物而得名,亦称石屏腔、曲子,俗称“大搬浆”。主要盛行于石屏异龙湖畔、陶村鸭子坝、龙朋、牛街等地彝族群众中。同时,也为汉族喜爱,流传于建水、开远、通海、个旧等地。2006年5月20日,彝族海菜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不仅得到媒体的争相报道宣传,学者争相研究论述,而且还经常代表中国,赴国外参加文化交流演出等等。俨然,海菜腔已经成了云南民族音乐的一张光鲜名牌。但是作为彝族四大腔之一的海菜腔,仍然受到了地理环境、地域文化的影响,产生了多样的不同地域风格。而目前海菜腔的传承保护,则以偏概全,过于集中在龙朋镇海菜腔风格的研究和宣传之中,使得海菜腔的多样性音乐文化逐渐变为单一性音乐文化,丢失了它多姿多彩的地域风格魅力。本文通过对牛街镇海菜腔风格的探究,论述了海菜腔的另一风格,拓展海菜腔的多样性地域风格;并遵循“非遗”保护工作16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抢救牛街镇海菜腔这个即将消失的民族音乐文化。
■牛街镇的地理文化背景
牛街镇位于石屏县南部,距县城52千米。东邻建水县青龙镇、官厅镇,南与红河县隔江相望,西与玉溪地区元江县仅一河之隔,北与本县的异龙、坝心镇接壤,国土面积611.2平方千米。境内最高海拔2551米,最低海拔259米,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境内属典型喀斯特地貌,十年九旱,水源奇缺,是一个集民族、边远、贫困于一身的山区乡镇,自然条件异常恶劣。
牛街镇居住有彝、汉、哈尼、傣等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93%。这里是朴喇鼓舞的发源地,海菜腔的故乡。镇内地域广阔,资源丰富,风光秀丽,有煤、铅、铜、铁、锡等多种矿产资源,有紫罗石、墨金石等石材原料,有“仙人座”奇观、云台石胜景、神秘的大冷山、万年化石村等旅游资源。这里的人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有着赶“花街”的传统习俗,每逢节日或休闲时,伙子们敲起了朴喇大鼓,姑娘们吹出长号,这时四处笑语欢声,四弦声声,三弦阵阵,催促年轻人放开歌喉,舒展舞步。同时,也有一双双、一对对避开众人,躲在绿荫荫的树丛旁说悄悄话。
■牛街镇海菜腔的演唱场所与“赶花街”的习俗
牛街镇海菜腔的演唱场所和石屏县其他乡镇一样,也是在“吃火草烟”的玩场上。但是,在牛街这个地方,约玩的习俗别具特色,当地人称为“赶花街”。
在牛街镇的扯直村,有一条“扯直街”,当地人称“花街”。这“花街”非常有特色,是青年男女“寻求对象、谈情说爱”的好场所,所有扯直村一带未婚的青年男女特别喜欢“赶花街”。
“花街”四通八达,就着草坪赶街,街天分成两段时间,第一段从早上9点到下午3点左右,第二段从下午3点到晚上7点。第一段是“老幼街”,是老年人和小娃娃赶街;第二段是“青年街”,是由年轻男女来赶街,“花街”指的就是这一段。
因扯直这一带彝族最集中,彝族青年选择意中人时较注意对方的歌舞怎么样、待人如何。因此,大家都希望到“花街”觅求知音,物色意中人。每逢“花街”这天,扯直男女青年会起得特别早,他们要赶着在上午把当天的农活、家务全做完。这样,他们就有充裕的时间收拾打扮,做好赶“花街”的必要准备。等到他们约齐小伙伴,走出村子,来到“花街”,已是日头偏西,老幼回头。这时,通往“花街”的各条大小路,均陆陆续续有年轻人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地向街中心聚拢,有抱着四弦的、有弹着三弦的、有哼着调子的……
如果在花街上互相之间对上眼,双方会用眨眼睛、动手指头等方式暗示对方。然后在一个约定俗成的地点相互约好时间,再来相会。到了约定的时间,如果双方不在一个寨子,男女双方还会互相各走一半的路去接对方。赶街时都是三五成群,如果想要达成约定,还需三五人之间配对得上,约定好时间后,男方接过来女方到达约定的地点,唱唱玩玩一直到天亮再送对方回家。
■牛街镇海菜腔的音乐、结构及演唱风格
牛街镇海菜腔风格独特,是海菜腔的另一种风格,它不同于罗色湾、龙朋、龙武、坝心等地的海菜腔,牛街镇的海菜腔无论从整体的结构、唱词,还是曲调风格来说,都与其他地区的海菜腔有着很大的区别。
(一)音列调式
牛街镇海菜腔的音阶调式为七声羽调式,音调受到红河南岸音乐风格的影响,在音乐中会出现临时的sdo和sfa,音乐中还经常会出现调式的转换。
例:牛街海菜腔拘腔片段中出现的sdo和sfa。
(二)节奏
因演唱的即兴性,节拍属于多变的混合节拍,节奏变化频繁,牛街镇海菜腔的节奏多以先紧后松为主,这正好与龙朋等地的海菜腔节奏松紧变化相反。
例:牛街镇
例:龙朋镇
(三)结构
在结构方面,除牛街镇以外,石屏其他乡镇的海菜腔是拘腔-正曲-白话腔三大部分的腔体结构,而牛街镇海菜腔则是六部分结构,结构较为复杂,如仁义腔-拘腔-花点腔(白话腔)-正腔-点字眼-后文。
各腔的演唱及唱词风格,如:
第一部分,仁义腔:将嗓子练开,与我们所说的练声相似。
男:有心无心唱个听听。
女:声气不好,唱曲为难。
男:为难不单你一个,我来参加参加。
女:参么参加,有事又不帮。
第二部分,拘腔:当地人称“空腔”,原因是因其没有正词点字,多是即兴编创的歌词。如男:商量、商量、商量来唱;女:商量、商量、商量唱玩;男:商量、商量、商量过去;女:自筹自筹(彝话,自我夸奖的意思)。
第三部分,花点腔:与白话腔相似,也有直接叫“白话腔”的情况。
“白话腔”歌词例1:
初一十五,小伴约期;初二十二,要走哪边;初三十三,要走哪方;初四十四,各走各路;初五十五,玩到晌午;初六十六,玩到饭熟;初七十七,怠慢亲戚;初八十八,怠慢老板;初九十九,怠慢多少朋友;初十二十,二十围芦(wei、lu,彝话,花的意思)。
“白话腔”歌词例2:
女:正词“不唱妹爱唱”;加花点“扯直有个街,名字叫花街,六日两头街,不赶 (都赶)是哪街”。接正词“字眼安不上”。
男:正词“唱得呢几好”;加花点“紫紫花(彝话)漂白,玉红花吃得,郎和阿妹玩,别讲郎哥嫌。接正词“世上难得找”。
第四部分,正腔:当地人称为七场。在正腔部分的点字眼方面:龙朋镇等地海菜腔的点字眼规律是六一五二七五二;而牛街镇海菜腔的点字眼规律是四三四三七四三,因当地不叫“正腔”而叫“七场”,故“每一腔”称为“每一场”。一场点四字、二场点三字、三场点四字、四场点三字、五场点七字、六场点四字、七场点三字。
歌词如:一场点四字“好玩好玩”,加舍腔;二场点三字“真好玩”,加舍腔;三场点四字“四四方方”,加舍腔;四场点三字“妹好玩”,加舍腔;五场点七字“一年三百六十五”,加舍腔;六场点四字“好玩不过”,加舍腔;七场点三字“这一日”,加舍腔。
第五部分,点字眼:该部分是将正腔点的四句28个字连起来重唱一遍。
歌词如:“好玩好玩真好玩,四四方方妹好玩;一年三百六十五,好玩不过这一日。”
第六部分,后文:对方唱完,为客气谦让,夸赞对方,而再“拘”对方唱一次。
歌词如:女:此莫(chì、mò,彝语“山羊”的意思)摘树叶,小羊接树叶;男:山羊摘竹叶,小羊接不着。女:锄头挖水沟,等着水流来,男:挖好等雨水,雨水没等到。
(四)演唱语言
在石屏其他乡镇,海菜腔都以汉话本地方言演唱。而牛街镇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外来文化影响较小,是目前唯一一个还在用彝语演唱的地方。
■保护彝族海菜腔文化的多样性
彝族海菜腔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一个不可分离,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研究少数民族音乐首先要关注其生存环境,并求有谱可查、有音可辨、有口述史,可看的音乐形态研究为主要切入点,对音乐事项进行深入分析,以求获得对研究对象的全方位认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宣言》第一条指出:“人类的共同遗产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
从文化多样性角度来看,海菜腔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因为地理原因、生活环境及文化交融的不同,使其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同样,也造就了海菜腔的独特性和多元化风格。牛街镇海菜腔风格独特,是海菜腔的多样性风格之一,它不同于原生地罗色湾、狮子湾,也不同于发展地龙朋镇、坝心镇等地的海菜腔风格。牛街镇的海菜腔无论从整体的结构、唱词,还是曲调风格来说,都与其他地区的海菜腔有着很大的区别,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对海菜腔的多样性研究保护也有着填补空白的理论研究意义。对其即将消失的现状进行抢救性保护也符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打破“以偏概全”的保护形式,对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多样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牛街海菜腔的传承发展
海菜腔、山药腔、五三腔、四腔共称滇南彝族四大腔。四大腔在彝族音乐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只有海菜腔,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三腔,则相应地被“忽略了”。而作为保护传承相对较好的彝族四大腔之一的海菜腔仍然受到了地理环境、地域文化的影响,产生了多样的不同地域风格。而目前海菜腔的传承保护,则以偏概全,过于集中在石屏县龙朋镇海菜腔的研究和宣传之中。因此,滇南彝族四大腔的保护,面临着两大问题:1.注重海菜腔的传承保护,忽略了其他三大腔的传承保护;2.注重石屏龙朋镇海菜腔风格的研究传承保护,忽略了牛街镇等地不同地域风格的传承保护。使得滇南彝族四大腔的多样性音乐文化逐渐变为单一性音乐文化,缺失了它多姿多彩的地域风格魅力。这不仅仅是民族音乐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缺失,同样也是对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传承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海菜腔是我国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音乐之一,是云南彝族特有的民歌歌种,是一种集独唱、领唱、对唱、齐唱、合唱为一体的彝族民间大型声乐套曲。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是民间文化永葆生机的催化剂。同样,海菜腔音乐文化多样性,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宝贵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研究保护牛街镇海菜腔,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海菜腔多样性风格保护传承方面,做出一定的研究贡献。在对待海菜腔的研究上,做到不“顾此失彼、以偏概全”。不能顾了龙朋镇的,失去牛街镇的,应让海菜腔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得到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