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亦思亦练 培养学生物理问题意识①

2019-04-09

物理之友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科弹簧物理

(1.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江苏 泰兴 225400;2. 江苏省泰兴市教师发展中心,江苏 泰兴 225400)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在教师的帮助下,对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新的情境、新的任务以及新的知识中重新建构的过程,学生围绕着一定的情境发现问题,自主探索,互相合作,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多媒体、生活实例等,创设一定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讨论中自主发现问题,产生疑问,即教师要“引疑”,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科学思考,积极实践,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1 基于教材进行思练,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材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途径,物理教材系统地向学生展示了物理概念、规律建立的过程及应用,教材用得好可使学生在建构知识体系、提升核心素养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利用教材为学生的知识建构创设情境,有效“引疑”,培养其问题意识?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供同行参考。

1.1 妙用教材插图,激发问题意识

教材插图是编者为了直观形象向学习者传递教育信息而编制的图片、照片、图表,插图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直观感性认知,对理解知识,探究问题都有促进和启发的作用。根据功能分类,教材中的插图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 漫画激趣型。漫画型插图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夸张性,能有效刺激学生的视觉,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思维,并针对漫画所描述的情境设练,亦思亦练,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22页的闹钟和手表之争,透过漫画所描述的表象,教师要适时导思:为何有此之争?引导学生从方法的角度正确选择评判的标准,探究其本质,即角速度与线速度在描述物体运动快慢方面的异同和联系。

(2) 联系生活型。物理与生活联系密切,学生限于观察条件或者生活经历等,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不可能都有清晰的感性认知或者亲身体验。如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13页的篮球运动的轨迹图,在实际的生活中篮球运动轨迹不可能完全呈现在学生的视觉中,根据插图,教师适时导思:轨迹的形状像什么?运用科学思维建立模型,忽略阻力,将篮球抽象为质点。进而进行方法指导,利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通过思考和练习,既能提升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关注度,又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3) 实物再现型。这类插图主要用在展示实验器材以及课堂上无法演示的大型物体上,如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27页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角速度和半径的关系实验装置和20页的摩天轮等,这类插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让实验情境或生活景象在脑中重现,教师根据插图适时引导思、指导练,可以让学生总结实验中的思想方法,可以让学生设想(没有坐过的)坐摩天轮的感觉,并和有过亲身经历的学生交流,最后通过理论探讨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超重和失重)。这样可以让插图发挥出最大的功能,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建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促进问题意识的形成。

(4) 建模学习型。物理概念和规律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概括性。从生活或实践的现象中抽象出概念或总结出规律,需要学生能抓住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建立物理模型,进行科学思维。这类插图形象描绘出物理学家发现规律、探寻真理的思维过程,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创设情境,教师及时引疑导思,帮助学生再现问题情境,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促成问题的生成。如针对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30页的伽利略外推实验示意图,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示,思考其中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由一般到特殊。

1.2 深挖“问题与交流”栏目的教学功能,多元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科版高中物理“讨论与交流”栏目的教学功能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而设计,问题设计由浅入深,紧扣学习目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探究的伙伴、问题生成的引导者。教师合理利用教材提出的问题,适当点拨,以问题为基线促成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多维思考,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形成对物理知识的再认知,在师生、生生合作中多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利用教材中“讨论与交流”栏目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的过程中,要注意切入时机,有的问题可以在课前预习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完成,有的问题需要在整节内容学完、学生对主要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后,才能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达成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如针对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45页“讨论与交流”问题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苹果如果具有一定的初速度,是不是一定会落向地面呢?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也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后续知识,让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2 基于“错题”进行思练,提升学生自主思辨问题的意识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对物理情境认识不到位、对物理规律理解不透彻等因素,可能在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不同的学生由于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可能出现不同的错误。教师要重视这种差异性,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及思维水平找准切入点,巧妙“引疑”,即针对“错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错题”档案,按照“错题”错误原因进行分类,并逐一抛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图1

例1:如图1所示,A、B质量均为m,叠放在轻质弹簧上(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对A施加一竖直向下、大小为F(F>2mg)的力,将弹簧再压缩一段距离(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而处于平衡状态,现突然撤去力F,设两物体向上运动过程中A、B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N,重力加速度为g,则关于FN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两物体A、B的速度最大时,FN=mg

D. 弹簧恢复原长时,FN=mg

学生由于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和弹簧弹力作用的特点理解不透,即概念不清,错选了A或D,教师可以先抛出问题:A、B两个物体有没有惯性?由于惯性,当力F撤掉瞬间弹簧长度变不变?弹簧恢复原长时A、B整体的加速度是多大?方向如何?在问题的引导下,引导学生思考。

在进行学生分组时教师作为主导者的作用应得到充分体现,要有意识地将错误原因不同的学生、认知能力和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在同一组,这样就能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相互促进,在相互纠错中找到信心,激发探究兴趣,改变过去错题由教师一人讲,学生全盘照收的课堂模式,让知识的学习过程从单向传输变为多向互动,教师只是引导思考,并提供合适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学生也会更加专注。

当然,这种引疑、导思、践行、以纠错促进学生自主思辨的形式适合阶段纠错,不宜每节课都使用。

3 基于生活进行思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物理与生活联系紧密,任何一个物理规律的发现都离不开对现象的观察、透过现象对本质的思考。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科学分析,去伪存真,挖掘生活表象中蕴含的物理规律,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紧扣教学内容设置实践任务,比如学习摩擦力时,可以让学生调查、探究身边与摩擦力有关的人和事,形成科研小报告。师生可以一起完成一些科技小制作,让学生体验实践的快乐,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用身边的现成材料做一些随堂小实验,让学生观察与思考,探究其本质。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探究落体运动快慢是否与物体质量有关,就可以用同一张纸做两次实验,一次是平整释放,一次是揉成一团释放,通过对比实验说明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无关。

教师要善于用生活中的例子,如让学生观察火锅店怎么多数没有了“火”,现在的火锅店怎么不用砂锅了?在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并通过对比实验(金属锅和砂锅放在电磁炉上烧水),指导学生的实践,提升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度,从物理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的现象,多思考,善观察,从而提升问题意识,并能积极解决问题。

总之,通过教师指导下的“思”和针对有效的“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基于学生学习实际,根据各种课型的教学需要,巧妙“引疑”——发现问题,灵活“导思”——科学思维,切实“践行”——指导实践,让学生在“思”与“练”中提升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不断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教科弹簧物理
只因是物理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留言板
联合弹簧(天津)有限公司
析弹簧模型 悟三个性质
盯紧“教育四乱”专题警示约谈
铜川市印台区教科体系统“五个再一遍”推动扫黑除恶问题整改
如何求串联弹簧和并联弹簧的劲度系数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厘清思路巧统筹 专业行政两兼顾—以学校德育主任工作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