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篮球课实施竞赛教学方法的探讨

2019-04-09黄彦华吴晓虹昆明医科大学云南昆明65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战术竞赛篮球

□ 黄彦华 吴晓虹(昆明医科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前言

以大学生为中心,实施竞赛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充分满足大学篮球课程中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而且可以在具体竞赛项目的指导下同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综合能力及管理能力。因此,为切实提高大学篮球课教学质量,对大学篮球课程中竞赛教学方法的实施路径进行具体分析非常必要。

1、大学篮球课竞赛教学概述

大学篮球课竞赛教学法主要是在传统篮球教学的基础上,依据篮球专项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压缩基本篮球技术学习及讲解示范比例,增大篮球教学竞赛比例。以赛代练,赛学耦合,在每次课程中设置40分钟或者50分钟的篮球教学竞赛时间。其可为高等院校大学生个体需求、主体意愿的有效衔接提供依据。

2、大学篮球课实施竞赛教学方法对学生竞赛能力的影响

2.1、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以篮球专项竞赛教学中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结果评价等内容为研究措施,以某高校2018年篮球专修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各专业篮球课程学习人员划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个小组,两组学生身体素质差异及篮球技术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实验组采用竞赛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学时均相同。在教学实验结束后,依据原篮球专修教育大纲评价标准,采取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各专业篮球课程学习人员进行测试。

2.2、研究结果

表1 实验组及对照组在试验后各指标差异性对比

通过对最终问卷调查结果及篮球教学专家意见进行分析,可得出篮球竞赛教学法在大学篮球课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篮球课程学习兴趣及学生的竞赛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

3、大学篮球课传统教学方法应用现状

在传统大学篮球课教学过程中,大学篮球课教学人员大多是在教授学生单个基础技术动作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组合动作、复杂组合动作、对抗练习、教学竞赛等活动。上述教学方式,仅注重篮球知识的传授,没有重视学生篮球技能的培养及身体素质提升。且由于实际篮球课程教学中学时数不足,导致最终篮球教学竞赛模块被削减,甚至跳过,促使高等院校学生无法在篮球竞赛中感受篮球运动的趣味性,严重制约了高等院校大学生篮球课程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4、大学篮球课实施竞赛教学方法的路径

4.1、明确大学篮球课竞赛教学目标

一方面,为保证篮球课竞赛教学效果,大学篮球课程教学人员需树立以各专业篮球课程学习人员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各专业篮球课程学习人员为本位,充分、深入探究各专业篮球课程学习人员内在需求。以此为依据进行篮球课程竞赛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为具体教学实践提供明确的指导。同时从认知领域进行分析,大学篮球课程竞赛教学不仅要求大学生全面、科学、系统的掌握篮球运动基本理论及技术、战术,而且要求大学生掌握篮球规则及裁判方法。因此,在具体篮球课程竞赛教学目标设置过程中,大学篮球课程教学人员应以强化篮球运动理论知识、篮球技术及战术应用、篮球竞赛组织及裁判为教学要点,构建完善的教育教学机制。

另一方面,根据大学篮球课程中学生基础篮球技能的差异及能力需求差别,大学篮球课程教学人员应以赛练结合、赛学关联为教学原则,将竞赛作为学生篮球技巧实践的主要渠道。同时基于篮球竞赛的特殊性,大学篮球课程教学人员应将竞赛任务作为篮球课程教学奠定任务的决策标准。如以院系为单位的竞赛,大学篮球课程教学人员应以技术、战术协调应用为要点,向各专业篮球课程学习人员重点传授篮球应用技术及战术。除此之外,在具体课程时间安排时,大学篮球课程教学人员应以竞赛进程为依据,进行篮球课程教学进程的合理安排。并依据篮球课程教育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进度的合理安排,以保证各层次、各级别竞赛教学与篮球课程教学时间相对应。

4.2、完善大学篮球课竞赛教学组织方案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在竞赛教育方案制定时,大学篮球课程教育教学人员可将各专业篮球课程学习人员划分为班组级、院级、校级三个层次。同时以各专业篮球课程学习人员篮球学习兴趣、社会就业为指导,综合考虑各专业篮球课程学习人员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竞赛能力、管理能力、综合能力。结合旋转门机制,将各层次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公关类、组织类、管理类、后勤类、竞赛类等。其中依据赛事级别变化,公关类主要是逐步培养各专业篮球课程学习人员社会交际方面的能力;组织类主要是进行人员配置、环节控制及组织协调;管理类主要是协助教练进行安全风险检查、管控及赛事督促;后勤类主要是在不同赛事级别下全面培养各专业篮球课程学习人员责任意识、能力;竞赛类主要是根据赛事级别差异,配置对应竞赛能力的学生参与竞赛。

依据以上各层次、各类别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在篮球课程竞赛教学方案设计时,大学篮球课程教学人员可以竞赛项目为主要任务,深入探究篮球课程特点、竞赛特点、教学任务、竞赛任务特点及需求,进行基本任务、中级任务、高级任务不同等级、不同难度任务及内容的设置。其中基础任务为班级组及专项组竞赛,分别为持续两周的基础配合一、基础配合二教学,可针对性的训练相关层次学生的进攻基础配合、防守基础配合能力;中级任务主要针对社团竞赛及院级竞赛,分别需要开展持续三周的进攻战术一、进攻战术二教学,可有效培养各专业篮球课程学习人员进攻盯人战术、进攻联防战术;高级任务主要指校级竞赛及校际竞赛,分别需要进行教学时长为四周的防守战术一、防守战术二教学。通过对相关层次学生盯人联防战术、综合防守战术教学,可以同步提升各专业篮球课程学习人员篮球竞赛能力。

在具体篮球课程竞赛教学过程实施过程中,篮球课程教学人员可以赛事组织、赛学耦合、赛事管理为主要渠道,进行教学组织方案的细化设置。首先,在篮球赛事组织过程中,大学篮球课程教学人员可以提高篮球课程教学质量作为根本目标,以维持篮球系统训练过程为赛事组织标准。结合篮球专项教育教学大纲要求,在规定篮球课程教学训练期限内,进行本学习篮球课程教学任务及赛事任务的规划。为保证具体篮球课程教学任务的有效实现,大学篮球课程教学人员可从赛事安排、学习任务两个模块入手,以每星期一小赛、每月一大赛、每学期一高水平联赛为主要目标。综合考虑竞赛能力需求、赛事级别,进行竞赛人员及学习任务的合理调配。

其次,在赛学耦合模块,大学篮球课程教学人员可以赛事项目任务为引导,将赛事安排、教学安排进行深度融合。同时根据篮球赛事任务,依据从简单到复杂、从浅显到深入、从初级到高级的原则,进行篮球课程教学内容的适当调整,以保证篮球赛事安排、篮球课程教学进度有效对接。在具体篮球课程竞赛教学阶段,高等院校篮球课程教学人员可依据交叉安排的模式,首先安排适当强度的技术、战术训练,控制技术、战术训练占整节课程比例的1/5。随后在剩余时间段,安排班级内各层次、各类别学生开展竞赛训练。并进行身体素质练习,以边综合培养高等院校大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技术战术水平。

最后,在篮球赛事管理阶段,大学篮球课程教学人员应以自身为主导,以学生骨干委员会成立的方式,明确划分各个层次、类别学生工作任务,以便在教学任务、赛事任务间构建高效信息交互渠道,保证整体篮球赛事过程协调进行。

此外,为提高篮球课程竞赛教学的趣味性,大学篮球课程教学人员可以半场四人制竞赛的方式,进行各层次竞赛的合理组织。半场四人制竞赛要求双方队员各四名在二分之一篮球场地中竞赛,通过对规定时间内得分情况进行分析,可确定学生篮球技术、战术利用情况。相较于三人制、五人制教学方式而言,半场四人制教学方式在攻守面积、技术运用、战术方法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如半场四人制攻守面积每人在26m2左右,为阵地进攻模式,相较于三人制攻守面积更小,难度更低;而相较于五人制竞赛模式而言,四人制半场竞赛模式主要运用技术为基本技术→位置技术,主要用战术方法为攻守基本配合→位置相互配合,可以帮助各专业篮球课程学习人员在竞赛中建立位置空间概念,避免跑动时忽略同伴对同伴进攻、防守的阻碍,保证整体竞赛过程的有序性。

在四人制半场篮球竞赛过程中,高等院校篮球课程教学人员可以依据篮球运动非隔网对抗的模式,在规则允许范围内,进行技术、战术的合理传授。同时引导各专业篮球课程学习人员综合利用夹击、阻截的方式,在局部地区形成以多打少的形式,提高防守模块的攻击性。

4.3、构建多元化篮球课程竞赛评价体系

基于篮球课程竞赛教学特殊性,高等院校篮球课程教学人员可从一般身体素质、篮球技术测试、课程表现三个方面,对篮球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分析。首先在一般身体素质测试过程中,高等院校篮球课程教学人员可以1000m跑、立定跳远等措施,对各专业篮球课程学习人员一般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其中一千米跑需要将各专业篮球课程学习人员划分为五人一组的若干个小组,以站立式起跑的形式,在哨声的指挥下,进行起跑计时。并在被测试者躯干部到达终点线垂直面时停止计时,确定被测试人员一千米跑成绩;立定跳远测试则要求被测试人员双脚平行站立,以立定姿势,在平底中距离沙坑边缘50cm位置跳远,最终以厘米为单元进行成绩记录。

其次,篮球技术测试主要包括一分钟投篮、全场绕“8”字折返跑篮两个模块。其中一分钟投篮要求被测试人员以蓝圈中心投影点至罚球线最近距离为半径,站在线外自投自抢,记录最终进球数量;而全场绕“8”字折返跑篮要求被测试人员从底线位置开始,全场运球散步上篮。经罚球区、中圈等位置上篮。并在进球后运球折返两个来回,记录最终经过时间。除此之外,根据具体篮球课程竞赛教学方式,高等院校篮球课程教学人员也可以进行基础技能评定方式的更改。如在半场四人制竞赛结束之后,篮球课程教学人员可以各小组进攻基础配合技能评定为依据,对各专业篮球课程学习人员在半场四人制竞赛中与同伴协助情况进行考核。以便根据最终测试结果,确定下一阶段竞赛训练方案,为各专业篮球课程学习人员在对抗、变化中逐步强化自身战术能力、技术能力提供良好的帮助。

最后,在综合评定模块,大学篮球课程教学人员可根据各专业篮球课程学习人员日常表现,结合各级别竞赛中学生战术、技术运用能力。以随机组合为单位,进行竞赛结果综合评定。除此之外,大学篮球课程教学人员还可在期末测试中,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测试各专业篮球课程学习人员对竞赛教学法实施意见及对篮球课程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学生内因决策能力,逐步调整篮球课程竞赛组织方式,为终身体育及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5、总结

综上所述,以竞赛教学为主导的大学篮球课程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篮球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竞赛能力。因此,在大学篮球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学篮球课程教学人员应根据阶段教学任务,利用学习任务与篮球赛事任务有机整合的方式,进行篮球课程竞赛教学方案的设置及规划。结合多元化篮球课程竞赛评价体系的设置,可以在提高高等院校大学生篮球基础技术掌握能力的同时,提高高等院校大学生竞赛能力。

猜你喜欢

战术竞赛篮球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战术精确打击“多面手”亮相航展
快乐篮球进山乡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创新思维竞赛(3)
美国正在升级的小型战术无人机
创新思维竞赛(6)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美国战术供应公司AR10执法战术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