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法在企业员工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

2019-04-09乐益娜孔德霞张思昂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心肺实验组教学法

乐益娜,孔德霞,张思昂

(1.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彩虹鱼康复护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3.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护理分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急救体系逐渐完善,但急救知识对公众的普及率还不高。公众对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欠佳[1]。而普通群众作为“第一目击者”,能否正确有效地施行心肺复苏,对提高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的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根据《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分别采用传统讲授结合急救模拟人和情境教学法结合急救模拟人的方法进行培训,研究培训后效果,以期为普及心肺复苏的社会培训提供一定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各类企业员工112名作为研究对象,学员纳入标准为未参加过心肺复苏相关培训、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将112名企业员工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6人,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企业员工的年龄、性别、学历、对心肺复苏的了解情况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培训内容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以《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作为培训教材,内容主要为成人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

1.3 培训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培训模式,指导教师通过PPT向企业员工集中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操作流程,同时结合急救模拟人进行示范操作,通过播放心肺复苏操作视频加深印象,最后学员分组在急救模拟人上进行练习,指导教师进行巡视指导,纠正学员的错误操作。

实验组:指导教师通过病例引入,请学员进行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并实施救护措施,其他学员观看并记录值得学习及改进之处。指导教师再对整个救护过程进行点评,强调心肺复苏的动作要领并播放心肺复苏操作视频。学员分别通过扮演护士、患者、旁观者等角色进行情境演练。指导教师巡视,及时解答和纠正学员存在的操作问题,最后教师进行反馈及总结[2]。

培训前对两组企业学员进行心肺复苏理论测验,培训后对两组企业学员进行技能考核及教学满意情况测评。

1.4 教学评价

1.4.1 理论成绩 根据研究目的,参考AHA对学员设置理论考核题目,借鉴王李云对非医学类大学生心肺复苏的知识、技能问卷,自行设计《企业员工心肺复苏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心肺复苏知识的知晓情况、培训后的满意度等。问卷经专家咨询,增减条目并进行预调查,测得信度Cronbach’s α系数>0.75。心肺复苏知识共13题,均为单项选择题,满分100分。学员集体笔试答题,独立完成后上交。1.4.2实践成绩 采用AHA的标准化技能表,总分100分。

1.4.3 学员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培训目标清晰、培训内容难度适中、培训内容讲授清晰、有信心实施心肺复苏、有信心对紧急情况做出反应等。

1.5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录入数据并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及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企业员工一般情况

两组企业员工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培训意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2.2 两组培训前后理论成绩比较

培训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3,P=0.160)。培训后两组理论成绩均高于培训前(P<0.05),并且培训后实验组的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t=4.451,P=0.000)。详见表 2。

2.3 两组培训后操作成绩的合格率比较

培训后,实验组在心肺复苏各个步骤的操作成绩合格率上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在意识判断、呼救,胸外按压速率、按压深度,胸廓完全回弹率和判断复苏效果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3。

表1 两组企业员工一般情况[n(%)]

表2 两组培训前后理论成绩比较(±s,分)

表2 两组培训前后理论成绩比较(±s,分)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 P 0.000 0.000培训后成绩86.93±11.649 76.79±15.052 4.451 0.000培训前成绩44.50±12.418 41.89±10.984 1.423 0.160 13.815 17.352 t P----

表3 两组培训后操作成绩的合格率比较[n(%)]

2.4 两组企业员工对心肺复苏课程的评价

培训后,两组人员对课程进行评价,实验组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尤其体现在培训内容难度、是否会推荐本次培训、有无信心实施心肺复苏及对紧急情况做出反应上。详见表4。

表4 两组企业员工对心肺复苏课程的评价结果[n(%)]

3 讨论

3.1 情境教学法能提升企业员工的学习效果

目前,我国心肺复苏教学多采用视频播放+教师讲授、示范操作+实践操作的方法,并证实能提高学生的心肺复苏知识水平和技能[3],本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培训,实验组的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的操作成绩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原因可能为情境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让学员通过自己的感受去领悟知识,再回归实践,符合建构主义教学观的要求[4]。另外,学员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患者的无助和抢救的紧急性,从而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

3.2 情境教学法有利于促进企业员工的紧急救护能力

在危急的抢救现场,要做到镇定自若并有效地抢救患者,需要较强的沟通能力、急救管理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有研究证实,情境教学法缩短了课堂与临床的距离,能有效提高学员临床应急处理能力[5-6]。本调查结果表明,培训后,96.4%的实验组员工有信心对紧急情况做出反应,100.0%的实验组员工有信心实施心肺复苏。分析原因:情境教学法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7],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8];同时,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真实的案例,可以提高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9],培养学员解决实际急救问题的能力。

3.3 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对培训的满意度[10]

情境教学法除了能提高学员基础护理操作的成绩外,还能提高学员对教学效果的评价[11-12],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13]、团队合作能力[14]、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职业情感上均优于传统的教学法[15]。经调查显示,实验组的企业员工均认为课程难度适中,愿意推荐本次培训给其他人。说明通过引入案例、设置情境、角色扮演、视频观看、现场指导等,能够立体、直观地呈现心肺复苏操作的背景、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强化了学习体验,使非医学专业的企业员工更容易接受。

猜你喜欢

心肺实验组教学法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