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北湖公园演变历程研究
2019-04-08朱佳颖严贤春
朱佳颖 严贤春
摘 要 人民公园是时代发展的特殊产物,具有普遍性和象征性,深入了解人民公园的发展演变历程,有助于公园的传承保护和规划复兴。北湖公园作为南充市歷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强的人民公园,是南充市的标志性建筑。基于此,从城市中心区形成的角度研究北湖公园发展演变历程,探讨两者之间关系,揭示城市中心转移对公园发展的作用,展现北湖公园在南充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为公园的改造升级以及未来城市公园的新建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北湖公园;城市中心区;演变;四川省南充市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2.028
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认为,公园是一件艺术品,随着岁月的积淀,公园会日益被注入文化底蕴,一座公园就是一段历史[1]。公园作为彰显城市历史文脉和精神内涵的场所空间,记载了城市的兴衰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空间的发展。对公园的发展历史与城市中心区形成之间联系的探讨,有助于了解公园的发展演变规律,可以为公园改造升级及未来城市公园新建规划提供历史背景及经验借鉴。
人民公园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典型的由特殊社会政治背景所催生的产物,具有巨大的标志性意义和普遍号召力[2]。目前,大多数人民公园都存在发展滞缓、逐步衰败等问题,面临着改造升级,所以研究人民公园具有深远的意义。我国对人民公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公园历史沿革、公园的使用评价、公园景观塑造、公园形态演变以及公园改造升级等方面。如黄艳琼[3]通过访谈调查成都人民公园周边群众,得出了使用者对成都人民公园的总体满意度结果;胡冬香[4]分析了广州人民公园随着历史的发展,从整体布局、公园景观设施的布置到植物景观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王婧[5]通过对重庆市人民公园形态演变及影响作用因子进行研究,分析发展滞缓的内外动因,提出整合和系统论指导下的文化与空间发展策略。闫莉等[6]以商丘人民公园为例,探讨了城市更新过程中对传统公园的影响及公园面临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公园更新的策略和手段。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从城市中心区形成角度对公园影响的研究还较少。
北湖公园作为南充市历史最悠久、功能最齐全、影响力最强的人民公园,不仅是市民重要的休闲、文化、娱乐场所,更是暗含着南充精神和历史文脉的关键地标。基于此,以北湖公园为例,通过研究其变迁演化与城市中心转移之间的关系,揭示城市发展对公园发展的影响,为公园的改造升级以及未来城市公园的新建提供分析依据。同时通过对北湖公园发展历史的研究,唤起广大群众对北湖公园的兴趣和重视,将北湖公园具有的特殊意义和城市精神延续下去。
1 研究地概况
北湖公园地处南充市顺庆区中心,毗邻南充市委办公大楼,是一座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处,集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占地面积约
17 hm2,其中水域面积超过4.7 hm2,分为广场、“一池三山”以及商业区。北湖广场位于北湖公园正大门入口,占地面积达1 hm2,以两座汉阙作为公园的大门,大门正中摆放着刻有胡耀邦题写的“南充市北湖公园”的石头。广场中心屹立着八根浮雕铁柱——八景柱,分别代表着青居烟树、曲水晴波、果山秋色、白塔晨钟、连州古谶、朱风朝霞,金泉映月、栖乐灵池南充八景。整个广场呈完全开放状态,视野开阔、地势平坦,常作为群众集会、宣传展览、日常锻炼的主要阵地。“一池”指北湖公园内的全部水域,整个湖面类似公园的“心脏”,各个功能区依附水域边界而建,湖中“三岛”由东向西依次为“绿洲”“浮翠”“鸟乐国”,“绿洲”“浮翠”两岛作为半开放半封闭区域,岛上绿树成荫、花草繁茂、道路曲折蜿蜒、环境优雅别致。“鸟乐国”是位于湖面西北方向一个完全封闭独立的岛屿,占地约2 500 m2,岛上植被繁茂,多以构树、桉树、刺桐、香樟为主,岛上栖息着以夜鹭为主的十几种鸟类。“鸟乐国”作为保护鸟类不被游人打扰的栖息天堂,被南充人民称为城市中的一片净土。园内还有儿童游乐区、休闲购物区、露天茶园等供市民游玩消费的区域,有腊梅园、表方园、清风园、海棠园、青居园、钓鱼台等休息闲逛的景点,湖上可泛舟、可观鱼,临湖建有仿古茶坊。
2 北湖公园的演变与城市中心区发展之间的联系
北湖公园具有悠久的历史,与南充市城市中心的转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南充城市演变的缩影,展示着南充城市形象和历史风貌。北湖公园与南充市城市发展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3个阶段:位于城市发源地附近的形成阶段、地处城市中心区域的繁荣阶段和城市中心转移后的滞缓阶段。
2.1 位于城市发源地附近的形成阶段
北湖公园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期间,南充被称安汉县,县城的中心位于嘉陵江西岸(今顺庆区清泉坝五里店附近)[7],城内官绅士民常往游一片位于县城西南城郊的积水洼地,当时被称为“鱼池”,这是北湖公园最初始的形态。随着时间更替,连年征战,城池多被破坏,同时因嘉陵江的便利和交通以航运为主,吸引了大量人口集中于现下河街、鸡市口一带。朱元璋在位的明洪武初年,南充城整体南迁,该地成为南充城市经济活动的中心,此时“鱼池”因地处城市北边,被称为“北湖”。又因明万历时,知府饶景晕在湖边修建了《嘉湖书院》,故又名“嘉湖”。随着陈年积淤沉淀,北湖面积不断变化,一直没有明确的边界。清朝时期,湖西北畔报恩寺里的僧人负责管理,常因湖面边界与周边群众发生争执,后由政府丈量湖周面积,并立下碑文规定界限内的土地不允许私自侵占,使得湖面保留下来。民国八年,人们种乐至天池重瓣于湖中,故又名“莲池”。民国十四年,天气久旱无雨,池内干涸,北湖内淤泥逐渐固化,水面可观性越来越低。
直至新中国成立后,这片水域才有了城市公园的初步轮廓。1950年2月,川北行政公署在南充正式成立,建川北行署办公楼于今西华师范大学北湖校区内,确定了依托旧城(今府街),向城西、城北紧凑发展的城市格局[8],为北湖公园未来地处城市中心区域奠定了基础。1950年6月,周边群众自发开启莲花池清淤工作,使莲花池池水面积超过4.7 hm2。1958年1—3月,群众再次对莲花池进行大规模的清淤及改造,将莲池内淤泥全部清除并在湖中垒成了3个小岛,同时在岛上栽植了大量的树木,园内初步形成园林亭榭、道路等基础设施,道路两旁种植大量桉树作为行道树。通过两次规模化的改造,基本构成了“一池三山”轮廓,基本形成了莲花池景区。
2.2 地处城市中心区域的繁荣阶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水运码头、客货运输集中的下河街码头最为繁荣,与其邻近的模范街凭借自身优势,吸引大量商家和消费者聚集,商业贸易活跃;加上20世纪80年代以前,南充市的党政机关和主要企业都集中在模范街以南,因此城市是以模范街为中心,向南辐射[9]。莲花池景区作为城市中心附近的公共绿地,是人们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南充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对于游憩活动的需要愈加强烈且更为多样。面积小、功能单一的莲花池景区已无法满足人们对公园日益增长的渴望。在城市发展的需求和人民殷切的希望下,政府決定以莲花池为基础修建一座较大的公园,并因公园地处城市发展中心的北面,继续沿用“北湖公园”。198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南充市建设北湖公园,1985年5月,建设工作开始,历时9个多月,兴建完成46个项目,北湖公园基本形成。根据功能分区,共有临街商业区、文化娱乐区、盆景园区、安静休息区、水上活动区、苗圃区、公园管理区7个区。1985年5月2日,时任川北行署党委书记兼行署主任的胡耀邦题写了“南充市北湖公园”园名。1986年2月5日,北湖公园作为南充市最大的人民公园正式向游人开放。公园以低廉的门票、节假日举办丰富的活动、多功能的设施吸进着大批的市民,也是文艺青年们谈情说爱、交流思想的“秘密花园”。
1997年,随着南充百货大楼的重建以及行政部门的搬迁、学校的兴建,城市的中心由模范街向五星花园转移,城市逐步向北发展。北湖公园成为市民重要的集聚地。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速度与人居环境矛盾日益凸显,为市民提供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城市公园是保证高质量生活的具体方式之一[10]。2000年前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规模的拆墙透绿。国家明文规定,大部分公园无偿对外开放,并要求将面街单位原先戒备森严的单位围墙拆除,改造成透空式栏杆或栅栏式花墙[11-12]。北湖公园顺应城市发展需求,于2001年6月实行分时段免费开放,即每天早上7点30分以前对公众免费开放,晚上7点以后门票半价。到2003年1月,北湖公园拆除围墙,对全体市民免费开放,改建成开放式公园。此时的北湖公园地处南充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重要位置,迎来了历史上最繁荣的阶段,成为周边居民和游客休闲娱乐最重要的城市公园。
2.3 城市中心转移后的滞缓阶段
21世纪以来,南充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展,2015年城市建成区的面积是2000年的2.4倍[13],南充市主城区的空间布局不断形成了南门坝、白土坝、市政新区、江东、南湖、白马湖等城市中心商圈。城市中心的不断更新,带来了城市人口的不断更替,老城区的各类设施条件已经不能满足追求新鲜的人们的需求,不能再积聚社会活力,北湖公园占据的地域优势也不断降低。同时,北湖公园因大量设备老化、水体污染、景观品质较低等因素以及大量的城市新型公园不断建设,开始走向滞缓阶段。根据南充市城市建设规划,2019年将启动北湖新天地项目,开始对北湖片区进行综合改造,建设集商贸、娱乐、餐饮、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新中心,北湖公园将本着“以湖为主、还绿于民”的目标,实施综合改造提升工程。
3 城市中心区发展的影响
3.1 地理位置的变化
北湖公园发展演变的关键因素是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北湖公园因临近城市发展中心促成了公园轮廓的形成、后期的选址修建,随着周边商贸活动、行政服务、休闲居住等各类社会活动的不断丰富,北湖公园作为繁华商圈内的唯一景区,与城市中心区的发展相互带动,成为南充市规模最大、人流最集聚的综合性公园。随着城市中心的不断发展带来的人口集聚饱和,交通拥挤、资源紧缺、服务管理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城市便不断向外扩张,城市中心由单个向多个转移,北湖公园所占据的地理优势开始被取代,逐步成为附近居民锻炼、休闲的社区公园。
3.2 需求的转变
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趣味,对公园的使用方式及需求不断改变。在古代,“公园”多指皇家园林等为少数人服务的私园绿地[14],北湖公园作为达官显贵时常游玩的地方而一直保存了轮廓。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对公园的需求和渴望刺激了城市公园的发展[15],多采取挖湖造山、植树造林等工作改建或新建公园[16],北湖公园顺应时代的需求形成了“一池三山”的公园格局。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人们对文化、体育和娱乐生活的向往和想象更加强烈[17]。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公园不再局限于观赏,具有娱乐、休闲、游玩、展览集会等多样化功能,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先,商业游乐设施较多的综合性公园最为盛行[18]。北湖公园在原有的莲花池基础上通过扩建形成儿童游乐区、休闲购物区、露天茶园等功能区而广受欢迎。21世纪以后,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恶化,为保证社会健康的需求和良好的城市生态,原有的城市公园免费开放,并且大量新建生态性、景观性城市公园。北湖公园免费向大众开放后,一直保持着兴盛的状态,但随着设施老化、景观缺乏新意等原因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开始衰落。
4 结语
从北湖公园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城市的发展为公园积聚了人气、带来了发展机遇,公园又反作用于城市,延续了城市记忆,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两者相互带动、相互促进。城市中心的发展是公园演变的关键性因素,城市中心发展导致的地理位置变化、需求的转变决定了一个公园的兴衰。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大量地处旧城区的人民公园将面临逐步衰败的问题,复兴和改造旧城区公园将随着城市的旧城中心更新而大范围开展。准确掌握公园的演变历程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明确城市发展对公园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对公园发展历程的研究可以唤起人们对旧城区公园的关注,为其后期的保护与改造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庄晨辉.城市公园[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2] 王南南.新中国人民公园历史变迁研究(1949—1978)[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6.
[3] 黄艳琼.成都市人民公园调研报告[J].科协论坛,2009(9):185-186.
[4] 胡冬香.广州人民公园景观浅析[J].华中建筑,2007,25(7):115-116.
[5] 王婧.重庆人民公园形态演变研究(1926—2015)[D].重庆:重庆大学,2015.
[6] 闫莉,闫荣.城市更新背景下传统公园的复兴与再生——以商丘人民公园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8):122-124.
[7] 南充市《顺庆区志》编纂委员会.南充市顺庆区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9.
[8] 《南充市志》编纂委员会.南充市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0.
[9] 袁一丁,翟有龙.南充市中心区的转移与形成机制[J].现代城市研究,2007(11):72-79.
[10] 杨河.我国城市公园建设、开发的现状与对策[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1999(2):89-94.
[11] 邱海峰,李鸿雁,李春枝.拆墙透绿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5):209-210.
[12] 王文平,张亚民.郑州市公园拆墙透绿免费开放效益、存在问题及对策[J].河南林业科技,2000(1):35-36,38.
[13] 洪伟,杨武年.基于遥感和GIS的南充市顺庆区LUCC动态变化分析[J].测绘,2010(3):139-143.
[14] 李韵平,杜红玉.城市公园的源起、发展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7,32(5):39-43.
[15] 王俊杰,贺凤春,廖生安,等.城市公园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绿色科技,2010(9):61-63.
[16] 李珊珊.重庆中央公园:一个城市公共空间的演变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17] 卢迎华.人民公园[J].广西城镇建设,2013(1):31-34,30.
[18] 陳瑾,黄哲,沈守云.浅论城市专类公园发展历程与研究趋势[J].广东园林,2008(3):27-29.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