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架起沟通的桥梁
2019-04-08田芬
田芬
一、案例背景
在中学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和践行者,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核心和灵魂人物,对班级的工作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以班主任为主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德育内容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完善的过程中,深入到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去,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入挖掘学生的兴趣与教育契机的基础上,充分开展德育教育,努力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热爱人民,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理念等,力图使学生发展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接班人。
二、案例描述
我班的张同学是学校里非常优秀的学生,他的各科成绩都很优秀,自然在各位老师的心目中他是一个三好学生,并且他有很强的号召力,在班里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大部分学生的力量,所以在上次的班委选举中,他很轻松地被选为班长一职。但在最近,我们发现张同学的状态很差,他常常在班里发脾气、摔东西、骂人等。他本身就有点儿自负,但是平常他还是比较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的,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他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很多老师都反应他的这种情况,作为班主任的我也已经有所察觉,正对他的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查和分析。但是就在昨天上午,他和班里转来的新同学发生了严重的口角,他冲动地提起凳子就要照着对方的脑门砸去,老师和十几个男生一起才把他拦住,最后勉强把他们分开。
事后,请家长到学校,通过进行沟通了解,我们发现,张同学的父亲曾经是一名厨师,现在经营一家饭馆,很少有时间管教孩子,母亲是一个家庭妇女,家里还有一个很小的弟弟,母亲现在要忙于照顾弟弟,很少有时间管他,父母亲由于很少关心孩子,孩子的内心非常渴望得到父母、亲人和朋友们的关心和温暖,但是当付出和收获成反比的时候,孩子一颗渴望受到关怀的心一次又一次的被忽视,反而从别的地方寻找安慰来麻痹自己。
三、案例分析
(一)做好家校沟通,让爱温暖孩子的心灵
张同学是一个非常优秀,同样非常自我的学生,他在长期的单孩家庭中,已经习惯了独自拥有父母的爱,但是家里新添的小弟弟,让他一下子慌张了起来,看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被别人抢走后内心充满了强烈的不满,这种不满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突破口去发泄,其实这是单孩家庭的通病,他们在独自享有父母的爱的时候,已经形成了一种自私、自我的意识,认为父母、朋友、甚至全世界都应该围着自己转,当鲜花和掌声袭来时,他们内心欢欣鼓舞,一旦发现这些改变不属于了自己,内心的渴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们就会向外界寻找发泄口。因此,家长和学校要做好沟通,及时感知孩子的心理变化,用心去关注和关爱孩子,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感觉到家人、朋友、老师的关爱,从而化小爱为大爱、化自我为大我,能够在亲人、朋友、老师的爱的温暖和关怀下,让孩子感受集体的爱、感受朋友的爱,用理解的爱、关心的爱去融合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爱的沐浴下,培养起热爱生活、关心集体和他人、自尊自爱的品质。
(二)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让爱永驻心间
对于张同学的问题,需要因势利导、重点突破,才能够在具体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水到渠成、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在一段时间的交流过程中,我了解到,随着弟弟的出生,妈妈关心他的时间少了,所以内心就出现了比较大的心理落差,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但是不能认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在认识爱的同时,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爱,能够用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态度去看待生活,用科学地方法去处理和分析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收获知识,更多的是收获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能够用科学的态度去分析和判断生活中的问题,并在道德力量的驱使下,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结合学生实际,铸就爱的集体
每一个学生都是班级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在具体的德育教育实践中,教师有意识地渗透集体主义理念,让学生在集体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产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責任感,让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使学生间能够更多一份理解和信任、多一分关怀和友谊,用积极取代消极、用友好取代粗暴、用温馨取代紧张,在理解和充满爱的环境中,培养学生对集体、对他人的关爱,培养与同学间的尊重、信任、合作、互助等意识,形成奉献集体、自主自立、坚强勇敢的生活态度等。
四、案例反思
学生问题的产生和他们所处的家庭和学习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因此,在德育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必然要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做好良好的校园环境的营造工作,让学生在良好的德育氛围的影响和促进下,能够积极地加入到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的实践中,在具体的德育行动和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行动效率,让德育成为引领学生行动的精神支柱,使学生在具体的行动实施过程中,能够明辨是非、能够用科学地价值观念来分析和判断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祖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