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原理的应用
2019-04-08吴萍萍
吴萍萍
【摘 要】為了体现新课程思想,不少教师上课喜欢用多媒体,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本文就学生在课堂上信息获取量有限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关于加强记忆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多媒体使用;记忆原理
为了体现新课程思想,不少老师上课喜欢使用多媒体,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这样一来,学生确实感兴趣多了,可是随着不断闪动的画面一晃而过,学生最终获得的有效信息却是有限的,往往会出现上课热闹,下课作业困难,考试成绩下滑的现象。
面对教师在多媒体上给出的信息,学生为什么就是记不住呢?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的心理过程。完整的记忆过程包括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回忆。它可以分为3类,分别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针对前文所述的现象,我认为从教师方面讲,播放的速度太快,导致学生只进行了感觉记忆或短时记忆,可供学生处理此画面所传达的信息的时间过短,非常有限的信息也可能不足以使学生明确意识到自己看到的内容、听到的内容,无条件达到长时记忆,无法同化成自身固有的知识。
从学生方面讲,他们也许未对这些内容加重注意程度,或刺激太多,注意分散,就未曾进入短时或长时记忆,加之遗忘曲线的作用,使学生正常遗忘。
遗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何减少遗忘,增强记忆呢?
1.正确对待和使用媒体
对于教师来说,媒体应该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教的主体仍是教师,而不是媒体。教师的作用在于合理利用这些媒体资源,为学生服务,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2.教师的改进
(1)教师可减慢播放的速度,使学生有时间记忆理解,以进入长时记忆;
(2)详略得当,注重学生的理解,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
(3)适当加强声音图像等方面的变化,以此增加学生记忆的维度,使学生容易回忆;
(4)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材料、知识对象感到索然无味,那么,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
(5)加强材料的组织性,心理学实验表明,记忆的内容永远填不满大脑,但在进行短时间的记忆活动时,大脑接收的信息量一般不超过七个单位,因此,教师可将材料加以组织,以加大记忆容量,提高记忆效率。
3.学生的改进
(1)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进行心理准备
比如:自问这节课会讲什么内容?它与前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文章中可能会讲哪些内容?它们与我和我周围的生活在哪些方面可能有关?并且进行心理暗示:我喜欢这些知识,我愿意记住这些内容。我一定能记住!
(2)课上
集中注意力是记忆成功的必要条件,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是心灵的门户。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大脑细胞兴奋点强烈,对事物的印象深刻、易记忆。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眼睛注视着老师,手记笔记作为外部支持,能有效维持注意力。
记忆的目标越明确,越具体,记忆的效果就越好。心理学实验证明,两组学生同时看一篇课文,对甲组提出背诵要求,对乙组则不提任何要求,结果是甲组的记效率比乙组高两倍。因此,要有目的地去记忆上课时老师强调的重点知识,就必须多花时间、多花功夫去记忆。
4.如何记忆更容易
(1)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得住。
因果关系:因果联系就如同一串链条,当想起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把另一件事情牵连出来,如此循环,也就记住了所要学习的内容和材料。例如: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在学习蛋白质时,我们发现蛋白质功能多种多样,这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必然要从它自身的结构上讨论,那么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呢?答案自然是氨基酸,我们看出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蛋白质。氨基酸脱水缩合首先形成的是肽链,肽链盘曲折叠再形成蛋白质,这里,肽链又可以有不同的空间结构。如果能把这个问题想通了,那么有关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也很清晰了。
对照比较关系:对照、比较是另一种可以将学习材料加以组织的方法,将两种观点和两种方法进行对照等,自觉地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记忆和学习。例如:针对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这两种基本反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列表比较。
程序关系:理出事情发出的先后顺序,按照步骤画出流程图。例如:单克隆抗体的产生,DNA的提取,若简略地写明步骤,则可以更清晰地表明。
(2)联想。人脑如同一架联想的机器,通过联想将内容相近、相似、相反或有因果关系的材料联系起来记,能够大大提高记忆效率。学生可随着听课的深入,将教师讲的主要观点联结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在头脑中尽量将教师所讲的内容形成画面。
综上所述,要学好某一门学科,记忆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只有学到了才能更好地利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学生都必须付出努力。教师要注意上课的方法,学生在课前课中课下都要注意记忆的点点滴滴,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