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2019-04-08汪维洲
汪维洲
【摘 要】教育的本质是提高人的素质,人的素质的核心就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今天,体育的含义已完全改变了它以往单纯的生物学意义,体育已成为人类为了促进自身身心健康发展而创造出的一项身体运动文化,正以一种文化传播的形式向社会学意义广泛地外延和拓展。而现在的高中体育教学还存在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等诸多问题,而通过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的措施,则可让高中体育永远奏响青春和时代的最强音。
【关键词】高中体育;现状;优势;措施
教育的本质是提高人的素质,人的素质的核心就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今天,体育的含义已完全改变了它以往单纯的生物学意义,体育已成为人类为了促进自身身心健康发展而创造出的一项身体运动文化,正以一种文化传播的形式向着社会学意义广泛地外延和拓展。现代体育教育更是充分利用人文教育来对学生进行现代社会的人文熏陶和人格塑造。具体到家庭和学生,现代环境下的独生子女,由于自身条件的优越性,往往在体育活动中惟我独尊,不愿与同伴合作,缺乏协作精神;在体育比赛中输给对手,则会怨天尤人,推卸责任,缺乏理解、宽容和同情心,娇气、任性、自私、冷漠,嫉妒、依赖、逆反,不愿助人,意志薄弱,不肯吃苦,情感脆弱,易受挫折。在当前高考指挥棒下,学校认为高考成绩至上,而体育只是增强学生体质,最终为高考服务,因而体育教学时间可以最大限度地被压缩,体育课的形式和内容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为避免学生在体育课上运动受伤导致学校担责,往往要求体育教学以小运动量、安全形式为佳。学生并没有受到符合自身喜好和发展的体育教育,更谈不上在体育教学中享受人文关怀和形成人文精神。学校往往从本地区与其他兄弟学校之间年度综合评比的功利角度出发,组建少数学生参加集训队,一般利用非上课时间进行突击训练,唯一的指标是为学校赢得分数、争得荣誉。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教学成了少数体育苗子、尖子的精英集训,体育教学成了“门面工程”和“攀比工程”,最终变了味儿。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单一,往往以学校在各级各类体育竞技比赛中的得分和名次来评估学校的体育教学水平,迫使学校穷于应付,久之则形成了对体育教学的单一评价标准,即各类体育大赛的名次和得分,评价标准就是高中体育教学的指挥棒。综上所述,更加表明体育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往往狭隘地理解“更高、更快、更強”的奥运精神,简单认为体育就是运动技术技能的教育,体育教学就是对动作技能的不断枯燥重复和呆板的强化,因而日常教学即按此思路进行,教学过程严厉、枯燥、单调,从而忽略了学生健身意识的形成,忽略了对学生健身能力的培养、健身文化的陶冶、健身习惯的养成,学生苦不堪言,这种急功近利的“填鸭式”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个性、人格、尊严、价值及社会生存与适应能力的健康成长、发展和完善, 不少体育教师仅把体育教学当做一个类似于其他社会工作的“活儿”,认为体育教学就是带学生玩儿,对自己的教育生涯和职业定位妄自菲薄,对工作没热情,不求上进、不谦虚、不积极、不探索研究、不努力奋斗,教育思想和教学教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形式也是“集合整队—慢跑—徒手操—自由活动”的老套路,在这类老师眼里,学生没有差异和个性,因而教学方法也是“一统天下”,没有区别,学生上课主要是为了自由活动,并非由于教师的人格魅力。高中体育教学渗透人文关怀的措施:
一、教师的自我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思想创新,学习了解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更新观念,甚至主张跨学科涉猎文史哲、音乐、美术,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积极锻炼,保持体形,既是体育教学中做出规范标准的示范动作的要求,形体美也是体育教学功能极具说服力的有形的人文魅力之一。教师心态的自我调适,教师不把不良的情绪和心态带到体育课上,克制情绪,课堂上不发泄情绪,不借机体罚学生,一个静若处子动如脱兔,一个刚劲有力又冷静优雅的体育教师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教师形象的自我塑造——仪表美、动作美、语言美,即注重仪容仪表,符合师德规范;体育课示范动作规范标准,平时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待人文雅;勤于读书,语言优美,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体育教师奋斗的方向和目标之一,体育教师的诗书礼仪定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崇拜乃至模仿,其示范作用不言自明。
二、营造和谐、民主、活泼生动的融洽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把时间、课堂及主动权交给学生,且教学时要听从学生的合理化建议,进而修改教育内容和调整教学方式、手段乃至教学进程;在教学中也可以请悟性强的学生来示范一些动作,并积极渗透赏识教育精神,及时肯定和鼓励,号召大家示范。这种学生间的示范更有说服力,从而能够克服部分同学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
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精神正是21世纪的教育主调。在体育教学中,理论是仙道,教师是指导,学生则是教育的主体。体育教师要“目中有人”,要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出发,体育教学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依据学生的年龄、身体、思想特征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计划、内容及方式,激发学生热爱体育的积极性,这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
四、 最大限度地挖掘彰显人文关怀的教育教学手段,整合教材,挖掘人文亮点
在教学上可多结合乡土资源,增加体育教学的亲和力和亲切感。比如:列举苏州举重冠军陈艳青等人的奋斗历程,组 织学生观看在本市举行的国家级体育赛事,参观当地体育馆、网球场、高尔夫球场及举重训练基地等,增强学生对体育的感性认识;启发式、合作式、体验式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学习运动理论和运动心理学理论,并将其融入体育教学,引导、启发并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让学生在领悟、合作与体验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体育水平、运动能力和体育素养;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在理念、方法、内容上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如:奥运教育专题、心理健康专题、阳光体育运动、民族传统体育跳绳、踢毽教法和花样等内容,让学生从畏惧体育课到喜欢体育课,最后爱上体育课,使学生在体育课上能锻炼身体、学到技能,最终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就是人文主义渗透的实质体现。
五、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体育教育是人的教育,那么决定了体育必定是个体差异性教育。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体育教育的出发点,应对每个班级的学生在性别、体质、运动能力等方面细致调查、合理分组,进而进行分层教学,在教学要求和评价上体现差异性。这种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就是人文主义。
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渗透“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求胜意识。逆境崛起、永不服输、追求卓越、咬定目标、坚忍不拔,这种精神对于学生适应社会竞争无疑是有好处的。
七、培养学生独立与合作的意识
中国目前的高中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在群体活动时往往表现为依赖性强、独立性差,在体育教学中要设置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且有一定难度的项目,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奋斗和努力达成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和独立意识。
当今社会,只有合作才能生存和发展,因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意味着克服冷漠、自私和自我中心主义,意味着要付出、奉献、妥协、协调、责任和信任。篮球、足球、拔河、接力等项目,都是培养合作意识的好机会,也是学生喜闻乐见并愿意积极主动参与的好形式。
八、引导学生从爱好体育到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体验、感受体育并享受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从而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铸成终身受用的体育情结,体育所展现的美丽与魅力绝对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1]李元华.浅谈体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J].教学与研究,2019(0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