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专业”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9-04-08董奎玲

文理导航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

董奎玲

【摘 要】随着中日两国经济、贸易往来的深入,合作方式和合作领域也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新的经济形势对日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以语言基本知识为主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和企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我们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构建“语言+专业”复合型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语言+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的日语人才培养一般只重视日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即可。这对早期的日语人才培养来说是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因为在经济全球化到来之前,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还不频繁,大部分日语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也只是简单的口译、文字翻译、日语教育及外事等工作。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已经成为了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据统计,2004年中日两国的贸易总额达到了1680亿美元。随着对华投资的不断扩大,进驻中国的日资企业的数量也不断增加,这就意味着就业市场上对日语专业学生需求量也会不断的提高。

一、“语言+专业”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趋势

近些年,随着中日两国经济、贸易往来的深入,尤其是合作方式和合作领域的多元化发展,导致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要也从原来的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以往只掌握日语语言基础知识的日语专业毕业生已经无法满足就业市场对人才的多元化要求,尤其是日资企业或者是对日从事贸易活动的中国企业,对日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只会日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而是需要既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又能懂得商贸知识以及计算机操作、软件开发、票据处理等专业性更强的知识。日语专业学生无论是从事商贸业务、金融业务、研发业务还是从事外包业务,都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否则也不可能做好相应的翻译工作。因此,要想提高日语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毕业后能够直接胜任公司、企业的各种职位要求,就应该根据市场对日语人才的需求,构建培养既会外语又懂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语言+专业”的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也将成为今后日语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二、基于“语言+专业”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语言+专业”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框架。在一、二年级开设基础日语、日语语法、日语阅读、日语听说等专业主干课程及学科公共基础课程。目前,日语专业的学生大多数都为零起点学生,此阶段的语言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日语語言基础知识,掌握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为高年级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在高年级阶段,应该根据市场及企业对日语人才的要求,结合学校自身的学科优势及特点,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比如“日语+软件”“日语+经贸”“日语+法律”“日语+旅游”“日语+会计”等等。构建“语言+专业”的复合型课程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结合自己的爱好及特长选择不同的专业课程,将日语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将基本语言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有机结合,把自己打造成语言功底扎实,专业技术过硬的复合型日语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基于“语言+专业”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探究

(一)打造“语言+专业”型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要实现“语言+专业”复合型日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打造一支兼具“语言+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指日语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知识,又能够掌握某一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目前高校的大多数日语教师均为日语语言文学硕士或博士出身,对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了解不深。同时,大多数教师基本上也都是从学校走入学校,没有在公司或企业历练的经验,对各行各业对日语人才需求的认识并没有走在时代的前沿。“语言+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匮乏,导致人才培养滞后于新的经济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想成为“语言+专业”型教师,首先,教师应该紧抓时代的脉搏,主动转变观念,改变和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深入学习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将自己的语言知识与相关的专业技能有机融合在一起,才能够培养出“语言+专业”复合型日语人才。此外,学校应该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鼓励教师外出学习,继续深造。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或者爱好,结合企业在商贸实务、软件开发、旅游、管理、会计、法律等方面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选择相关专业进行自修或者外出培训。也可以利用校内的教学资源,进行学科或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聘请其他专业领域的教师为日语教师定期做培训,以拓展日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视野。同时,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邀请企业中有资历、有经验的工作人才到学校开展系列讲座,让教师能够时时了解到企业的动态发展需求。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和实践,实现教师“语言+专业”双师型的转变。

(二)优化教学模式,开拓多元化教学平台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授课时,基本上是就教材讲教材,就知识点讲知识点,而且占据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被动式的学习不仅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语言+专业”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不能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除了是知识的传授者之外,更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应该根据学习内容,创设生动鲜活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此外,在数字化教学飞速发展的现在,课堂教学不再是日语学习的唯一途径,各种网络学习平台、翻转课堂等都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手机、平板等电子工具,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安排学习的时间和内容。这种全新的学习平台,不仅打破了传统课堂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还增加了学习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学生还可以在课堂上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这不仅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的薄弱之处,及时进行辅导,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构建者。因此,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的教学平台,及时巩固和扩充自己的知识。

(三)加强专业所需的教材建设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材的专业性、系统性和目的性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起着指引性的作用。因此,教材的選用和建设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一般日语专业选用的教材都是以“语言+文学+文化”为主的学习内容,这样的教材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日语基本语言知识,了解日本风俗文化,但是却难以满足政治、经济、商务、贸易、科技等不同领域对复合型日语人才的需求。因此,在高年级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阶段,选择相应领域的教材,来补充学生在专业领域的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专业教材的选用,必须慎重,我们可以借鉴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聘请其他专业教师与日语教师一同论证教材的实用性和前沿性。同时,也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组织教师进行教材编写,邀请行业专家共同参与,进行科学性、体系化的教材建设,完善专业教材体系。

(四)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获得通过使用它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外语学习的特殊性要求必须参与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够获得真正的语言交际能力。在“语言+专业”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语言结构和规律之外,教师应该根据语言功能设定各种各样的真实语言环境,训练学生完成语言的交际任务,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大力开辟第二课堂活动,为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机会,比如定期举办演讲比赛、辩论大赛、综合知识竞赛、翻译大赛等等,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也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邀请行业资深人士到学校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或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见习,提高学生对就业岗位的认识度。

四、结语

在中日经济合作方式和合作领域多元化发展新形势下,市场和社会对“语言+专业”复合型日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为了满足企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为了让更多的日语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就应该加强语言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互依托、相互渗透,构建“语言+专业”复合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剑.地方本科院校应用性日语人才培养中的复合知识教育体系构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07)

[2]张雪梅.经济全球化形式下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7(06)

[3]李璠.试论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日语交际型教学法的重要性[J].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2017(05)

(本论文为牡丹江师范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阶段研究成果。项目名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构建“语言+专业”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6-JG18084。)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