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分析
2019-04-08孔松
孔松
【摘 要】近几年来,新课程改革力度不断增强,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必要性,这样方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而本文则主要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核心素质的策略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详见下述。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策略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课程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同时还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因此备受广大师生的重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课程教学途径,帮助学生完善个人德育素养,提高核心素质,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已成为教学体系中极其关键的内容。直至2016年9月,我国颁发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其中明确提出应当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引导与应用,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学习能力,切实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使之更具法治素养,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核心素养。简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现了一定的综合性,要求教师结合实际,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逐步创设教学情景,进而搭建完善的教育平台,帮助学生逐步实现学习目标,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切实增强核心素养,日后进入社会也能有效适应社会大环境,实现长远化的发展。以下为本文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核心素质培育方案的探讨。
一、创设教学情境,搭建完善的素质培育平台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若想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教师应当有效利用教学方法,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创设完整的教学情境,搭建素质培育平台。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一,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类问题。例如,在生活中是否需要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处理力所能及的事情。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后,必然会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而养成主动帮助他人的良好习惯,同时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增强学生的孝敬之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交通疏导以及社会志愿者等多项活动中,在帮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时,必然会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法治理念,意识到作为一名合格公民应具备的素质,明确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在实际生活中兼顾自身职责,履行个人义务,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注入动力源泉。
第二,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前,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习能力、道德素质等进行全面掌握,以此为基础,创设系统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情景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第三,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可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与道德素质相关的事件。而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表演,使学生在自我表演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并掌握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明确个人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条件。譬如:教师可将生活中的常见事件作为课堂小故事阐述给学生,而后引导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分享个人想法,提高自我表达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第四,教师可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结合现阶段新课程改革的硬性要求,制定满足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教学目标,从长远的角度入手,秉承着提高学生核心素质这一原则,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更加高效、合理,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二、坚持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第一,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辨别是非黑白的能力,尽可能拓展教学途径。引导学生在实践生活中遇到问题尽可能找寻结合实际的解决办法。譬如:教师可有效利用情景教学法,在课堂中共享与道德素质相关的趣味故事,使学生深切感受到道德素质对于学生成长及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所必备的素质,在生活中应当养成让座、主动帮助他、协助他人等的良好习惯。
第二,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素养,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原则,而后将核心素养始终贯穿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意识到立德树人对于核心素质培养及道德素质提升的重要性,逐步提高责任感,使学生更具责任担当,将其作为主体内容,逐步传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进而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
第三,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应秉承着立德树人的宗旨,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使得教学过程更具趣味性,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完善三观,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同时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
三、设定教学目标,明确素质教育培育方向
首先,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期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确定培育方向,借助道德与法治教育平台,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
其次,教师还需根据教学目标,参照教学方案,逐步制定阶段性的教学目标。例如:知识目标,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习能力,而后运用道德与法治教育途径,使学生简单了解网络语言、网络知识以及网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对于网络技术的了解,进而在实践中有效应用,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最终成为符合时代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最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根据人才培育,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再参照教学理论,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形成完整的教育方案,将课本中的知识点与教学方案有效衔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也使学生意识到个人成长以及发展过程中核心素质的重要程度。
譬如:教师可为学生讲解网络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学生明确网络应用环节应达到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方面,价值观目标。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应用网络过程中是否可遵循法律,明确网络规则,应一定程度的提高安全意识,结合法律中的内容,切实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进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另一方面,能力目标。要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为学生传授与道德、法律相关的知识,切实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使之更具法治意识,遇到问题也可从理性、客观的角度进行辩证分析,找寻问题的根本诱因,进而将问题扼杀在襁褓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安全防范力与辨别黑白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策略进行探讨,分别从以上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希望可切实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日后步入社会也可提高适应能力,成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永明.注重核心素养培养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浅议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中學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3):126
[2]郭小春.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与时俱进[J].考试周刊,2018.15(93):116
[3]韦银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从传统教学转为注重核心素养的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8.27(31):63-64
[4]王有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10(2):104-106
[5]庄志端.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8.25(89):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