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能动 打造生动课堂
2019-04-08周荣
周荣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更适合历史教学的“参与——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本文就“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认识及“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基本教学程序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初中历史教学
课改的主阵地是课堂,探索既易于操作和推广,又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讲谈——接受式”“自觉——辅导式”和“参与——互动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在教学中运用“参与——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更为适合。
一、对“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与认识
“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和活动。所谓参与,一是指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二是指师生共同参与包含了教学活动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所谓活动,则是指学生的主动活动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自己找资料,定课题,做实验,搞制作,既动脑又动手。“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突破原来的教师说学生听的最传统、效率最低的教学模式,利用各种因素让学生自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情感、形成积极态度,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与态度,提高学生的基本哲学素养、政治素养、文化素养和经济生活能力,培养学生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究的能力。
二、“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基本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学生探究,自觉“四动”
这一环节尤为重要,是上好课的保证和基础。历史学习,应在学生主体自学、预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大胆质疑,对重大历史人物、事件进行有创意的评价。教育家陶行知提出过“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眼睛、头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其实就课堂教学而言,就是要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做到动眼、动手、动脑、动嘴这“四动”。学生自觉“四动”,大胆地去理解教材和动手实践,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有:
1.学生自主预习。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从“有问题”到“没有问题”再到“有问题”的求知过程。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会问的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书本找出答案。学生应把书本上的基本概念、原理、重要的句子、段落勾划出来。学生自己设置一些问题,对认识模糊的知识和不懂的知识尤其要“慢读、细读”,仔细考虑,等待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与体会。
2.学生查阅资料。学生查阅资料,突破了教学的空间和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动手查阅有关的文献记载、报刊报纸、电视新闻、网上信息资料。通过对实际材料的查阅,学生可以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加强对理论的理解;也可以是运用初步掌握的理论知识,去查阅资料,说明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尚不明白和怀疑的问题(如研究性学习的查阅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导入,情境触动
历史内容丰富多彩,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能够经常性运用一些直观方式辅助设计课堂探究,让历史课堂互动起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为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所学知识的重要性,用各种方式导入,恰到好处的触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具体做法有:
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图表、音像资料、漫画、成语故事、名言等,注意展示的内容要与教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可以选取较热的时政新闻,也可是实际生活事例事件。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讲述,以抓住学生注意力和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
2.情境导入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供素材让学生进行评讲、表演等,渲染教学气氛,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
3.制造悬念式。利用层层设问方式,在本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教师一环扣一环的设置相关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创设历史情景。该模式的一大特点,就是以多种具有生动形象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情绪,使学生乐于参与活动。创设历史情景的方法很多,可以采取创设模拟历史场景的方法,如把教室布置成手工工场、历史会议的会场等。
(三)学生交流,生生互动
一切能促进知识的双向流动乃至多向流动的行为,都是互动。交流互动的形式很多,如课堂提问与展示、交流、学生讨论、辩论,我们应设法把课堂变为“智力竞技场”,积极创设互动竞争氛围。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应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机会参与交流,使之思维都活跃起来,生生互动起来。学生在交流中大胆尝试新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现自己,帮助他人。具体做法有:
1.学生辩论式。为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性,教师要在学生容易误解处、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处,设置一些辩论题。有了前面两环节的准备后,让学生自己形成正方和反方,进行唇枪舌战的辩论。
2.学生情境表演式。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动起来、唱起来、跳起来,课堂教学可以采用学生情境表演的方式进行。一般采用模拟历史人物、模拟历史场景、等形式。这些情境表演不但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书本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角色扮演方式是初中学生最好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这不仅能满足他们各自的表现欲,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
3.学生讨论交流式。为了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用知识去洞察现实问题,提高综合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讨论交流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就设置一些讨论题,让学生自己准备发言稿,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思维火花,要适时肯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组成讨论小组,就某些历史专题问题,合作学习,探究辩论。
(四)教师释疑,师生互动
教师始终在“互动式”课堂教学进行科学指导、引导,是学生自动和生生互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兴趣的激励者。教师不是一个参观者,也不是一个传声筒,而是一个激发学生兴趣、串联各小组发言、引发学生思考、掌握讨论方向的主持人。學生自动和生生互动以后,应该由教师释疑,进行归纳总结,澄清学生思维中的疑点、误点,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这时师生都动起来了,师生之间产生了心理共鸣,教学也达到了高潮,实现了培养学生哲学素养、政治素养、文化素养等知识目标,也实现了情感目标。
(五)知识的延伸拓展
课外延伸,能让学生尽享历史天地的精神大餐。历史知识包罗万象,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课外探究是对知识内涵的深化与外延的拓展,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撰写历史小论文、组织历史文物参观考察,办历史小报等。
在历史教学中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问题,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主题学习方法。学生课堂内外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使多种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互动式”历史教学,通过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气氛、开放自主的学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想敢说敢问敢做,在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充分展示自我,体验探究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和设计教学时如何挖掘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使历史课堂丰富生动多彩,意趣盎然!这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我们共同期待着:我们的课堂会增添更多的智慧与精彩。
【参考文献】
[1]黄务兰.拉近学生与历史课堂的距离[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9(06)
[2]韩广聚.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教师),2010(05)
[3]李新来.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