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菌药物管理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分析

2019-04-08林丹赖珲梁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临床分析

林丹 赖珲梁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管理对临床用药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7年2月到2018年9月间研究患者300例病例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在2017年12月前未开展抗菌药物管理的为对照组,在2018年1月后开展药学管理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开展抗菌药物管理前后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治疗费用、治疗频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治疗频次和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抗菌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患者治疗费用,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78.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3-03-287-01

抗菌药物对微生物、病菌、病毒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临床应用剂型多种多样,临床治疗应用广泛,常见的抗菌药物种类包括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咪唑类、磺胺类等。抗菌药物在治疗各类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如临床使用不合理会导致药品不良事件和药源性疾病,不利于患者临床治疗[1]。我国目前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十分严峻,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抗菌药物指导原则,欲从根本上解决医疗机构抗菌药物滥用情况[2]。本次研究对我院开展抗菌药物管理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治疗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为我院2017年2月到2018年9月间选取的研究对象300例,其中开展抗菌药物管理前2017年2月到2017年12月的患者150例为对照组,开展抗菌药物管理后2018年1月到2018年9月的患者1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83例,女性患者67例,年龄3-75岁,平均年龄33.5岁,接受教育年限超过9年70例,接受教育年限低于9年8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84例,女性患者66例,年龄4-76岁,平均年龄34.6岁,接受教育年限超过9年69例,接受教育年限低于9年8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 治疗方法 开展抗菌药物管理方法:整理资料,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新编药物学》中的规定[3],利用院内信息管理系统将患者个人资料进行检索,详细记录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信息,包括应用药物的种类、用量、用法、疗程、处方医师等,利用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和费用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加强药剂科管理,对药剂科药师和临床医师定期进行培训,重点培训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掌握重点为适用人群、药理作用、配伍禁忌等,并对相关人员的抗菌药物点评水平进行考核,将考核成绩与年度奖金及月度绩效挂钩;对抗菌药物开展分级管理制度,根据抗菌药物特性分为三类,包括:非限制类抗菌药、限制类抗菌药、特殊类抗菌药,临床实践证明大范围使用安全有效,治疗费用低廉不会产生耐药菌株为非限制类抗菌药,临床实践证明使用费用较高,容易产生耐药菌株的抗菌药物为限制类抗菌药,临床应用于治疗后价格昂贵并且存在较多的毒副作用,临床使用中需要进行严密监控的,防止耐药菌株的发生,相关临床应用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为特殊类抗菌药,需要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开具处方,并经相关专家会诊后才能用于患者;完善監督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药师临床检查制度,根据患者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制定相应的临床用药标准,每月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督促临床医师整改,保证抗菌药物管理完善;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符合我院情况的管理办法[4],成立抗菌药物质量控制小组和管理小组,药剂科主任为组长,组员包括临床医师、药师、护士等,参加抗菌药物使用手册汇编工作,手册内容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用药注意事项、用药临床知识、配伍禁忌症、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等,并将手册分发到各科室。

1.3 观察指标 观察在开展抗菌药物管理前后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治疗费用、治疗频次、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S23.0对数据开展分析,P<0.05则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费用、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

3 讨论

抗菌药物是指对致病菌或微生物具有杀灭和抑制作用的药物,可分为人工合成药物和天然抗生素,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患者病原体起到杀灭和抑制作用,在临床中使用范围较广。临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致病菌出现耐药菌株,引起相关不良反应,增加临床治疗难度。抗菌药物管理对药物管理人员加强管理,有效防止开具不合理使用药物,提高临床用药合格率。本次研究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效完善药师临床制度,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监督临床抗菌药物合理性,减少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对于特殊管理的抗菌药物,应详细了解抗菌药物的用药指征,经过专家会诊后由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开具处方,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5]。综上所述,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抗菌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患者治疗费用,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莹莹,MTP法对我院神经内科与儿科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34(14):1861-1862.

[2]冯卫平,抗菌药物管理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8,5(32):74-75.

[3]张雪山,我院抗菌药物管理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7,14(7):26-28.

[4]温雯,浅谈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J],医院管理,2015,6:277-278.

[5]张雪山,我院抗菌药物管理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7,14(7):26-27.

猜你喜欢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临床分析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