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2019-04-08赵丹
赵丹
【摘 要】目的:对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需要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全部患者有4例检出不规则抗体,所占比例为6.67%。结论:为输血的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的检验,可有效提升患者对输血的耐受性,保证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输血;不规则抗体检验;临床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3-03-265-01
目前,临床上的输血治疗十分常见,输血可有效提升患者疾病治疗的效果;但输血时,因为患者对不规则抗体的不耐受性,极易发生不良反应,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基于此,本文对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价值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时间阶段为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研究患者数量为60例,均需要进行输血治疗,患者年龄分布在20-76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8.9±6.4)岁;男女比例为6:4。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经医学检查后疾病确诊,对输血依从性高,能够配合本次研究,并在医务人员的辅助下,配合治疗工作,并完成研究相关的诊疗项目。排除标下:合并严重心、肝、肾等慢性疾病,患者在一个月内因同一原因超过两次入院接受治疗,聋哑人患者和文盲患者,排除外地无法随访患者,排除依从性欠佳患者[2]。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后方正常开展研究。
1.3 方法 将标本在18-25℃条件下平衡30分钟,防止冷凝集。将红细胞配制为0.5-0.8%的悬液,最高浓度不要超过1%。如,取8微升压 积红细胞,加入到1毫升的红细胞稀释液中,配制出的即是0.8%的红细胞悬液。外观检查呈均匀淡红色,无血块、无絮状物(如有纤维蛋白需去除)。阳性结果:红细胞抗原与相应抗体在微柱凝胶中形成的特异性抗原抗体复合 物浮在凝胶表面或胶中,为阳性反应。阴性结果:红细胞抗原无相应的抗体结合,不出现特异性抗原抗体复合物, 红细胞沉于微柱凝胶的尖底部,为阴性反应。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 观察患者不规则抗体的主要类型及阳性率的检出规律。
2 结果
检查结果显示,阳性不规则抗体有8例,所占比例为13.33%,4例中抗体类型主要是抗-E3例,抗-C2例,抗-D2例,抗-M1例。其中输血次数在2次以上者6例,阳性率为75%,输血1次者2例,阳性率25%。输血2次以上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输血1次的患者。
3 结论
患者因为体内存在不规则抗体,在接受输血治疗时,极易发生各种反应。有些患者在输血后有发热怕冷等轻微变化,有些患者在输血后因为损伤红细胞,输血后极易发生溶血反应,反应严重时极易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如孕妇体内存在不规则抗体,接受输血治疗时,胎儿发生溶血病的几率更高。即使胎儿平安降生,在智力及生理机能等方面也容易出现异常。
为免孕妇在接受输血治疗后胎儿生命健康受到威胁,需遵守如下原则:(1)检验无偿献血人员不规则抗体情况,保证血源的安全性。此外,对献血人员进行不规则抗体的检验,还能有效管理血源,避免血液资源浪费,降低治疗成本。(2)对患者进行血液内部不规则抗体的检查,可以更合理的控制输血和血液的使用环节。医院在完成对患者体内不规则抗体的检验后,合理控制时间并选择样本,保证有充分的时间完成检验分析和制定治疗策略,该方式可有效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增强检验能力。对患者进行血液治疗前检查不规则抗体,可有效避免各类血液问题,保证患者病情稳定,积极预防发生各类医疗事故[2]。(3)需在孕早期对需要接受输血治疗的孕妇进行不规则抗体的检查,以在早期发现血液中存在的不规则抗体,早期制定防控方案,积极预防孕妇或胎儿在接受输血治疗时发生溶血的几率。早期孕检同时完成不规则抗体的检查,是保证母婴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早期检测,早期进行规划控制,可有效促进新生儿的智力发育,保证日后的健康成长。在实验期间,护理人员需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輸血情况,详细记录并进行统计,依据这些统计数据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诊疗方案。
在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时,医护人员需要合理控制并选择血液量,本研究中所采集的血量为5ml。采集血样后加入抗凝剂再进行检查。检验前先将试管放到恒温水箱中对样本进行加热,进行离心处理。处理期间,详细记录各项检查数据,保证记录数据和实验数据的统一性和准确性。离心后向试管内加入不同抗体的筛查细胞,再次离心加热后取出样本进行分析。根据该特点,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输血检验时,应做好不规则抗体的检验,保证患者各指标均符合接受输血治疗的标准[3]。
近年来,医学标准和规范更加完善,输血及输血前的检查也逐步规范化。一些弱势ABO抗原可通过不规则抗体筛查进行检查,从而有效预防溶血反应。目前医学界统一认为,除抗-A,抗—B,抗—AB之外的抗体均为不规则抗体,有Rh系统,MN系统和P系统等。正常情况下,机体存在两种类型的抗体,分别为IgM和IgG,抗-A,抗—B属于IgM,其他属于IgG。当血液中存在IgM抗体时,其与红细胞连接,在盐水介质中出现凝聚反应,该反应肉眼可见。而IgG的成分为免疫球蛋白,其可依附在红细胞上,但无凝聚反应,此时就需要通过特殊手段检查该类抗体的存在。不规则抗体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抗-D的出现多是因为Rh血型不合或妊娠引起。抗-E是多次输血后产生。对输血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的检查,可有效预防患者输血后发生溶血,降低不良并发症或医疗事故的发生率,输血的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为输血的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的检验,可有效提升患者对输血的耐受性,保证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余忠新.浅析输血与不规则抗体检验的相关性[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127-127.
[2]王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9):62.
[3]张莹.分析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8,(3):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