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专业编码对疾病分类准确性的影响分析

2019-04-08董静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准确性影响

董静

【摘 要】目的:分析分专业编码对疾病分类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根据临床医疗专业分科,分专业编码,专科编码工作由不同编码员专门负责,定期开展检查和交流活动,分析分专业编码对疾病分类准确性的影响。结果:从2016年起,疾病分类正确率呈现出递增趋势,同时主要诊断选择正确率也明显提升,编码工作实施前主要诊断选择正确率为86.0%,编码工作实施后主要诊断选择正确率为94.6%,提升效果明显。编码工作实施前疾病分类正确率为83.2%,编码工作实施后疾病分类正确率为93.8%,提升效果显著。在专业编码实施之前,每月主要诊断选择准确率均相对较低,疑难病例经常出现,且经过讨论也无法得出准确结果。同时不仅病案疾病分类编码质量检查准确率低,而且手术操作分类编码质量检查准确率低,经常遇到疑难编码。自分专业编码实施之后,每月主要诊断选择准确率明显提升,且即便约到疑难病例,也可以由通过疾病分类培训的工作组进行讨论确定。经过实践研究发现,分专业编码可以使疾病分类准确性提高。结论:对分专业编码工作不足、效果、措施进行分析,对分专业编码实施的问题和优势进行说明,提高了疾病分类准确性。

【关键词】分专业编码;疾病分类;准确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3-03-227-01

病案信息不仅是医院管理规定和医疗法规制定的素材,同时也是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素材,对于医院管理而言非常重要。国际疾病分类编码作为一种工具,可以将原始病案加工成信息,同时也病案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一个途径[1]。据相关研究指出,疾病分类不仅对医疗服务和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有重要作用,同时对科研教育工作有重要作用,因此提高疾病分类准确性非常重要[2]。对于此则需要充分利用分专业编码,本文主要分析分专业编码对疾病分类准确性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查我院2013年-2018年病案:2013年抽查1004份病案、2014年抽查1208份病案、2015年抽查1064份病案、2016年抽查1351份病案、2017年抽查1475份病案、2018年抽查1830份病案。

1.2 方法 从2016年开始,根据临床医疗专业分科,分专业编码,专科编码工作由不同编码员专门负责,定期开展检查和交流活动,分析分专业编码对疾病分类准确性的影响。每位编码员每月编码量均值约为900份,并于每月10号利用病案管理系统随机抽取上个月病案,检查分类编码工作。根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相关原则判断编码准确性,如果诊断及编码存在疑问,则由疑难病例讨论小组进行组内讨论,这一小组的组成主要是通过疾病分类培训的人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2016年起,疾病分类正确率呈现出递增趋势,同时主要诊断选择正确率也明显提升,编码工作实施前主要诊断选择正确率为86.0%,编码工作实施后主要诊断选择正确率为94.6%,提升效果明显。编码工作实施前疾病分类正确率为83.2%,编码工作实施后疾病分类正确率为93.8%,提升效果显著。在专业编码实施之前,每月主要诊断选择准确率均相对较低,疑难病例经常出现,且经过讨论也无法得出准确结果。同时不仅病案疾病分类编码质量检查准确率低,而且手术操作分类编码质量检查准确率低,经常遇到疑难编码。自分专业编码实施之后,每月主要诊断选择准确率明显提升,且即便约到疑难病例,也可以由通过疾病分类培训的工作组进行讨论确定。经过实践研究发现,分专业编码可以使疾病分类准确性提高。见表1:

3 讨论

在分专业编码过程中,将非手术科室和手术科室搭配,同时按照难易程度进行搭配,此外还可以按照类似专业进行搭配。如妇科以及产科相互搭配;消化内科、普外科相互搭配;心内科、肿瘤科相互搭配;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相互搭配;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相互搭配;呼吸内科、胸外科相互搭配。按照这一搭配原则,可以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组,并以每组专业特点,要求编码员与对应科室进行联系和沟通,由科室住院医师开展病案首页书写培训工作,特别是培训主要诊断选择,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整改[3]。如果病例存在疑问,则需要与主治医师沟通,对病情進行了解,并掌握治疗方案及效果,对主要疾病诊断进行确定,防止出现编码错误问题。针对部分疑难病例,需要先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再进行确定,如果仍无法对疾病分类编码进行确定,则需要组织科室进行讨论,对疾病分类编码进行确定。

通过分专业编码实施,编码员业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分专业编码实施之前,编码员无暇顾及专业知识学习,而分专业编码实施之后,编码员有更多的时间专注疾病分类编码知识学习,对疑难病例进行探讨。同时,分专业编码的实施提高了编码员疾病分类准确性。在分专业编码实施前,因编码员很少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和交流,病案首页诊断填写存在诸多问题,医师主要诊断经常填错,且存在次要诊断填错、手术操作漏填等问题,对编码准确性有严重影响[4]。而分专业编码实施之后,编码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的沟通更多,同时病案首页填写规范等相关培训,也提高了病案首页诊断填写质量,提高填写规范性,进而提高了疾病诊断准确性,使得编码准确性得到提升。另外在分专业编码实施之后,编码员工作得到肯定,每位编码员主要负责自己对应的科室,同时也更加了解病案首页填写情况,提高了检索速度和准确性,因此得到肯定。

结语

对分专业编码工作不足、效果、措施进行分析,对分专业编码实施的问题和优势进行说明,提高了疾病分类准确性。

参考文献

[1]于金华,翟林.分专业编码对疾病分类准确性的影响分析[J].中国病案,2018,19(02):43-45.

[2]梅轶玲.ICD-10的编码对疾病分类统计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4):163-164.

[3]杜娟.手术记录对编码准确性影响的实例分析[J].中国病案,2016,17(02):31-33.

[4]董凡秀.Z编码在疾病分类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7,18(08):28-30.

猜你喜欢

准确性影响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
产前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对胎盘植入诊断的准确性评估
Task 1
Noordhoff手术联合PNAM正畸对唇腭裂患儿发音准确性及腭部裂隙情况的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处理圆锥曲线问题要注意“三性”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