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2019-04-08陈年华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医联体分级诊疗医疗机构

陈年华

【摘 要】分级诊疗在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缓解医患矛盾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介绍了目前分级诊疗的现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医联体模式助推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为各地完善现有分级诊疗机制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分级诊疗;医疗机构;医联体

Abstract Grad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rational allocation of health resources and alleviat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rad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alyses the cause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mode of Medical Association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ad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which can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existing grad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chanism in various places.

Key words:Grad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dical institution;Medical conjoined body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3-03-222-01

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治疗难易程度和轻重缓急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疾病诊治分工新模式。建立分级诊疗模式是深化医疗改革、突破医改瓶颈的关键,在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缓解医患矛盾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1 分级诊疗意义

1.1 有利于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城乡间医疗资源配置失衡。一方面基层卫生资源匮乏,随着群众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现有基层卫生资源无法满足群众的需要;另一方面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三级医院,造成居民小病、慢病也往三级医院聚集。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引导患者有序分流,使大部分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基层得到治疗,可极大缓解三级医院压力,真正让三级医院可集中资源去救治疑难危重病人,同时提高基层资源的利用效率。

1.2 有利于缓解医患矛盾 医患纠纷多发、频发,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社会矛盾中的突出问题。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可能包括医患双方缺乏足够时间沟通等。如能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引导患者合理就诊,医生和患者之间能有充分时间进行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增进彼此理解,提高三级医院的服务品质。

近年来,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对实施分级诊疗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分级诊疗现状及成因分析

2.1 “基层首诊”落实有欠缺 目前,医疗资源严重过度利用和严重闲置浪费现象并存。一方面,患者社区首诊选择意愿低,信任度不够。患者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条件差,技术水平低,在社区看病不放心。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看病要到大医院,要找知名专家。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强,服务水平较差。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是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核心要素。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普遍存在着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和人才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

2.2 “双向转诊”机制不完善 目前“双向转诊”的现状是转上去的多,转下来的少,没有落实到位。主要原因包括:一、缺乏政策支持。没有明确的“双向转诊”配套政策,医保支付政策、药物使用制度等与“双向转诊”精神不相符,下转后的患者无法享受连续性和同质化的医疗服务。二、趋利观念影响,医院向下转诊情愿不足。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两个独立的利益体,在经济利益驅动下,无论是医院还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存在利益冲突。由于“双向转诊”尚未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大医院在病床没有饱和情况下,不会将相关患者分流到社区,致使“双向转诊”变成了“剃头桃子一头热”。

2.3 “急慢分治”措施不到位 长期以来,慢性病患者和康复期患者难以从三级医院及时转诊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致使疑难危重患者得不到三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效能又很低下。主要因为:一、缺乏技术指导标准。向下转诊缺乏统一、可操作性强的标准,既没有明确转诊、接诊流程,也没有相应健全的管理制度[1],造成慢性病患者长期占床,急危重症患者住院难。二、缺乏激励机制。上级主管部门对医疗机构的评价和考核中没有考虑分级诊疗因素,不能调动各级医疗机构实施分级诊疗的积极性,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很难变“被动转诊”为“主动转诊”,变“单行转诊”为真正的“双向转诊”。

3 医联体助推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

医联体是指一定区域内,由不同类型、不同层级医疗机构有机组合,形成协作联盟或医疗集团,患者在医联体内可享受到基层医疗机构和医院间的双向转诊、结果互认、专家社区坐诊、远程会诊等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2]。实践证明,医联体模式对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机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1 明确功能定位,形成协作分工 建立紧密型医联体,以三级综合医院为龙头,联合区域内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协作分工,建立密切的分级诊疗制度。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三级医院承担区域医疗中心职责,负责疑难病人和危重病人的救治。二级医院负责辖区内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及承接三级医院下转的患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负责促进和维护社区居民健康。

3.2 加大帮扶力度,提升基层水平 医联体内优质资源应合理流动,医联体核心医院应发挥技术辐射作用。针对区域内疾病谱和重点疾病诊疗需求,核心医院应通过专科共建、查房讲课、业务指导等多种方式,指导和支持社区对疑难重症的鉴别和处理,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3.3 共享区域资源,提高资源效率 通过共享充分利用各级医疗机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在医联体内逐步实现诊疗信息互联互通,推动预约诊疗、健康档案等信息的共享,逐步完善预防保健、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等信息的共享。建立医学影像中心、检验检查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实现检查规范的统一和检查结果的互认,为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

参考文献

[1]李肖肖,杜雪平.我国双向转诊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0A) :1731-1734.

[2]王琼,孙雪,黄宵.公立医院“医疗联合体”改革探析[J]. 医学与哲学,2014,35(8A) :57-60.

猜你喜欢

医联体分级诊疗医疗机构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间的关系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浙江1200多家医疗机构入驻省药品采购新平台
浅析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对医院经济的影响
沈阳地区青年人对当今医患关系看法分析
区镇一体化紧密型医联体运行效果分析
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将有行业信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