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护理

2019-04-08薛单单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围术期临床护理

薛单单

【摘 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护理效果和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治疗的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围术期: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增加人性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术后治疗效果和术后一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内复发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围术期增加人性化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围术期;临床护理;疗效

【中图分类号】 R19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3-03-188-01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和高发病,其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以药物和手术为主,近年来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逐渐成熟,具有术后用药简单,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病人满意度高等优势[1]。但是,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需要有效的护理配合,为此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治疗的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总结分析了有效的护理方法,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治疗的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两组患者均不能耐受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观察组,男4例,女6例,年龄46~72岁,平均59.16±13.02岁,其中左侧5例,右侧5例。对照组,男4例,女6例,年龄46~74岁,平均60.09±14.11岁,其中左侧6例,右侧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患侧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全身麻醉下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围术期: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增加人性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1.2.1 术前宣教与准备 患者入院后,热情接待,温柔耐心向患者说明病区情况、自身病情和手术方案,详细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术前准备情况;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解释和说明,指导其正确认识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并积极配合完成术前准备;对患者术前心理干预,指导患者消除思想顾虑,耐心配合手术。

1.2.2 術中舒适化护理 术中尽量采用喉罩代替气管插管,减轻患者术后呼吸道不适;协助患者摆好头倾坐位,采用软垫支持,保证体位稳定性。术中,密切配合医师,穿刺成功后,合理掌握球囊压迫时间;撤针后,按压穿刺点直至彻底止血。

1.2.3 术后人性化护理 患者苏醒后,温柔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术后并发症的早期表现,提醒患者和家属,出现异常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及时处理,避免引发严重不良反应。观察患者三叉神经痛症状改善情况,及时评估,并向患者和家属做好解释沟通,及时采取相关治疗措施。

1.3 观察指标 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疼痛评分[2]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I级,完全无痛;II级,疼痛显著缓解,可忍受或需要小剂量药物缓解;III级,疼痛有所缓解,用药后可缓解;Ⅳ级,疼痛未改善,药物控制不佳。术后达到Ⅰ、Ⅱ级为治疗有效,Ⅲ、Ⅳ、Ⅴ级视为无效。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BNI评分Ⅲ、Ⅳ、Ⅴ级计为复发,统计两组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 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

2 结果

观察组术后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三叉神经痛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严重者可导致抑郁、自残等不良后果,较多患者保守治疗不佳;对于药物控制不佳或重症者,多采用手术治疗。近年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创术式迅速发展,其中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治疗效果较好,但离不开高效的护理配合。部分文献报道在实际临床研究中发现,患者长期受病痛折磨,心理和生理的护理要求均较高,需要人性化的关怀[3,4];为此,本院针对该术式编制了一套人性化护理模式,临床实践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且观察组1年内复发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人性化护理措施提高手术效果,并降低了复发率,对于患者预后改善较为有利。

综上所述,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围术期增加人性化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郄光峰,杨允东,郭兴涛,等.C-臂引导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8,23(11):510-511.

[2]胡强,俞文华,杜权,等.微血管减压术与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治疗复发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比较[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8,15(01):26-30+33.

[3]应翔,沈煜豪,王昊,等.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80岁以上老年病人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8,24(02):107-111.

[4]王国飞,徐宣乐,赵虎威,等.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6,21(09):404-406.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痛围术期临床护理
护理服务全过程用于足踝骨折围术期的临床价值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早期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研究
综合护理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术期的临床效果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宫颈癌患者围术期的效果分析
三叉神经痛,“疼”你没商量
治三叉神经痛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针刺并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