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耻骨联合分离孕产妇的临床防治与护理
2019-04-08林筱君
林筱君
【摘 要】目的:探讨耻骨联合分离孕产妇临床防治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孕产妇,按照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针对性耻骨联合分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耻骨联合分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经有针对性的耻骨联合分离护理后显著地降低了耻骨联合分离的发生率,预防护理措施安全有效。
【关键词】耻骨联合分离;孕产妇;防治措施;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36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3-03-168-02
耻骨联合分离通常只是发生于妊娠晚期、产时以及产后孕产妇,尤其在产妇分娩前因耻骨联合韧带松弛,加上胎儿重量与骨盆的压迫,从而导致耻骨联合分离的发生。耻骨联合主要指的是由两侧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联合,上下方均有韧带加强,从而导致孕产妇出现活动受限及疼痛等症状,造成较大的身心痛苦。基于此,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孕产妇,按照随机表法分成两组后分别行常规护理及针对性耻骨联合分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耻骨联合分离发生率。现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孕产妇,按照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9.58±6.33)岁;孕周34-41w,平均孕周(38.45±1.12)w;初产妇12例,经产妇18例。对照组,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30.56±5.07)岁;孕周33-42w,平均孕周(38.13±1.07)w;初产妇11例,经产妇19例。两组孕产妇年龄、孕周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常规孕检、心理干预、饮食护理及健康宣教等;研究组给予针对性耻骨联合分离护理,具体如下:
1.2.1 孕期预防 向孕产妇及其家属反复多次强调孕期检查必要性,对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与掌握,同时指导其进行科学合理饮食,多进食含钙量高的食物,防止巨大儿的出现。同时在孕期需每日进行适量伸展大腿运动,旨在进一步增强孕妇肌肉与韧带张力以及柔韧性。同时不得提重物以及负重劳动等,每日适当地晒太阳,以左侧卧位睡眠为主[1]。
1.2.2 分娩期预防 分娩中需要指导孕产妇的正确用力,尽可能地确保均匀用力,不可突然加大力度而造成骨盆压力,对孕产妇两大腿外展角度进行合理地调节,避免过度外展。对于分娩难度大需阴道助产时,需谨慎操作。而产前便存在耻骨联合分离者,应该适当地放宽剖宫产指征,选择剖宫产。
1.2.3 分娩后护理 分娩后产妇骨盆制动,尽可能地以侧卧位卧床休息为主,睡硬板床,并采用骨盆束缚弹力带,定期协助或指导产妇翻身,在床上移动时需确保其腿部与臀部的处于同一水平,并缓慢地移动。坐立时需要于产妇的腰部垫上腰枕,睡觉时则将其放于两腿间放置,以高蛋白以及高钙食物为主。除此之外,需要对产妇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进行疏导,尤其对于耻骨联合分离者,疼痛容易导致抑郁及紧张等不良情绪,因而需指导产妇采取卧位哺乳,以缓解其思想顾虑,保持愉悦心情,促进产妇尽快康复[2]。
1.3 统计学分析 经SPSS20.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计算。计数资料以(%)形式展开,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形式展开,进行t值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对于正常健康人群而言,其耻骨联合间隙在4-6mm之间,耻骨联合活动甚微。但孕产妇在妊娠期因受到内分泌激素的影响,造成孕激素水平的升高,同时加上松弛素作用会导致关节韧带松软,从而会增宽耻骨联合2-3mm左右,增加耻骨联合活动度促进胎儿的娩出,通常产妇在产后会自动恢复。但是若孕产妇的耻骨联合分离过大,且复原能力差,则会导致耻骨联合分离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当孕产妇的耻骨联合间隙在10mm以上便会导致症状的发生。加强对孕产妇耻骨联合处检查可触到间隙变宽,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阳性,同时采用骨盆X线摄片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3]。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产妇耻骨联合分离发生于分娩期,对照组则在妊娠晚期、分娩期与产后均有耻骨联合分离发生。通常导致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原因如下:①急产、难产以及困难产钳助娩,或者产妇在阴道助产中出现不适当用力牵拉状况;②头盆不称、先露异常,或者产妇在分娩过程时用力过猛,过分躁动或者大腿过分外展;③产妇存在先天发育异常状况,从而导致其耻骨联合构造较为薄弱;④因妊娠期产妇的激素水平升高而导致韌带柔弱。而孕产妇经有针对性的耻骨联合分离护理后显著地控制了耻骨联合分离的发生率,促进预后。因此需要做到及时发现与防治,加强孕期饮食指导,避免巨大儿发生,同时要尽可能地减少久站、下蹲以及负重工作。对于伴有耻骨联合处疼痛者需要加强卧床休息,产前以左侧卧位为主。孕期需要加强补钙,以含钙量高食物为主,在分娩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指导孕妇正确用力,不得用力过猛而导致骨盆压力的增加;在产时也不得用力对孕产妇两侧大腿造成压迫,防止其大腿的过度外展。
综上所述,孕产妇经有针对性的耻骨联合分离护理后显著地降低了耻骨联合分离的发生率,预防护理措施安全有效。值得大量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淑梅.70例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疼痛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8,26(22):65-66.
[2]赵颖.耻骨联合分离孕产妇的疼痛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151-152.
[3]赵宇红.推拿整复结合中药熏蒸对耻骨联合分离孕产妇疼痛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0):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