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循证护理与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在产科分娩中的效果

2019-04-08胡惠琼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3期

胡惠琼

【摘 要】目的:评价循证护理与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在产科分娩中的效果。方法:选入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产妇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划分成两组,即实验组(n=40,应用循证护理)与对照组(n=40,应用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产程时间以及出血量、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产程时间高于实验组,组间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实验组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产科分娩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法,有助于降低出血量,缩短产程时间,值得进行推广。

【關键词】询证护理;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产科分娩

【中图分类号】 R71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3-03-161-02

在产科分明护理工作中,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的应用,存在资源分配问题以及护理方式局限问题,难以结合产妇的症状与体征指标等对护理方式进行改革,导致护理效果降低。而循证护理将科研结果作为主要的证据,结合产妇心理、身体状况,针对性的筛选护理方法,具有灵活性。针对于此,下文分析我院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产妇,评价循证护理以及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在其中的应用效果。

1 基本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于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产妇中,选入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n=40)与对照组(n=40)。

对照组:年龄:21-35岁,中位年龄(26.55±1.22)岁。孕周:35-41周,中位孕周(36.22±1.23)周。分娩结局:自然分娩有22(55.0%)例,剖腹产分娩有18(45.0%)例。

实验组:年龄:22-34岁,中位年龄(26.58±1.29)岁。孕周:34-40周,中位孕周(36.25±1.27)周。分娩结局:自然分娩有21(52.5%)例,剖腹产分娩有19(47.5%)例。

两组产妇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予以SPSS23.0软件处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产前开展健康宣教以及指导工作,常规检查之后进行饮食方面的干预,严格观察各项体征指标[1]。

实验组行循证护理法。①正确开展评估工作,明确最佳的生产方法,告知家属并征求生产方式的选择意见。要求医师以及护理工作人员都具有丰富的经验,可在工作中渗透护理技能。②根据产妇实际需求以及临床症状,选择自然分娩或是剖腹产。如若确定为自然分娩,护理工作人员应详细讲解呼吸方式方法,告知自然分娩的优势,及时发现不良情绪问题,采用心理疏导的方式解决问题,提升参与自信心。如若选择剖腹产,护理工作人员要掌握手术辅助护理技巧,耐心的讲解注意事项。③在生产之后还需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所收集到的证据等,开展镇痛护理工作、喂乳方式指导工作、心理疏导工作等等[2]。

1.3 判定指标 记录产程时间;对比生产之后的出血量;采用调查问卷法的形式评价满意度,总分100分,得分75到100分判定为很满意,得分50到75分判定为一般满意,得分50分以下判定为不满意。本次研究中满意度采用很满意+一般满意的形式计算。

1.4 统计学分析 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两组产程时间以及产后出血量指标,并用t值进行检验,对两组满意度,采用百分比形式进行卡方检验,核对数据软件选择SPSS23.0软件,当两组产妇的研究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时,采用P值小于0.05表示。

2 结果

2.1 产程时间分析 对比两组的产程时间,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产后出血量 对比两组的产后出血量,实验组为(256.3±10.6)毫升。对照组为(458.9±11.7)毫升,t=81.1618,P=0.0000。对照组高于实验组,组间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

2.3 满意度 对比两组的满意度,对照组低于实验组,组间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详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医疗技术的发展速度加快,对传统的护理方式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产科的分娩护理,传统单纯的全程陪产护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目前产妇多元化服务需求,应探索最佳的护理措施[3]。

上文分析中主要研究循证护理以及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实验组满意度以及出血量等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循证护理法,需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将产妇作为护理服务核心,在生产之前正确开展体征指标分析工作,结合产妇意愿以及身体状况,筛选最佳的分娩方式。如若选择自然分娩方式,应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指导产妇全面掌握生产过程中的放松呼吸方法、自主生产注意事项等等,并开展心理的疏导工作,提升参与生产的自信心。为了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还需在循证护理过程中寻找科学依据,树立正确的实践操作观念意识,制定针对性的服务计划,严谨、精细化的开展护理服务工作,提升满意度,规避纠纷。

综上所述,在产科分娩护理工作中,采用循证护理法,有利于减少出血量,形成全过程的护理指导模式,将科学研究成果作为依据开展护理工作,提升舒适度,降低不适感,具有推广优势。

参考文献

[1]李玉琼,王秀新.循证护理与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在产科分娩中的对比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8):1159-1161.

[2]缪书琴.循证护理与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在产科分娩中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3):190-191.

[3]游琪华.循证护理与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与对比研究[J].医学信息,2018,31(1):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