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式50ml注射器在危重症新生儿尿量记录中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观察

2019-04-08张莉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效果观察临床应用

张莉

【摘 要】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式50ml注射器在危重症新生儿尿量记录中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观察。方法:经采集我院新生儿科2018年3月-8月危重症新生儿留置导尿管记录尿量共100例,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一次性引流袋储集尿液记录尿量,改良组运用改良式50ml注射器储集记录尿量,比较两组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及操作方便性。结果:两组危重症新生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均留置导尿管记录尿量,比较无差异(P<0.05)。改良组使用改良式50ml注射器在危重症新生儿尿量记录中精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具有便于观察患儿尿液颜色、性状,方便护士工作,减少污染等优点。结论:改良式50ml注射器在危重症新生儿尿量记录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能有效提高危重症新生儿尿量记录精确率,为临床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改良式50ml注射器;危重症新生儿; 尿量记录; 临床应用; 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R36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3-03-090-01

尿量是反映人体体液动态平衡及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准确的尿量监测有助于判断病情变化[1]。新生儿正常每小时尿量随着日龄不同而逐渐增多,新生儿生后72小时内正常尿量为3ml/kg/小时,生后72小时后正常尿量为5.4ml/kg/小时,如尿量少于1.0ml/kg/小时为少尿,少于0.5ml/kg/小时即为无尿[2]。故临床上经常需准确监测新生儿的尿量至个位数,特别是危重症新生儿、肾功能异常患儿及休克期患儿,需为患儿留置尿管后监测每小时尿量。它既能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也是评估休克是否纠正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可以指导正确补液的速度和数量,及时敏感反映肾脏等重要器官血液灌注情况[3]。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查阅2018年4月-9月我院新生儿科危重症新生儿留置导尿管记录尿量共100例。

1.2 收集数据   2018年4-9月期间,抽取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危重症新生儿留置导尿管总例数100例。男63例,女37例,日龄为0-28天,平均8.2±1.1天。其中包括早产儿(早产极低体重儿)3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21例,新生儿肺炎15例,新生儿窒息11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7例,新生儿败血症3例,新生儿气胸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予行导尿术并留置尿管。以上两组新生儿无论日龄、性别及一般治疗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用物  对照组采取一次性引流袋(生产厂家:江西3L医用制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产的C型1000ml一次性使用引流袋)储集尿液记录尿量。改良组用物为:一次性50ml注射器(灵洋医疗器械公司生产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一次性引流袋(生产厂家:江西3L医用制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产的C型1000ml一次性使用引流袋)、无菌剪刀。

2.2  方法   两组患儿均在无菌操作下行导尿术,并留置尿管。对照组留置导尿管成功后将导尿管连接到一次性引流袋的连接管上,进行尿液储集。护士进行尿量统计时,需先将引流袋内尿液放至清洁容器内,再使用注射器人工测量尿量。

改良组具体操作如下:(1)用无菌剪刀将引流袋上端的引流连接管剪断,将50ml一次性注射器活塞下拉至50ml刻度处,将注射器乳突套到连接管上(弃去注射器针头)。(2)将引流管连接到导尿管。(3)将引流袋下端开关阀剪去形成一个约3.5cm的开口;在引流袋袋壁中间部位剪一大约7cm的开口。(4)把已连接好引流管的50ml注射器从引流袋中间的开口处放置入引流袋内,使注射器活塞部分从引流袋下端开口处悬空于引流袋外,最后将引流袋悬挂于保育箱或辐射台旁即可。护士需要记录尿量时,直接观察注射器上刻度即可得知尿量。

2.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儿留置尿液量的精准度。(2)对比两组患儿测量尿量时护士所需时间,进行操作便捷性比较。(3)比较两组患儿留置尿管后尿路感染发生率。

3  结果

3.1   两组尿量测量精确率及误差值比较 改良组在单位之间内测量尿量精确率高于对照组,误差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2 两组测量尿量所需时间及误差值比较改良组在每小时单位之间内护士测量尿量所需时间及误差值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3 两组患儿尿路感染发生率的比较

改良组患儿发生尿路感染1例(1.0%),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2例(2.0%),两组比较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尿管堵塞。

4 讨论

新生儿出生后虽然已经具备调节体液代谢、排泄代谢产物、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的能力,但因各种器官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在一般健康情况下尚可满足生理需要,但应对应激状态的能力有一定限制,所以在护理方面应关注生后尿量,特别是生后24小时内的尿量情况,对疾病的诊断及处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4]。

临床工作中常以尿的排泄量、颜色和比重来判断患儿的肾功能和血容量,其中尿量是判断心脏牌血量和组织灌注是否良好的指标。但由于新生儿无自主控尿意识,加之排尿尿量少,每天排尿次数多,约15-20次。新生儿特别是危重症新生儿尿量测量要求精确度高,且需每小时测量一次,在护士进行尿量测量的操作中难免因各个环节差生误差,降低精准率,而且操作过程耗费时间、操作繁琐,极易污染到工作人员手和周围环境,不利于临床护理工作。

目前臨床上使用一般引流袋储集量大,袋面最小刻度为100ml,且由于是软质塑料袋,当尿液进入尿袋后受重力影响会膨胀,影响观察刻度,从而影响精准记录每小时尿量,据统计误差率约10%-20%,有时甚至高于20%[5]。本院临床上使用的引流袋有两种,一种为文中介绍的一次性引流袋(2.38元/个);一种为子母式集尿袋,但由于该集尿袋费用高(68.04元/个)且最小留置刻度为5ml,故于新生儿病区一般不会选择使用子母式集尿袋。

对于护理工作方面的影响,护士每次记录尿量需先将引流袋内的尿液放至清洁容器或量杯内,再用注射器抽取测量尿量,影响了临床护理工作效率。而改良后由于注射器为无色透明塑料,而且刻度精细到1ml,可直观、简单和准确观察尿量的特点,省略用量杯测量尿量的程序,简化测量流程,节省时间和人力,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结果证明,使用改良式50ml注射器更适用于记录危重症新生儿尿量,可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叶炜烜,夏颖,徐菊霞,陈久燕.自制尿液引流装置在先天心脏病患儿术后尿量测量中的应用.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10(32):653-654.

[2]张玉侠.实用新生儿护理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520.

[3]王艳玲.小儿留置气囊导尿管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护理研究,2009,23(5):1352-1353.

[4]张玉侠.实用新生儿护理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521.

[5]张淑芬,曹琳.新型尿液排放计量装置的研究.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0):797.

猜你喜欢

效果观察临床应用
无痛胃肠镜用于儿童胃肠病诊治的效果观察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