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2019-04-08王赟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3期

王赟

【摘 要】目的:探究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方法:选取三甲临床医疗机构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接收的300份送检样品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以探究不同菌株对于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结果:在送检的300份临床标本中,检出耐药菌株19份,其中医院ICU科室送检标本中耐药菌株最多,共检出3例(15.78%),不同类型的菌株对于不同的抗菌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的耐药性。结论:在临床治疗中相关人员及部门应采取谨慎的态度对待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根据病菌的耐药性合理地选择抗菌药物,保证抗菌药物的临床有效性,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检验;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3-03-079-01

为探究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本组实验选取三甲临床医疗机构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間接收的300份送检样品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以探究不同菌株对于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三甲临床医疗机构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接收的300份送检样品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送检标本中有100份血液标本,80份尿液标本,70例痰液标本,50例分泌物标本,而送检标本中有40份医院ICU科室送检标本,70份医院外科科室送检标本,140份医院内科科室送检标本,50份医院儿科科室送检标本,各送检标本在送检时间、取样操作、检测方式、检测设备及检测操作中其一般基础资料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①菌株鉴定:对医院送检的300份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利用常规方法分离病原菌后对其进行鉴定;②药敏试验。利用肉汤稀释法对菌株进行浓度梯度稀释,检测临床中常见的各类抗菌药物MIC值,以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制定的细菌耐药新检测相关标准对本次实验的菌株耐药新的判定,利用相关检测设备对菌株细菌的药物耐受性进行监测分析[1]。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实验记录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检验值为t,表示为均值标准差,技术资料检验值为x2,表示为%,P<0.05代表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微生物检出情况 在医院送检的300份临床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81份,其中有革兰阳性菌株36份(44.44%),革兰阴性菌株45份(55.56%);耐药菌株的检出情况:在各科室送检的300份临床标本中,检出耐药菌株19份,总耐药菌株检出率为6.33%,其中ICU科室送检标本中耐药菌株最多,共检出3例(15.78%),外科科室送检临床标本中耐药菌株共检出2例(10.54%),内科科室送检临床标本中耐药菌株共检出1例(5.27%),其中ICU科室送检临床标本的耐药菌株检出率显著高于内科科室及儿科科室的送检标本耐药菌株检出率,(P<0.05)。

检出的耐药菌株的组成病原菌分析:在300份临床标本中检出的18粉耐药菌株中,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糖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三者检出率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见下表1:

2.2 检出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分析 不同类型的菌株对于不同的抗菌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的耐药性,其中对于青霉素G,其中对青霉素G表现出耐药性最强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糖球菌株表现出对所有抗菌药物均有一定的耐药性。见下表2:

3 讨论

很多原因都将导致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产生抗药性,其中主要有细菌自身具有抗药基因,以及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等[2]。近年来,大量的抗生素药物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进而导致大量的耐药菌株越来越多地出现,并且各类感染源也受到影响逐渐扩散增加,使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3]。由此可见,才有有效的措施分析控制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对于临床医学具有极大的意义。结合本次实验结果来看:在医院送检的300份临床标本中,检出耐药菌株19份,其中ICU科室送检标本中耐药菌株最多,共检出3例(15.78%),这主要是由于ICU科室内病患病情较为严重,住院时间往往较长,在这段时间内,患者由于长时间的治疗其体内出现耐药菌株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同时根据实验结果:不同类型的菌株对于不同的抗菌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的耐药性,这表明在临床中抗生素等抗菌药物的使用应进行仔细考究,防治抗菌药物的滥用及不合理使用,以促进该抗菌药物的长期有效。

综上,由于临床治疗中抗生素药物的滥用以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各类细菌的耐药基因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进而降低治疗效果,加大临床治疗难度。因此在临床治疗中相关人员及部门应采取谨慎的态度对待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根据病菌的耐药性合理地选择抗菌药物,保证抗菌药物的临床有效性,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杜广华.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8):269-270.

[2]邢海昱.关于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5):131-132.

[3]张海琰.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分析与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0):36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