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历史人物故事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9-04-08高星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运用

高星

[摘   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历史故事是传承人类文明的主要途径,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载体。历史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探究欲望,能将历史资料深度融合,让学生在了解故事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历史知识。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教学重难点,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提升其人文素养。

[关键词]历史人物故事;历史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6-0028-02

实践证明,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然并非所有历史故事都适用于历史教学,历史故事也分为许多种,如人物故事、历史科学、历史史诗等等。这就需要历史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最具启发性和代表性的历史故事开展教学,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打造精彩高效的历史课堂。其中历史人物故事的适用性最强,因为,历史的发展和人息息相关,人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因此,在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善于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故事,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有效促进学生的历史思维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

一、利用历史人物故事创设情境

历史人物故事往往能很好地体现人物所处时代的特征。利用人物故事创设生动直观的历史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人物故事深入感受历史,既可以凸显历史知识的生动多彩,又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以《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1929—1933年美国出现经济大危机与美国时任总统赫伯特·C.胡佛有关。当时胡佛总统并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经济大危机,而是采用传统的自由经济政策,期望利用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解决经济危机问题。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这部分历史知识时,可以利用胡佛总统的故事创设情境:“因为应对经济危机不力,‘胡佛这个名字变成贫困的代名词。美国人将一贫如洗、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搭建的临时窝棚称为‘胡佛小屋,将窝棚集中区称为‘胡佛村,运送流浪者的骡拉破车叫‘胡佛车,流浪者用来包裹身体、取暖的旧报纸被称为‘胡佛毯,用于填饱肚子的长耳野兔被称为‘胡佛猪。”引导学生结合故事情境展开联想,想象经济大危机下的美国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探究胡佛的经济政策为何失败,进而总结归纳导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二、利用历史人物故事设置问题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利用历史人物故事设置合理的问题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其历史知识面。例如,在讲解“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时,教师可以引入关于军阀吴佩孚的故事:吴佩孚当时被认为是“中国最强者”,打败了张作霖的奉军,还是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吴佩孚虽然也是军阀,但他始终维护民族大义,保持晚节,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重要贡献。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为他举行国葬,追赠陆军一级上将。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故事内容向学生提问,如吴佩孚打败张作霖意味着什么?吴佩孚为抗日战争做出过哪些贡献?等等。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

三、利用历史人物故事加深理解

历史人物故事往往与人物的性格密切相关。在历史教学中,经济史的内容相对比较枯燥抽象,那些年代久远的经济政策、经济事件,学生理解起来颇为困难,教师讲解起来也很累。如果教师能在讲解经济史时适当穿插一些历史人物故事,就可以有效提高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在讲解苏联经济体制改革时,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人的经济改革措施。如为什么赫鲁晓夫要开展大规模玉米种植运动,学生对此一头雾水。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关于赫鲁晓夫的人物故事:有一次,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发现美国玉米呈现一番丰收景象。回国后,他就草率地开展大规模玉米种植运动。他片面地看到美国玉米丰收,却没有考虑到美国与苏联的地域特点不同,这样拍脑袋决定的政策注定是失败的……通过讲述故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项经济政策的由来,学生的困惑就能迎刃而解,自然会将大规模种植玉米与赫鲁晓夫这个人关联起来,从而加深对赫鲁晓夫性格莽撞急躁、反复无常的认知,更好地理解了“赫鲁晓夫加速了苏联的崩溃”这一说法。

四、利用历史人物故事发散思维

在历史教学中合理穿插历史人物故事有助于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认知历史人物及相关历史事件,实现对历史的多元化评价。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故事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启发他们对历史的思考,发散他们的思维。例如,在讲解斯大林经济体制时,教师可以对斯大林这个历史人物故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知斯大林经济体制。斯大林是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他建立的经济体制的利弊是人们争论的话题。斯大林性格粗暴,曾经为达到征粮目的而焚烧村庄,列宁也曾认为斯大林的性格不适合做国家领导人,斯大林还因此辱骂列宁的夫人。通过讲解斯大林的人物故事,使学生了解到斯大林粗暴武断的性格,进而认识到这样的领导人建立的经济体制肯定会非常专制而集权。但在斯大林执政期间,苏联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苏联从一个农业国大跨步发展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家,而且他也领导苏联人民成功打败了德国法西斯,最终获得了胜利,不可否认的是他为二战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而苏联之所以能取得二战胜利和斯大林通过建立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而奠定的国家实力是密不可分的。这样一来,学生对斯大林及斯大林经济体制能形成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认知,在评价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利弊时,学生就能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得出客观的历史结论,这样不但能有效发散学生思维,还能拓展其历史视野。

五、利用历史人物故事进行課后拓展

优质的历史课不仅要有高质量的课堂导入和课堂教学,还应该有一个高质量的收尾。一个高质量的课堂收尾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末尾引入历史人物故事,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总结或课前预习。例如,在讲解汉朝经济发展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末尾给学生讲述关于张骞开拓“丝绸之路”的过程:张骞初次出使西域被俘虏,后历经艰险回归汉朝,为汉武帝开辟中亚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不辱使命,成功发展了汉朝和西域的关系。这时,教师可以设置课后思考问题:张骞去世后,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经济往来有没有减少?张骞去世对汉朝产生了哪些影响?让学生在课后围绕问题进行拓展学习,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汉朝的政治经济形势,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以及当时其他历史人物的事迹,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历史故事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历史,思考历史,掌握历史知识。教师借助历史人物故事还可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多元评价历史,自主构建历史知识,从而提高其综合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李丽娟. 浅议人物故事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 时代教育, 2012(16):87.

[2]  李艳. 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 成功(教育), 2013(7):123.

[3]  方雪娇. 浅谈历史人物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中外交流, 2017(19):43.

[4]  郑远. 用故事还原人物,用理性思索历史:以“近代科学之父牛顿”为例[J].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17(4):32-37.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运用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