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印象艺术
——浅析莫奈的油画笔触

2019-04-08李敏怡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印象主义笔触肌理

李敏怡

(广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广西 桂林541000)

一、油画笔触的发展历程

在油画作品中能发现明显的笔触距今约五百多年,在此之前的油画作品几乎是看不到明显笔触。直到17-18 世纪的巴洛克、洛可可时期,画家们有了笔触的萌芽意识,再经历过印象时期的催化后,现如今的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已经将笔触作为情绪与个性表现的主要传达符号,笔触可以脱离形体而产生独立的审美价值,笔触的发展历程可以简要的概括为以下三点:

1.和谐律动。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作品来看,这个时期的绘画对象多为圣母、耶稣等宗教题材,物体的空间、形体和氛围等是画家重点描绘的对象,笔触特点还不明显,色彩的过渡柔和微妙,画面比较光滑,笔触的价值并没有独立的反映出来。

2.推陈出新。从新古典主义时期发展到浪漫主义时期,再到现实主义时期的过程中,艺术家们开始了对笔触的应用和探索,部分画家的作品开始使用明显的笔触来描绘物体本身的形态。

3.个性发展。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时期,在莫奈领导下的印象派及其之后的印象主义画家,他们注重探索新的笔触形式与色彩的研究与表现,忽视了对造型结构的研究,暗示着新艺术面貌的来临。

二、莫奈油画笔触的呈现

(一)风格形式

莫奈早期的绘画作品,笔触虽有,但大多都是以塑造形体所用,可以说这是莫奈摸索阶段,还不具备明显的风格。他在这段时期的作品,用笔、用色略显拘谨和单一。此时的莫奈注重的是表象的“真实感”与画面的完整性。

1872 年,莫奈创作的《日出·印象》可以说是印象派的开山之作,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现雾气融合的景色,按照当时画家和评论家的说法,这是一幅未完成的草稿。画面中的物体已经脱离了形体与固有色的限制,他运用朦胧的线条、斑驳的色块表达日出, 海上雾气迷朦, 岸上景象若隐若现,给人一种霎时的感触,流动的笔触使静态的画面产生了动态的印象。

(二)质感肌理

莫奈中后期的绘画风格日渐成熟,画面中的笔触肌理随着时间与技法的精进悄然浮现,色彩变化越发微妙。由于自然下的光线变化无常,这便要求莫奈需要不断的将这些变化微妙的色彩一遍遍的添加、覆盖与调整,由于多层叠加的颜料会影响画面的通透性与空间感,莫奈开始用饱和度、纯度高的颜色来加强画面的冷暖对比,使画面保持着通透性与空间感。

1885 年,莫奈在法国的海滨小镇埃特勒塔创作了《埃特勒塔西部的大岩门》,作品中,莫奈用笔干稠,用色纯度高,群青、钴蓝和草绿等颜料不经调色直接用在画面上,这样画面在保留了肌理厚度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通透性。这样高纯度颜料的层层叠加使水面产生了波光粼粼的斑驳肌理。

(三)节奏韵律

莫奈在生命的最后十几年里痴迷于睡莲的创作,1908 年8月,他给朋友吉夫罗瓦的信中写到:“这些水景始终萦绕在我心头。虽然我这个老人已经深感力不从心,却仍想表现出我的感受。”由于身患眼疾,亲朋好友相继离世,莫奈经常停下创作,甚至有时有放弃创作的念头,直到1923 年他才愿意动手术,视力恢复后,莫奈开始重拾画笔,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去。在他完成系列巨作壁画的第二天,安然离世。

经历了一生的坎坷曲折,莫奈晚年的用笔如草书般汪洋恣肆,不拘一格。看似轻松随意的笔触抒发画家胸中逸气。《清晨的垂柳》是画家的遗作之一,近看散乱的细碎轻松的线状笔触,远观又是那么的和谐统一,画面给人一种朦胧梦幻的气氛,错落弯曲的细线状的笔触将水面的层层涟漪笔笔点出,用笔触的疏密、虚实、长短和粗细表现画面的前后空间。画家刘海粟先生曾说:“莫奈画面之美,不舍一首抒情诗,多杂色彩之和谐,即为莫奈丰富想象之弹奏”。

三、莫奈油画笔触在绘画史上的影响

在莫奈主导的印象主义时期及其之后,笔触和色彩的应用日渐丰富,画家们开始不断尝试之前不敢用的色彩与笔触,一个个崭新的艺术面貌不断涌现,他们开始关注笔触、肌理,以一种独立的艺术语言传达着其审美价值,并改变了以单一明度主导的色彩关系。莫奈晚年“得意忘形”的手法,不仅影响了同时期的画家,后来的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思想也在印象派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其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当代美术。

猜你喜欢

印象主义笔触肌理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艺术之春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浅谈许幸之《印象派就是印象主义》
拥挤豆豆林
张德娜:以细腻笔触诠释自然之美
最好的礼物——印象主义大师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梵高:笔触与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