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老生角色形象解读

2019-04-08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老生戏曲艺术

叶 林

(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广东 梅州514000)

一、引言

老生表演在戏曲表演中有其独特的艺术张力和文化价值,形象有着不同的分类,形象塑造也有着独特的方面。如果说戏曲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那源自于古代士人阶层的老生角色则是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个完美脚注。这当中蕴含的戏曲理论、文化意义、美学深意都值得研究探讨,对于诠释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颇具意义,还能够为戏曲艺术的不断发展提供积极的帮助。

二、老生形象概况

老生形象是戏曲舞台表演中士人君子的主要载体,展现了这个群体的社会伦理观念认知和价值取向。通过这些表演,他们的人格追求、价值自觉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样的角色背后折射的是人们通过艺术手段对社会特定群体的想象与具化。在其历史的演变中,不断调整后正面化的形象特点更为凸显。老生主要塑造的是严肃端庄的中年男性形象,多由中年男性扮演,这些角色群大都来自古代社会的士人阶层,性格端正刚强,因为挂有髯口,又被称作须生。

三、老生的角色分类

以士人君子为原型的老生正面形象逐渐稳定后,其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群体也逐渐明朗起来。根据人物性格、角色特征进行分类,具体包括三大类:救世英雄、肝胆义士、圣贤君王。

救世英雄一般是在社会动荡或发生巨大历史变化的背景下涌现,他们为国家之难、民族之困力挽狂澜,置个人安危于不顾。这些勇于担责的英雄者的故事,成为展现老生形象的重要载体,也反映了我们传统的英雄观。举例来说,“三国戏”中刘备、关羽、诸葛亮等英雄形象是老生行当的重要角色承载,也造就了广东汉剧生行辈出的戏曲表演家。

仁义之士多是通过舍生取义等展现巨大人格力量,也是老生角色刻画的重要形象群体,这些人物往往忠肝义胆、嫉恶如仇、个性鲜明、充满正义。例如,《赵氏孤儿》是这一典型剧目当中的程婴救孤所呈现出来的抗争精神、正义感是抓住观众心灵的重要因素。

帝王贤君是戏曲老生重点呈现的另一个形象。这一群体既是时代英雄,又是贤良明君,寓意着普罗大众对于政治清明社会的期盼,寄托着家国安宁的期许。比如广东汉剧《三国志》中的刘备,礼贤下士、三顾茅庐,集圣贤君主的美德于一体。

老生是戏曲行业能够得以建构的重要部分,这当中的形象塑造、精神体现则是老生角色的具象化,不论是从戏曲理论发展的角度,还是揭示文化涵义的角度,老生形象的塑造都值得深入研究。

四、老生形象塑造

塑造人物形象是老生表演的首要任务。这些形象是现实生活的文学化投射,也是剧作者的美学理念在作品中的创新呈现,通过一定的语言手段、肢体动作展现形成。因而需要表演者在观察生活、理解形象的前提下去把握人物,不断进行揣摩和解读,融入人物的情感,更好地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使得人物更有立体感、真实性,给观众带来更多的美学熏陶和艺术享受。

老生形象的塑造需要多种表现手段进行艺术性的结合,既要有外部的呈现又要注入内心的情感,做到形体表演与内心活动的统一,展现别具一格的艺术形象。情感带入在老生人物立起来的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作用,这样才能以剧中人渲染情绪,引起观众共鸣,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散发戏曲艺术的魅力。

在老生形象塑造的过程中,表演中如何运用动作进行表演与呈现①,是一个重点。在特定的情景或者环境中,表演者要演绎出五官的表情变化和肢体的动作变化,还要在这些变化中与其他的角色进行互动。通过一系列的到位的动作诠释人物情感起伏,凸显人物性格特征,实现内外融合、形神兼备,也能更好地展现自身的精湛技艺,也达到与观众互动的效果。

正所谓“唱、念、做、打”,表演者的唱功也就是他们自身的演唱戏曲的技巧、能力也尤为重要②。这种厚实的功底离不开对唱腔技巧的琢磨和掌握,更离不开长久不懈的反复练习,只有把勤学与苦练相结合,才能谙熟戏曲演唱的门道。有了“台下十年功”练来的扎实的基本功,在舞台表演的“一分钟”才能精彩纷呈、得到赞同。

五、结语

老生作为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角色中,有着老生的普遍性,也自身有着个性特征。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戏曲表演的舞台上不仅仅有生这个行当,因而在同台搭戏的时候,老生需要在保持自身水准的前提下,不断与搭档进行配合,在不断的磨合、排练、舞台表演中彼此熟悉起来,增加默契度与契合度,共同呈现精彩纷呈的表演效果。此外,在新时代,戏曲表演艺术要在继承中发展,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观众的需求,也才能为戏曲艺术生生不息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

①曹长伟. 豫剧艺术中的老生舞台表演分析[J]. 戏剧之家,2017(10):53-53.

③陈荣星.高甲戏老生表演经验谈[J].福建艺术,2018(03):42-43.

猜你喜欢

老生戏曲艺术
嘻哈跆拳族
Songs from the Past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京剧行当——老生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纸的艺术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