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藏族独舞《母亲》中的“限制”编舞
——观张继钢经典作品《母亲》述评

2019-04-08王潇潇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语汇体态阿妈

王潇潇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650500)

一、藏族舞蹈作品《母亲》简述

不知道你心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于我而言,母亲是我成长道路上最为重要的一个人。因此看到这个作品的名字时就已经在脑海里有了先入为主的想象。作品幕起,悠远的水声鸟鸣中,一位藏族老阿妈步履蹒跚却不失沉着的行走在舞台中央,尽管她身体佝偻、鬓发斑白,却仍不能掩盖她灵魂深处的静谧从容。舞蹈是用肢体语言传情达意的艺术形式,舞蹈《母亲》将这一职能发挥到极致。自古以来,无数的作家、诗人、歌者赞颂过“母亲”,在每一个人心中,她都是无可替代的存在却又都有不同的感受。如何用肢体语言刻画出一个既符合观众审美期待有独具个性的母亲形象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张继钢曾说过,做民族舞蹈要从民族风貌入手,但不能以民族风貌为结果;做少数民族题材的舞蹈,不能局限在少数民族的角度里。

笔者认为,这是编导对于民间舞蹈创作的自我要求。强调动作是外化的,是可变的,但风格要保留。在这里,我们认为决定风格的是人的思想和情感。试想,一个老去的,在无私的奉献和给予后耗尽了生命能量的母亲,怎能不令人心之恸然。笔者认为,《母亲》这个作品共分为三段,第一段表现出了一个步履蹒跚却心有所依,慈祥且面带微笑,努力伸展肢体却力不从心的老妪形象,而第二段则是老者回忆过去的美好,重返年轻时的欢快活泼,这一段中演员的动作步履轻盈,活力无限。第三段是回到现实中,却仍是掩唇轻笑,仿佛沉浸过去的回忆里久久不能自拔。成功塑造了一位历经沧桑却心中有爱的美好形象。

二、舞蹈《母亲》中的“限制”运用

张继钢先生于2011 年出版了专著——《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张继钢论艺术》。他在书中说道:“‘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绝对自由’肯定不是艺术大家的摇篮。”“自古以来文学艺术天才都是‘戴着镣铐跳舞的人’。”张继钢所追求的这种“限制”在近些年来他的作品中都大有存在,如《千手观音》《解放》《鱼戏》等。而在《母亲》这个作品中,张继钢的“限制”编舞主要体现在体态、动作语汇以及人物定位三个方面。舞蹈演员的体态特征是塑造舞蹈形象的基础,“塌腰提臀,前倾弯腰”这个体态是体现老阿妈的特点的最好表现。身体的低矮与孱弱反衬了一位母亲胸怀温暖与爱的伟大,这样极具张力的对比,给观者带来极大的情感冲击,母亲的形象也因此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超强的感染力。此为体态限制。动作语汇的限制则是作品采用了藏族舞中“弦子”的动律和语汇,这一风格韵律的选用与人物形象相吻合。限制了的动作语汇和体态二者相辅相成,为更好的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心理状态而服务。最后,人物的定位则限制为一位来自于雪域高原的藏族阿妈。编导之所以选择卓玛来表演这个作品,大概也是因为对于一个年纪甚轻、初为人母的演员来说,诠释这个角色的关键在于揣摩老母亲历经沧桑后面对青春的怀恋、面对生命衰老的坦然、甘心为子女付出一切的复杂情感吧。

三、结语

事实上,张继钢的编导艺术如今逐渐成为学者们进行研究的热门课题。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属他在编舞中的“限制”运用了,这也一部分是因为在近些年他运用动作部位限制来编舞的作品愈加增多了,且每一个都在社会中产生了极大反响,如《鱼戏》《解放》《千手观音》等。当然,编舞的技法固然重要,但贯穿始终的仍是编导赋予作品的内在的深层含义。好比《解放》讲述的是一个解放小脚的故事,而这其中又包含有他对母亲的深沉爱意。又好比本文主体《母亲》这个作品,不单只是描述一位藏族老阿妈的形象,而是深入挖掘这一形象,描绘了一个藏族女子从韶华到迟暮的漫长一生,哪怕历经沧桑却依然心怀温暖与爱。这样情感与技法相交融、外在表现与深层内容相结合的创作艺术值得当代舞蹈创作者们去深入地研究和学习。

猜你喜欢

语汇体态阿妈
SET悬吊训练对中青年女性圆肩体态的疗效观察
福安土白语汇的语言年代学考察
阿妈的草原
阿妈的歌谣
阿妈 阿爸 嘎洒坝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用歌剧语汇展示戏剧力量——解读悬疑歌剧《马克若普洛斯档案》
《荆楚岁时记》饮食类语汇探析
钢琴基础教学中的歌唱和体态律动
随、律、衡:体态律动教学的三个核心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