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形势下推进省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初探

2019-04-08刘勇军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文化馆互联网+数字化

刘勇军

(广东省文化馆,广东 广州 510075)

一、前言

信息时代下网络、数字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公共文化产品生产、服务、传播都发生了重要转变,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面临着变革和挑战。公共文化的数字化发展,是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在互联网+的时代前景下,文化馆如何加强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一分子,笔者试结合省文化馆的近年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的实践和存在的不足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二、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它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笔者曾上网进行了专门检索,发现目前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公认的界定。从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角度而言,笔者个人认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的基本内涵应当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一)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数字化

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利用现代信息化处理技术,对所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进行了数字化处理,使之成为能够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和相关设备进行解读和使用的数字资源。如电子文档、网络资讯、数字音像资料等。

(二)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数字化

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和媒介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其所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除通过传统渠道获取外,能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传播技术和相关设备,通过互联网、移动网络、数字接收系统等方式获得。如网上资讯传播、在线培训、网络音像数据点播服务等。

(三)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数字化

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借助数字化管理软件和平台,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服务产品、服务人员、服务对象和服务行为等进行数字化管理。如应用数字化管理软件对公共文化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借助数字化管理平台为群众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公共文化在线服务等。

三、省文化馆近年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的主要实践

近年来,省文化馆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立足实际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以省文化馆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为基本依托,努力为群众提供丰富、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资讯

主要举措包括:调整网站栏目设置,完善站内导航功能,方便公众分类浏览网站内容;及时发布公共文化服务信息,特别是群众关注的免费培训和公益活动信息;在网站首页设置醒目窗口对本馆举办的大型活动进行专题报导,方便群众获取详细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讯;鼓励全省各地市文化馆上传本地活动资讯,及时反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动态;定期收录、上传兄弟省市、兄弟单位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典型事例和成功经验,为更好地推动我省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借鉴等等。仅2018年,就发布各类活动资讯994条,累计浏览量达159万人次,较好地宣传了我省的公共文化服务动态和成效。

(二)以数字文化馆建设为抓手,积极搭建线上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省文化馆自2014年开始启动数字文化馆建设,2017年5月28日,广东省数字文化馆一期项目正式上线,主要提供文化活动订票、全民艺术普及培训线上预定,场馆线上管理预定,数字展览、文化志愿服务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2018年6月20日,由省文化馆打造的“文化在线”——广东公共数字文化联盟正式上线,向上对接国家公共文化云,向下对接全省文化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菜单式、预约式、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全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中转站,打通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建共享,进一步提升了我省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三)创建“文化共享直播”服务模式

2017年以来,省文化馆以数字文化馆为基本平台,持续推进“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升文化共享工程“百姓大舞台”品牌项目网络制播服务效能。2018年,在国家公共文化云、中国文化网络电视、广东省数字文化馆系列平台、各地市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今日头条等系列平台共策划开展了“广东省第九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省主场系列活动”广东传统戏剧展演等27场制播活动,让群众足不出户在家享受精品直播、精彩展演、戏剧专场、课程录播等丰富节目。国家公共文化云、中国文化网络电视等系列平台发布活动推文157篇,开展直播活动线上互动7次,参与人数达10146人次。

(四)开展全省群众文化活动资料数据库建设

数字资源建设是数字文化馆建设重要部分,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重要举措。近年来,省文化馆着眼于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数字化,分期分批对历年采集的有保存价值的群众文化活动图片、视频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共分类梳理群众文化活动视频资源5865个,音频资源193条,图片资料121458张,资源容量达3.03T,为今后更好开展数字化服务和完善档案管理打下良好基础。此外,通过采购库客音乐数据库、爱艺术+全民艺术普及资源库,探索商业数据库在数字文化馆的服务,取得了积极的成效,2018年度点击访问量为45132次,曲目欣赏量为379021次。

(五)开展全省文化馆数字服务骨干培训

2018年9月,省文化馆组织举办“2018年广东省文化馆系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培训班”,邀请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领导及兄弟省市数字文化建设专家现场授课,来自全省21个地级市文化馆数字化业务负责人及信息技术骨干共80多人参加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各级文化馆数字化负责人对公共数字文化的认识和各地市信息化业务骨干的业务技能,为推动我省实现50%市县级以上文化馆接入国家公共文化云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虽然省文化馆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但与群众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线上服务项目相对单一;数字资源库有待进一步丰富;作为省馆的示范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四、新形势下推进省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的几点思考

互联网+的时代前景下,省文化馆如何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个人认为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

(一)加快推进综合性数字服务平台建设

拥有良好的数字服务平台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的基础。今后应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必需的软、硬件建设。特别是要结合数字智能技术发展迅速、以智能手机为主体的移动媒介应用日益广泛的实际,加强移动终端和数字智能的应用开发,充分利用社会媒体、移动互联、移动应用等新技术、新媒体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搭建跨网络、跨终端的综合性文化服务平台,让群众能够随心所欲地通过电脑、电视、手机、ipad等终端接入省文化馆的服务平台。同时,结合群众的文化需求开展微摄影、微散文、微调研等活动,打造群众容易参与、乐意参与的“移动数字文化馆”,让群众动动手指就能共享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文成果。

(二)尽快建立面向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库

一是建立省文化馆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实现对数据资料的编目、上传、下载、检索、核算等功能,可为文化馆电子展示屏、多媒体课堂等设施提供点对点、一对一的自助查阅、培训等服务。

二是建立全省群众文化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资源库。一方面有助于对全省优秀群众文化资源进行统筹,为今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可通过接入省文化馆的数据库开展网络共享服务,并为全省群众文化的交流学习提供支持。

(三)进一步丰富数字文化馆在线服务

一是延伸免费培训阵地功能,优化在线培训服务项目设置,解决有限的教学资源与群众多样化艺术需求之间的矛盾。

二是坚持线上线下联动,优化在线活动服务策划,丰富在线文化活动内容,进一步扩大文化服务受众面。

三是对基层群众感兴趣的业务培训班、重大群众文艺活动、作品评审等资源提供在线视频点播服务,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社会效益。

(四)拓展面向广大基层群众的远程交互式服务

结合群众文化点多、线长、面广、事杂的实际,着重拓展以下服务:

一是建立远程培训和辅导系统,解决传统现场式培训易受场地、时间、人员等限制的难题,通过在线互动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升服务水平。

二是利用现代传播技术和远程服务平台开展全省性群众文艺作品评审,克服以往传统现场评审筹备工作繁琐、易受现场因素干扰的敝端,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利用网络平台,根据各地群众文化特点,对各种专题文化活动、重大节庆艺术活动进行远程指导,提高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理论及艺术水平。

(五)拓展现场数字化服务

针对省文化馆现场数字文化服务项目比较欠缺的实际,尝试开展公共文化实体交互体验服务,筹划推出实地体验版“多媒体数字体验厅”,引进高科技手段和多媒体设备进行实地数字文化艺术学习、数字文化作品创作、数字娱乐互动游戏、数字艺术体验和培训教学等服务,以更加便捷、多样、专业的数字服务吸引不同年龄、阶层、领域的群众走进文化馆,拓宽公共文化服务对象范围,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猜你喜欢

文化馆互联网+数字化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