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家校联动家访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2019-04-08杨春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家校辅导员育人

杨春芳

(重庆工商大学 通识学院,重庆 400067)

一、引言

近年来,高校纷纷开展辅导员寒暑假家访活动,在加强高校家校联系与互动、合作共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而言,还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家访主体单一且工作积极性缺乏、家访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家访工作总结升华不到位、学生与家长对家访的片面认识和配合度欠缺等,这些因素无疑制约了高校家访工作的开展。家访的实效性即家访活动开展和实施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的目的性,以及家访对于家校沟通、合作育人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提升家访的实效性,需要学校高度重视,加强家访制度建设,拓展家访主体,创新家访形式,注重宣传总结,深化活动成果,以确保高校家访工作能全面、顺利和有效的开展。

二、拓展家访主体,确保全员育人

拓展家访主体,确保全员育人,主要涉及四个方面:

一是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构建高校家校联动育人的长效机制,需要学校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校领导要监管和督促各部门提供相关的物质和制度保障,下拨专项资金,从人、财、物等各个方面为家访活动提供坚实保障。

二是各学院部门的相互配合。各学院、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家访活动,领导召开专题会议,成立家访活动工作小组,精心组织和安排,确保家访活动顺利进行。

三是教师队伍的积极支持。在高校家校沟通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应主动开展家访工作,不仅仅是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导师、任课教师等人员也要参与家访。

四是学生干部的朋辈帮扶。目前,辅导员是高校进行家访活动的主要力量,而大多数辅导员所带的学生数量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基本配比标准,加之近年来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学生、心理危机学生等特殊群体逐年增加,辅导员队伍薄弱,单靠辅导员很难完成对这些“问题学生”的家访工作,因此要调动广大的学生党员干部、学生组织团体组成家访小分队参与家访活动,扩大学校家访活动的覆盖面。

三、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常态有序

要确保家访的实效性,就需要将家访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和深入化。家访制度应当从家访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家访的人员、对象、内容、形式和管理等方面作具体要求,彰显人文关怀,凸显情感性和教育性。

高校要重视家校合作,把家访纳入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相关的系列政策和保障制度。学校要认真制定家访活动方案,激发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推进家访活动常态化。学校要设立专项活动经费,确保家访工作顺利推进。家访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和深入化,要力争做到家访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家访与扶贫扶志相结合,家访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家访与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相结合,家访与促进家校联动、合作育人有相结合。家访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可以避免家访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保证家访工作持续深入推进,更好地促进高校家校联动、合作育人功能的实现。

四、建立奖惩机制,构建评价体系

健全的家访制度不仅可以激发辅导员家访的主动性,也可以使其作为辅导员年度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近年来,部分辅导员因为工作繁琐、待遇欠佳、前景茫然等原因,对工作缺乏热情,产生了职业倦怠。学校如果不对家访的次数、数量和成效等因素进行规定和评价,就难以调动辅导员家访的积极性。要把家访工作有效地开展到底,就必须要将家访工作落实到部门,具体到个人,并将工作开展的情况作为部门、个人年度考核和评优的重要指标。学校可以将家校合作工作量化、折算,在教师年终考核时给予相应的加分,并与师德考核、评优评先等考核相挂钩,以调动和保护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家访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学院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积极地创新家访奖惩机制,可以多方位、多角度的考核与评价,如评选辅导员优秀家访日记、辅导员优秀家访案例、辅导员‘家访’活动先进个人、辅导员优秀《家访工作手册》等,学校还可根据辅导员在家访工作中的实际表现、受访学生家访后的变化情况、受访家庭的反馈情况等,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

五、注重宣传总结、深化活动成果

针对家访工作,学校要定期召开家访动员会、研讨会和总结会。家访活动前,学校、学院要积极安排部署家访工作,认真总结以往家访活动的成功经验,科学合理地拟定活动计划,确定家访对象,明确活动的时间、内容和路线,确保家访活动有序地开展。家访期间,辅导员要保存好照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做好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家访结束后,辅导员要提交家访情况记录表,撰写家访心得体会,对家访活动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形成完整的成果总结报告,在后期的研讨交流会上对家访情况进行汇报交流。学院要总结家访工作,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展现家访历程,分享家访的感悟与收获。学校要对辅导员家访情况进行统计和梳理,深挖典型事例和特色做法,注重宣传和实时报道,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不断推动和深化家访活动的开展。

六、注重教师发展,提高家访质量

英国教育家霍勒在《教师角色》中把教师专业化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的一个过程;二是关注教学的品质、职业内部的合作方式,即教学人员如何把所学的知识技能和工作职责相结合,并把它整合到与同事、学生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情景中。

在高校家校联动与合作中,教师作为联动机制中的主要沟通方和主导方,要通过一定的认知情感、态度立场、信念行为等方面的自我修炼,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影响力和号召力,才能促使家长的内心世界与外在行为发生变化,更加主动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专业素养,加强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新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及人文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真理,不断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组和反思,提升自我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情操。体现在家访上,教师只有具备专业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掌握语言策略和沟通技巧,才能与家长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家访活动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家长配合

教师选择的家访对象多是家庭经济贫困、人际交往障碍、学业困难、情感困惑或心理危机等“问题学生”,这部分学生对家访的本质和目的缺乏认知,对教师的家访持抵触或排斥的态度。他们认为家访是老师来给父母“告状”,同时也担心教师家访会让家里的隐私如父母离异、家庭贫困等情况被学校和同学发现,学生的这些顾虑和表现,相对限制了学校家访工作的开展。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要耐心地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家访的策略和方法上教师需要下功夫,安抚他们内心的抵触情绪,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心、关爱和呵护。教师可以主动找这部分学生谈心谈话,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困惑,必要时给与正确的指导与帮助。此外,家长的理解支持、积极配合对于教师家访和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十分重要。家庭的文化背景、经济状况、教育观念以及家长的行为、态度和立场等因素都会影响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家长需要与时俱进,加强自身的思想、文化、道德修养,学习和了解更多的家庭教育知识,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家长也可以通过关注校园活动、定期联系老师、到校看望子女等方式来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交流,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以更好地对子女进行教育和培养。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和科学指导,提升高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育人实效。

猜你喜欢

家校辅导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他们用“五招”育人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