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近年中国城市史研究的评述

2019-04-08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太原学者用水

崔 斌

(山西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关于太原城市史研究主要集中在乔含玉所著的《太原城市规划建设史话》,主要讲述了太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貌和从秦朝以来的太原的城市建设与建制沿革。对于探求太远城市发展历史具有重大意义。李岚的《1950年代太原城市的规划历史及布局演变》对太原1950年前后的城市建设布局与发展进行叙述,总结太原城市布局之演变。通过对太原市规划历史的总结及分析,有助于我们在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建立起对城市历史文化的基本认识。

近年的城市史研究则改变了以往外国学者对往对中国历史研究的固有认知,以往国外学者普遍认为中国只有史料学而无史学,而近年的城市史研究则极大改变了这种存在已久的研究现状,重新整合了庞杂的史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掌故传说多,耳食之言多,人云亦云多,陈陈相因多,大而化之多,文人轶事多,荒诞不经多,自相矛盾多,真实数据少,经济分析少,社会资料少,定量分析少,翔实记录少的研究现状。

南京学者罗晓翔态,撰就《陪京首善》,复原出晚明南京的日常生活大抵究竟是怎样的、当时的这座城市是如何管理运作的、遇到灾荒是如何处置的、生老病死是怎样处置的、官僚机构是如何运作的。作者在描述南京生活时没有借用传统对南京秦淮生活的看法,而是另辟蹊径,通过具体史料细节解读南京文人的生活。就文人聚集、混杂的现象,她从经济的角度切入,讲述官员经济方面的赞助及赞助的心理动机,被赞助者的高自矜持、使酒骂座等,对士林生态作了入木三分的剖析。

无论是文人生活,市井百态,还是宗教传播,阶层渗透,近年的学者都通过重新还原真实的城市生活来诠释城市历史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在城市史研究中,用水、卫生等具体生活细节也逐渐成为学者们所关注的热点。学者多以细节出发,以小见大,对城市内部建设和城市生活的改良进行新的阐述并不断发掘其对传统城市历史的重要意义。

在城市用水事业研究方面,近年来关于城市用水事业的研究不断增多和深入,相关著述数量逐年增加。现代学者对城市用水事业的研究从城市史角度出发研究的有史明正的《走向近代化的北京城》,全面论述了北京的道路、交通、排水、供水等市政设施,其中第五章供水中,对北京地区的自来水供水历史的起因,背景,发展及与政府、公众的关系都作了介绍。

此外还有秦敏的《近代自来水技术的引进、发展与传播(1880-1936年)》概括近代西方自来水技术传入前中国传统的取水方式与净水工艺,以及西方自来水技术的发展情况,对比中西方取水技术的发展变化,描述近代自来水技术传入的背景,并收集近代自来水企业的相关资料,结合当前学界的研究成果,梳理近代自来水技术传入的方式和过程、总结自来水技术传入中国的特点。李绍泌、倪晋均的《天津自来水事业简史》则详细叙述了天津自来水事业的发展过程及其对城市生活,城市经济,城市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此外还有董晓萍,赵娜的《北京历史街区的市民水治》、谭慧施的《晚清民国时期广州自来水事业与城市近代化》、董晓萍的《北京城市用水的民俗学研究》。

这些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对城市用水和自来水的发展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对自来水事业运行的各个方面环节展开叙述,如公共管理用水、私井用水、政府公共水站和自来水入户等。将其与中国城市近代化进程联系起来为研究城市建设发展与自来水事业发展这一领域提供了重要论述和借鉴。这些研究中以近代城市史角度进行的为多,将自来水作为城市市政的一个部分来加以说明,从技术史角度出发的较少;对于近代自来水事业的发展,以描述性的介绍说明和城市个案研究居多,迄今对有关近代城市用水和自来水发展状况的整体性研究和对近代城市供水发展过程的共性与个性比较研究较为少见。

现代意义上城市的兴起,中国要晚于西方,但在城市发展速度上,中国的城市发展速度已经处于世界前列,围绕城市发展的教育,民生用水,卫生等基本要素仍然成为构筑城市社会生活的基本环节,因此城市史研究不仅对于我们重新还原当时人们的城市生活,阶层流动,认识城市建设与国家政治、经济的紧密关系有着重要意义,还对我们重新定义当代城市发展规划及城市自身定位有着突出作用。中国近年城市史研究已经逐步与历史地理和环境史相结合,并以社会史作为基础,坚持史料的核心作用,重新对旧有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解读及诠释。但仍存在不足:其一,城市研究多集中于建设较早,开放较早的大型城市,内陆及欠发达城市少有顾及。其二,城市史研究多以具体城市或其某一方面为对象进行研究,缺少对中国城市发展及城市生活的总体把握,难以触及中国城市生活所蕴含的内在共性。

猜你喜欢

太原学者用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太原清廉地图
节约洗碗用水
人造太原
除夜太原寒甚
学者介绍
太原女房管局长在京沪有36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