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歌舞表演专业舞蹈基训课教学改革探索

2019-04-08李小菡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基训舞蹈基础

李小菡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7)

一、高职歌舞表演专业舞蹈基训课教学现状

舞蹈基训课是高职院校歌舞表演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只是为辅助专业课程而设置的基本形体课。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社会认可程度的影响,其招收的学生在舞蹈专业上的程度参差不齐,课量上相对舞蹈专业的课量又少很多,同时没有针对歌舞表演专业舞蹈基训课教学的统一规范教材。这就给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带来一定的难度。

在目前的歌舞表演专业基训课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材大多照搬专业舞蹈教学的模本,内容涉及舞蹈理论和舞蹈技能两个部分。理论教学通常以舞蹈鉴赏为主要内容。技能课包含了基训、民族民间舞、舞蹈创编、技术技巧等块面。从内容上看音乐学专业舞蹈教学与专业舞蹈教学无异,但却有着自身的特点。目前高职院校歌舞专业课程教学设置不尽合理,在生源质量上,高职院校的歌舞专业生源素质呈下滑态势;在课程设置上,舞蹈课程教学时数不合理;在课程结构上,艺术实践教学比重失调。

二、舞蹈基训课教学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一)以综合素养提升为基础

在舞蹈基训课程改革中,不仅要重视舞蹈基础动作的教学改革,同时也应当建立以综合素养提升为基础的教学机制。教师和学校应当明确,学生的舞蹈能力是由综合素养决定的,其包括舞蹈学习热情、舞蹈文化修养、舞蹈精神等方面。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利用多元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对舞蹈内涵与文化的感知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以学生自我认知为导向

舞蹈基训课的教学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学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单以基础动作而论,不同学生在动作上存在的问题是不同的,这就意味着学生的进步需要建立在个性化的学习基础上。而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前提条件就是学生能够形成科学准确的自我认知。因此,高职舞蹈专业舞蹈基训课改革需要以学生的自我认知为导向。在教学中,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并利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我,便于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开展有选择的矫正性学习。

(三)培养学习舞蹈兴趣

学习兴趣是舞蹈基训课教学质量的保障,学生一旦产生厌学心理,任何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都将无法产生良好的效果。而舞蹈基训课由于内容的设定,其更加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学习体验。因此,应培养学生舞蹈学习的兴趣,利用丰富的活动以及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增强舞蹈基训课的教学乐趣。

三、舞蹈基训课教学改革方式

(一)构建情境,融入艺术文化感知

理解和感知舞蹈动作的内涵是学生体验舞蹈魅力,掌握舞蹈精髓与灵魂的必要途径。针对舞蹈基训课程“只学其形,不解其意”的问题,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在舞蹈基础动作教学中,对基础动作所表现的内容或代表的寓意进行分析,利用音乐、视频甚至是背景故事等方式,将学生带入到具有浓郁感情色彩的情境当中。每一种舞蹈,甚至是每一支舞蹈,其都是一种艺术作品,其内包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思想。即使是在基础动作教学中,独立的舞蹈动作也是源自于完整的舞蹈表演。因此,每一个舞蹈动作中都应具有其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对舞蹈动作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在学生初步理解舞蹈动作的含义后,配合音乐和视频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沉浸在舞蹈动作所要体现的意境当中,进而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舞蹈动作的要领,使其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内涵。同时,为确保情境教学的完整性,教师在开展舞蹈动作教学时,可采用主题化的教学方式。

例如,以热烈爱情为主题的舞蹈基础主题课,以悲伤情感为主题的舞蹈基础主题课,以欢快可爱为主题的舞蹈基础主题课等。

(二)丰富实践,在表演中学习舞蹈

舞蹈基训课是服务于舞蹈表演的课程,因此舞蹈表演才是舞蹈基训课程的最终学习目的。然而,目前高职舞蹈专业中的基础课程往往与舞蹈表演相脱节,学生学习的舞蹈动作不能用于实践,最终导致动作遗忘、学习深度不足、熟练度不足等问题。因此,可在舞蹈基训课程中融入实践教学,将舞蹈基训课程作为舞蹈编排训练课程。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为舞蹈表演而学习舞蹈基础,而不是为了学习舞蹈基础而学习舞蹈基础。因此,应充分用校内外资源,丰富舞蹈专业学生的表演活动。如利用新生迎接晚会、军训慰问表演、社区孤寡老人慰问表演等活动,组织舞蹈专业学生开展舞蹈活动实践,利用舞蹈表演契机,开展舞蹈基训课程教学,使得学生有目的的学习舞蹈基础。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舞蹈专业构建丰富的活动体系,配合舞蹈基训课程,开展实践导向的教学,形成“活动+教学”的教育形式。

(三)利用多媒体设备引入对比教学

舞蹈基训课程以舞蹈动作为主体,动作的标准性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在教学中,除基础动作模仿教学外,教师还需要通过对学生的动作矫正,以提升学生的舞蹈动作质量。但是这种矫正往往是主观的,且是被动的。主观是指,动作矫正需要教师给予人为指导,而教师教学精力有限,无法全面顾及每一位学生。被动是指学生的动作矫正不能自发形成,而是需要等待教师给予直接的指导才能开展。

针对这一问题,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对学生开展对比教学。首先,通过视频学习,展示动作要领,帮助学生基本掌握动作基础。其次,利用录像设备,对学生的舞蹈动作进行拍摄,记录学生动作细节。再次,通过多媒体设备,对学生的动作和视频中的标准动作进行比对,通过直观的影像比对,发现学生动作的不规范性,进而帮助学生更加精准的了解动作矫正的细节。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结合对比影像,进行自主矫正,并反复进行动作比对,达到提高舞蹈动作质量的目的。

(四)合理分类,开展差异化教学

由于舞蹈基础和理解能力的差异性,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质量都有所不同。但传统的教学却只能以中等学习水平为标准,一概而论的开展教学。这就造成了优秀学生不断重复已掌握的动作,后进学生却容易出现跟不上学习进度的问题。对此,舞蹈基训课程可采用差异化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学情的精准分析和自我评估,对不同学习进度的学生开展不同难度的教学。差异化教学可采用小组学习机制,教师根据对学生学情的了解程度,以及课堂中的阶段性考核评估,对学生进行分组。将具有相同水平的学生分为一组,采用“相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标准”的方式,以组为单位开展教学。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进步水平和学习进度,随时对组内成员进行调整。但要注意,分组教学只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应尽量避免出现学习歧视的现象。

四、舞蹈基训课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走出校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素养是确保舞蹈基训课程教学质量保障,局限于校园范围不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因此,高职院校舞蹈专业应当鼓励教师开展校外学习,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校外的舞蹈活动,进行校外的专业交流。同时,教师也可通过学术研究、市场调研、观摩学习等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确保舞蹈教师的专业知识时刻与时俱进。

(二)增加舞蹈基训课教学课时

舞蹈基训课程是舞蹈专业的根基,一旦形成不良的专业习惯,将使得学生偏离职业发展的轨道。因此,应当适量增加该课程的学时,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裕的学习时间。同时,高职院校也可建立阶段化的舞蹈基训课程,即将舞蹈基训课分设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在初期阶段,舞蹈基训课主要起到基础学习的目的,而在后期阶段舞蹈基训课则主要起到矫正教学的作用。

(三)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往往无法开展实践教学。因此可采用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校内的舞蹈社团开展活动教学,将社团对位教学的第二阵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活动。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则可根据社团活动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舞蹈基础教学。这一教学模式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团活动当中,以避免课堂教学与社团活动结合时,出现部分学生因未参与社团活动而无法跟进学习进度的问题。

(四)引入社会资源

高职舞蹈专业的教学资源有限,开展多元化的舞蹈基训课,不仅需要校内资源额支持,同时也需要高职院校积极引入校外资源。一方面,鼓励校外的舞蹈家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工作当中,以兼职的形式,给予学生更加与时俱进的指导。另一方面,积极引入各类社会组织等,为舞蹈专业学生更好的走入社会提供丰富的平台资源。

五、结语

高职歌舞表演专业舞蹈基训课是舞蹈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也是舞蹈教育的起点。其具有训练学生肢体动作以及身体形体的塑造的价值,从而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促进学生成才。但是,我国目前的教育水平尚不成熟,在个性化人才培养,实践能力、综合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表现并不理想,舞蹈基训课的教学改革仍需要不断深化和加强。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并引入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在科学的教学理念基础上,实现舞蹈基训课的现代化、科学化、精准化、综合化、艺术化,以培养高质量的舞蹈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基训舞蹈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古典舞基训教学中伴奏音乐风格的有效把握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浅谈芭蕾基训与中国古典舞基训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