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师范生韵律活动设计与组织中常见的问题及培养对策

2019-04-08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试教韵律动作

罗 殷

(长沙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一、引言

韵律活动是学前儿童音乐集体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音乐活动中,身体动作往往是幼儿表达和再现音乐的一种最直接而自然的手段。韵律活动既能够满足幼儿对音乐参与、探究的需要,使其获得表现和交流的快乐体验,更能够促进幼儿身体运动能力和协调性的发展以及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常常有学生反映幼儿园韵律活动组织难度较大,试教或实习时更愿意组织歌唱活动等,学生们往往易陷入如下困境。

二、常见的问题

(一)活动目标不科学

第一,目标单一。

学生们在制订韵律活动的目标时过于强调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而忽视幼儿内在的音乐感受与情绪体验。全面的韵律活动目标应包含情感、能力和知识三个维度:发展积极的情感、个性、社会性品质,获得相关音乐知识,如对乐曲结构等音乐元素的认识;获得相关音乐技能,如动作创编等。

第二,忽视整合。

学生们设计的韵律活动,目标大多仅局限于音乐方面,缺少与其他领域的整合。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制订韵律活动目标,需要考虑韵律活动目标可以实现哪些与音乐相关的其他领域的目标,同时也需要考虑哪些韵律活动的目标可以在其他领域的教育中得以实现,使韵律活动目标成为以促进幼儿的音乐素质发展为主线,同时促进幼儿其他方面发展的整合的目标系。

(二)音乐选材方面

第一,学生们的音乐资源匮乏,音乐选择受局限。

他们常常会不加思考地选择参考书上的音乐作品或实习时幼儿园教学活动中选用的作品,导致班里试教时部分同学的选材完全重复。由此可见,学生们在音乐作品的积累方面是十分欠缺的。

第二,学生在选择音乐时,年龄班特点考虑不充足。

如,为小班幼儿选择了乐曲《喜洋洋》。这首作品完整的结构为‖:A:‖ BA的结构,共有2分14秒,全曲轻快活泼、热情洋溢。乐曲虽结构清晰,节奏鲜明,但篇幅过于长大,开始A段的重复感觉过于冗长,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音乐太复杂,不容易理解接受。第三,在对音乐素材进行加工时,不注重音乐完整性和细节处理。如,音乐剪辑后音乐结束时没有终止感,或对原本音乐作品进行增减时段落衔接处没有仔细处理,导致节拍不稳等情况。

(三)动作设计方面

学生们常常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

第一,动作设计无趣,动作难度不适宜。

动作机械式记忆、或选用的主题陈旧等设计显然都是不够吸引幼儿,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的。而针对某年龄班来说,动作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都将直接影响幼儿的专注度和学习效果。

第二,动作设计与所选音乐风格不匹配。

比如,给柔和的乐曲配上激烈的动作,显然会让幼儿陷入音乐误区。

第三,情境中角色涉及太多,偏戏剧表演,不适宜开展集体教学活动。

如为《狮王进行曲》设计了狮王出巡的情节,幼儿需要表演猴子、狐狸、大象、小狮子等角色,注重故事情节的展现,并不利于集体活动的开展,更适合于戏剧活动。

第四,动作设计时,老师对动作技能学习和创造性表现把握不当。比如,对幼儿做出具体的实际要求,规定了幼儿的表达,而忽视了幼儿的自主创造,或者教师让幼儿盲目的进行创造,不提供动作技术支持,让幼儿没有创造和表现的基本动作样式。

(四)活动组织方面

幼儿园音乐活动组织中强调游戏化教学,将游戏融入活动,使活动游戏化,将活动透过游戏达到教育学习的目的。学生们在模拟试教时常常出现以下问题:

第一,组织时“为游戏有游戏”,不理解游戏化教学的含义。

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只是注重游戏活动的组织,却忽略了音乐游戏本身的音乐性,在活动之前并没有让幼儿充分的理解音乐,理解每一个音乐中所抒发的艺术情感及所表达的情绪。

第二,评价较笼统或片面。

学生在组织韵律活动时给幼儿的评价往往都是“你真棒”“做的真好”之类过于笼统的评价,既不能有效的激励幼儿,又不能进一步提升幼儿的理解和认知。还有的学生在评价时过于关注动作技能的掌握,往往以单一的“像”或“不像”来评价幼儿的表现,重视幼儿的模仿性学习而忽视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以及情感体验,会扼杀了幼儿的想象和创造的萌芽。

三、学前师范生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培养对策

为改变学生设计与组织韵律活动的所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迫切需要探索多样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使师生双方能够共同享受韵律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与愉悦性,共同进步,真正在音乐教学中帮助学生增强社会竞争力,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真正“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一)运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从传统模式逐渐转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通过学习通平台建立课程学习体系,上传教学大纲、教学PPT、教学案例、教学资源(包括音乐、视频、图谱、教案相关文章等)、课程作业及任务等,提供给学生进行学习。线下主要围绕作业和任务中出现的问题集中讨论和解决。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步,课前预习。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掌握基础课程内容,借助书籍、网络等渠道拓展预习空间,为深入参与下一环节的课堂学习活动打下基础。并通过小组学习完成该课程的预习测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预习测试分为理论知识测试和实训测试两种形式)。

第二步,互动授课。在课堂上教师围绕测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错和指导,鼓励学生开展课堂深度探究、合作讨论,将出现的问题各个击破。

第三步,模拟试教。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次模拟试教(包含集体试教和分组试教),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四步,评价反思。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对某个学习要点有了一定的理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之间开展相关评价反思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也需要及时予以帮助。比如游戏化教学的问题就可在评价反思环节中解决。

(二)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

从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看出实践教学的比重大大增加,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也在传统的讲授法上增加了更加灵活丰富的形式,教师还可以采用实地观摩、组织学生观看一线幼儿教师的教学视频、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任务驱动等丰富的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环节,理论讲授融合实际操作,让学生真正训练学生的示范教学技能,达成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学前儿童韵律活动部分,教师在互动课堂中解决幼儿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水平的问题时,可以鼓励学生用实际身体动作去体会与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在解决韵律活动内容选材的问题时,则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选择一首已预习的乐曲(了解乐曲结构与风格)设计动作,派一名同学进行展示与说明,其他组的同学听后进行评价;在解决韵律活动设计组织的问题时,主要采用案例体验的方法,教师模拟关键的活动步骤,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能更深入的感受到设计组织的要点,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三)构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教学评价模式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传统试卷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这样显然并不能考核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们往往考前突击背记就能得到较好的分数,而实际上他并没有真正掌握幼儿音乐教学技能。

现将教学评价模式转变为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如下: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50%。

1.平时考核包括

(1)课堂表现,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具体包括出勤率、学习参与、作业完成三个方面。其中,学习参与主要考核学生课堂中的纪律表现与学习积极性,依据对应的纪律表现、课堂提问以及小组讨论与展示等表现进行适当的加减分,每人每次0.5-2分;完成作业,主要考核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根据上交的情况表现加减分,每人每次0.5-1分。

(2)幼儿音乐选材设计与展示,主要指学生结合相关知识,为幼儿音乐活动进行选材并展示。针对韵律活动设计,此项以片段展示的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的音乐作品分析能力、音乐作品积累和再创造能力、动作设计与创造能力、相关教学策略运用能力等。

(3)幼儿音乐活动模拟试教,结合教学进度,学生自主选题,分析素材并设计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并结合自己设计的活动教案,在小组内开展模拟试教。小组同学之间评分,并提出优缺点,活动后写出活动反思。

2.期末考查包括

(1)幼儿音乐教育理论知识测试:考核学生基本理论认知。

(2)幼儿音乐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包含活动反思)。这样能充分考核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水平,并能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经过一系列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改革,学生们在学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后,上述韵律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都能在相应的环节得到训练和解惑,通过反复的磨练和反思,学生将不断提高对幼儿音乐能力水平的认识,也能有效的提高学生教学技能水平,初步具备从事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的职业素质。

猜你喜欢

试教韵律动作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动作描写要具体
韵律之美——小黄村
闲话“裸课”
维吾尔语话题的韵律表现
试教,你怎么看?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试教次数宜少不宜多
张雪门幼教实习思想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