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苗族多声部民歌的音乐特点
2019-04-08刘煜
刘 煜
(衡阳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0)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地处湖南省西南边陲,湘、黔两省交界处,境内居住着苗族、侗族、土家族、汉族等30个民族,是一个以苗、侗族为主体的苗族侗族自治县。这里的民族民间文艺活动十分活跃,形成了多种不同风格的民族文化艺术。
一、调式特点
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民族与地域,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调式。靖州苗族多声部民歌常采用羽调式、角调式、宫调式、商调式等。如《爹娘愿的是毛虫》是一首羽调式民歌,结构为三句体的结构。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首山歌的骨干音调为“la-do-re-mi”,羽音是该作品的调式主音多次出现在重要的位置,而角音和商音为两个不同方向的纯五度对主音进行强有力地支持,强调了主音的中心地位,起到巩固羽调式作用。歌曲《山歌越唱越快活》也采用了羽调式,同时在这首作品中还出现了以羽调式为主的羽宫交替调式,使靖州苗族民歌的调式色彩更为丰富,更加具有表现力与感染力。在多声部民歌中,歌曲中几个声部一般都是在同一个调内进行,但也有的多声部民歌,几个声部的调式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如《茶歌》这首作品的第一、第二声部均为羽调式,而第三声部则为商调式,这是非常有特点的处理方式。
二、和声特点
和声是多声部民歌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多声部民歌的和声形成并不象专业音乐那样是作曲家经过“和声思维”的结果,民间歌手们并不注意和声本身 ,或说并不经过“和声思维”再来演唱。而是受某种经过世世代代的演唱实践而形成的审美意识的制约,依赖于歌手们日积月累的纵向结合的演唱经验。”①多声部民歌以二声部为主,和声材料主要是和声音程,其和声特点主要有以下方面:
1.大二度在强拍上的普遍应用。大二度音程在听觉上给人所产生的印象是,听起来比较刺耳,粗涩、浑浊、彼此不融合,给人一种紧张不安的感觉,属于不协和音程。在多声部音乐中不协和音程常依附于协和音程,一般在一定条件下使用。但是靖州苗族民歌中,大二度音程频繁出现,不但出现在弱拍还常出现在强拍上,而且经常会出现长时值进行情况,这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和声手法。
2.同度音程的运用。同度音程运用也是极为常见的,常常为男、女同度齐唱或者男声、女声八度齐唱,这种唱法可突出力度。
3.纯四、纯五度与大、小度音程的运用。纯四、纯五度与大、小三度音程是靖州苗族民歌重要的和声材料,常用在多声部民歌中,能够把苗族歌曲所独有的抒情、优美体现出来。
三、旋法特点
旋法是指旋律进行的方法。靖州苗族多声部民歌的旋律进行方式常以级进行为主,旋律平稳,曲调婉转优美,音域不宽,常在一个八度范围内,音区以中低区为主。旋律进行多为下行,音调悠扬,常有滑音的出现,使旋律更为流畅动听。
四、临时变化音的运用
在靖州苗族多声部民歌中,常可见到临时变化音的使用。常有的变化音有 #4、#5、#1,其次是 b2、b7、b3 等等。靖州苗族多声部民歌运用临时变化音其目的是突出半音的尖锐化,丰富音响效果,增加和声色彩,推动音乐的发展。
五、曲式结构特点
靖州苗族多声部民歌的曲式结构常见为变奏曲式,即平列式变奏体。从结构上看主要为三句体和四句体结构,四句以上的结构使用较少。在三句体结构中,其中两句的音乐材料为相同素材,这是民间歌手采用了完全重复和变化重复的手法,形成了abb,aab,aba这样组合方式。如酒歌调就会采用abb的组合形式,茶歌调、饭歌调采用aab的组合形式,而山歌调常采用abc的组合形式。四句体结构的典型代表是担水歌,其内部结构常以2+2的形式呈现,上下各为两句,一人讲歌,两人和歌,两者相互呼应,这与其歌词的节奏、字母的韵律划分相符合的。
综上所述,靖州苗族多声部民歌是我国苗族劳动人民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无论从调式、和声语言、曲式结构、旋法等方面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及民族风味,值得我们研究学习。本文通过对其音乐特点分析介绍,望能为今后研究靖州苗族多声部民歌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参考。
注释:
①李刚.湖南靖县多声部民歌音乐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