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的玩偶
——评冯从吾剧社的《家里的玩偶》

2019-04-08马晨卓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易卜生娜拉剧社

马晨卓

(西北政法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2)

一、前言

在2013年的首届陕西省大学生话剧节上,西安文理学院冯从吾剧社的话剧《家中的玩偶》(编剧:高字民,导演:秦月,演出时间:11月17日,演出地点:大华·1935剧场)获得了团队优秀奖。该剧是根据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改编的,讲述的是一个家庭妇女海娜在是否生孩子的问题上与丈夫发生冲突的故事。与《玩偶之家》相比,该剧实际上是根据时代和民族文化环境的不同在易卜生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再创造。

二、内容与主题

在冯从吾剧社的《家里的玩偶》中,主角海娜怀孕后对是否生下这个孩子产生了纠结。在与自己的朋友马莉叶交流后,她又在梦境中见到了丈夫的前妻和《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最后,在公公和婆婆的强烈要求下,海娜终于决定生下孩子交给公婆抚养。在《家里的玩偶》中,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多次被提起。开始海娜看的书、做梦醒来怀里的书和出国前的自我感言都与《玩偶之家》有联系。该剧在内容上与易卜生所的《玩偶之家》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两部作品中的女主角都是没有自己工作,要靠能干的丈夫生存。就像作品的名称一样,两人都是丈夫的玩偶。她们不仅经济不能独立,也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实际上都是缺乏主体性的人。①《家里的玩偶》中没有用大事件来引发爆点制造激烈的冲突,但是这些小事所带来的问题与争执也一样有魅力,而且更贴近生活真实。该剧具有单纯性、具体性、准确性和逻辑性。整个演出过程节奏紧凑,条理清晰,水到渠成。足见导演对该剧具有较高的掌控能力。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通过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最后决裂的过程,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剧中的娜拉勇敢地发出了愤怒的呐喊,挣脱了困住她八年的牢笼,努力走出去为自己而活。她的出走给社会大众敲响了一记警钟,让人们,特别是女性了解到自身在家庭里的处境。虽然这种影响是缓慢的,但是这种力量是强大的。那一响亮的关门声就是最好的证明。 娜拉的出走不单单是她个人的觉醒,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环境下女性走向解放之路的关键。《玩偶之家》不仅对当时的社会有深远的影响,也开创了女权主义的先河,唤醒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性意识到女性解放的必要性,为女性走向解放思想树立起一面鲜明的旗帜。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被丈夫当作玩偶的娜拉最后选择离开了那个束缚她自由的家,以此表明娜拉的精神解放与觉醒。而在《家里的玩偶》中,女主角海娜开始对是否不要孩子是怀疑、动摇的态度。在后来和朋友、丈夫及公婆的“交流”过程中,她选择了妥协,生下孩子但不承担养育责任。两部作品看似两个完全相反的结局,但却都表达了对于女性在家庭中应该扮演什么样角色和是否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精神问题的探讨。海娜想成为《玩偶之家》里的娜拉直接离开这现实环境。她最终也离开了。但她只是去国外旅游散心,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后再回家。与娜拉离家出走的性质不一样。

其实,所谓“玩偶”是双面的。海娜被爱束缚在家里做玩偶,郝峰也是如此。郝峰用自己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宠爱,使得海娜在困境中挣扎;海娜利用郝峰的宠爱也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解放。他们都是彼此的玩偶。郝峰喜欢妻子的千依百顺,海娜也喜欢被他捧在手心。他们在这一点上是很契合的,互相应对方的心灵诉求而做的这一切。两人之间是互为玩偶的关系。他们二人本身存在的性格差异使得这种小事变成大事,甚至改变他们的生活。家和爱也是一种约束。要拥有家的温暖,就必须承担责任而失去自由。要自由,就会失去家的温暖。

三、人物形象

冯从吾剧社的《家里的玩偶》为我们塑造了两类不同的女性形象。

第一类是以马莉叶为代表的女性。她们有自己的工作,生活独立,一切都靠自己。在剧中,马莉叶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自此之后对婚姻失望,从此过着自立而自由自在的生活。这种女性追求独立,自由,个性解放。她们不把家庭看作是生活的全部,反而将生活的重心放在自己个人身上。马莉叶还时不时地给海娜灌输“自由”思想。她不愿做家庭里的“玩偶”,是一个具有强烈反叛意识的女性。她让海娜看色情录像,海娜接受不了,她却认为很正常,并列举了一个教授的观点来支持自己。最后,两人一同前往欧洲旅游。因为那里有安徒生童话和易卜生戏剧。她主张,就是做“玩偶”也要做一个自由的“玩偶”。郝峰的前妻钟瑾也是一个不愿做家里的玩偶的女性。从海娜梦中的内容可以看出。钟瑾婚后成为了家里的玩偶,后思想觉醒,坚决捍卫女权,打掉孩子,挣脱了家庭的束缚。钟瑾与马莉叶是同一类女性。

第二类是以女主角海娜为代表的女性。她们自己没有工作,是赋闲在家的全职家庭主妇。“家里的玩偶”指的就是这种女性。她们只需要打理好家务。家庭生活的经济压力全负担在男人身上。海娜婚前和丈夫签订了协议,不要孩子,后怀了孩子又犹豫不决,并寻求朋友的意见。她梦见丈夫和其前妻后,重复丈夫前妻的话:“三个月,有意识吗?在天有灵吗?他会不会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埋怨我责怪我呢?”后来在丈夫父母的逼迫和丈夫的劝说下生下一对龙凤胎。无论旅游去了哪儿,她终究会回到那个离不开的家。这说明海娜具有中国传统女性家庭观念。有了孩子就受到孩子的束缚。就算家里不怎么样,为了孩子也得回家。海娜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从幻想到破灭,从幼稚、单纯到成熟,从安于玩偶到奋起抗争,并最终选择做一个自由玩偶的变化过程。海娜与《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性格有相似之处。在《玩偶之家》中,易卜生巧妙地运用两个女人,娜拉和林丹太太进行对比。把娜拉描写为一位温柔、善解人意,安于在家里相夫教子的女人。她习惯丈夫称她为“小鸟儿”“小松鼠”“小宝贝儿”。在向林丹太太表述自己的生活感受时,她说:“想起来心里真痛快!我完全不用操心!真自由!每天跟孩子们玩玩闹闹,把家里的一切都按照托伐的意思安排地妥妥当当的。大好的春光快来了,一片长空,万里碧云。那该多美呀!喔,活在世上快乐日子多有意思!”她满足于孩子般的生活。可当她面对丈夫海尔茂表现出的自私和丑陋时,她选择了离家出走。②只是娜拉离家时的决绝,说明她不再会回家。而海娜则还是要回家的。

剧中还有一种具有自己性格特征的女性,就是郝峰的母亲。该剧在叙事时将一种互相矛盾的思想性格放在她身上。她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媳妇能够听儿子的话,做一个听话的女人,另一方面,她又压迫着自己的丈夫,对自己的丈夫进行严格管束,让自己的权威处在一个绝对强势的地位。婆婆是一个用双重标准为人处世的市侩形象。她把儿媳当成生孩子的机器,是个有封建思想的人。她对海娜意见很大,但是为了抱孙子又不敢表现出来,只能对着儿子叨叨。公公是个没有主见的人,全听自己老婆的话,是婆婆的傀儡。

在《家里的玩偶》的人物设置中,男主角郝峰形象与《玩偶之家》中的海尔茂有着明显区别。海尔茂是一个自私自利,庸俗虚伪的小人形象,而郝峰却并没有那么讨人厌,他的大部分行为还是可以理解并接受的。他对妻子的真情流露还有点让人同情。相对于海尔茂,郝峰这个人物形象更丰满一些。该剧的不足之处是戏剧冲突结束的有点突然。海娜觉醒的过程似乎缺少一些铺垫,最后她离家出去旅游时的感情变化如果能更具体一些呈现出来会更好。

四、剧中的戏中戏

剧中有两次“戏中戏”。第一次出现易卜生《玩偶之家》中娜拉出走的一个片段。该剧巧妙的使女主角海娜丈夫的扮演者同时扮演了娜拉的丈夫海尔茂形象。这时的“丈夫”控制欲强、霸道、希望掌握一切,他对娜拉的出逃表现出的是嘲笑和不可一世,“你总会回来的,离开了我,你什么都做不好。”这句话事实上是对海娜说的。到最后,海娜推出了要出走的娜拉,拉住丈夫说,“这是我的丈夫”。这个情节体现了海娜丈夫说话的真实性:离开了丈夫,海娜的确没有办法存活。第二次是海娜梦见自己的丈夫和他的前妻钟瑾在客厅里争辩的场景。这个情节揭示了郝峰和前妻离婚的主要原因。因为前妻注重事业,不愿因为孩子而影响事业,于是将孩子打掉了。这一事件导致了两人的争吵,并直接导致了两人的离婚。

这两处戏中戏都是海娜的梦境。表现出了女主角内心的挣扎与痛苦。这两个梦中场面也使得海娜最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第一处戏中戏,是暗示了海娜现在的艰难处境,她面临着不得不做的抉择。自己到底能不能摆脱丈夫的控制,变成一个独立的女性。郝峰是个控制欲强,想拥有一个玩偶的男人,自己愿意不愿意当他的玩偶。海娜的选择是我愿意做一个自由的玩偶。③

第二处戏中戏,与其说是郝峰和他前妻离婚时的真实反映,道不如说是海娜内心的担忧的表现。海娜不可能知道自己的丈夫和前妻离婚前的具体谈话。这一切只是她的想象。在某种程度上,前妻就是做出了独立选择的她自己。明明还爱着丈夫,却因为孩子而离婚。这显然是不能让她接受的。这两个梦境对海娜的影响,再加上最后郝峰父母的劝说,使得海娜下定决心,生下孩子。这两处戏中戏不仅丰富了该剧的内容,也深化了该剧的主题,使剧中人物性格更真实可信。

五、中国化的技巧

从世界戏剧史的角度来看,冯从吾剧社的《家里的玩偶》是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当代改编和中国化的结果。剧中塑造的几个女性形象是典型的中国女性。剧中反映的家庭及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中国式的。男主角郝峰的处境只有在中国的家庭才有。他需要面对事业和家庭的重负。他一方面是妻子的丈夫,一方面又是母亲的儿子,在两个女人中夹着受气。他在承担着工作的辛苦以外,还需要担负起母亲和妻子关系的粘合剂。这种贴紧中国家庭式的描写,使得整个剧目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更具真实感。

故事的最后,女主角海娜和自己的朋友马莉叶一起去欧洲旅行。在旅行结束之前,她们两个对话和独白即完成了人物形象塑造也深化了该剧主题:“我有的时候,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家庭的玩偶”,“那就做一个快乐的玩偶。”在选择中,海娜最后为了孩子和丈夫选择回归家庭。她说,“我想回家了。”这体现出她最后接受的女友的提议,做一个快乐的玩偶;在束缚的环境下,做一个相对自由的女性。这种选择和故事的结局也是中国式的。④《玩偶之家》和《家中的玩偶》都是女性自由意志的体现,宣传的是女权主义价值观。两部作品都没有要求我们评判出最后做出不同选择的海娜与娜拉两人谁对谁错,而是告诉我们,两种选择都是由自己决定的。自己做出决定,就是女性自由意志的体现。女性,可以追求独立,也可以回归家庭。《家中的玩偶》很好的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中国家庭生活及其人际关系的真实风貌。

六、结语

西安文理学院冯从吾剧社的《家里的玩偶》是对易卜生《玩偶之家》的改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部接近原创的剧目。该剧把易卜生的作品进行时代化和中国化,为某些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当代中国女性发出了心中的呐喊。该剧的演出同时也凸显了作为校园戏剧在改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如中国化),对话剧改编提出了更高和更为精准的要求,也为校园戏剧的改编提供了更大的期望和可能性。

冯从吾剧社成立于2008年,曾用名新空气剧社和文理学院戏剧社,2013年才改名为冯从吾剧社。剧社由策划、宣传、表演、创作、技术等几个职能部门组成,分工细致合理,组织机构健全。除了在这次话剧节上演出的《家里的玩偶》外,冯从吾剧社还演出过《镜子·女人》《窦娥冤·等待戈多》《在茫茫大海上》和《冯从吾》等剧目。2014年,他们凭借《窦娥冤·等待戈多》获得第六届国际奥林匹克戏剧节陕西赛区最佳编剧奖和最佳男配角奖。《窦娥冤·等待戈多》和《冯从吾》都参加过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在西安地区的众多校园戏剧社团中,冯从吾剧社与西法大剧社的演剧风格相似。它们都以搬演和改编经典名剧为主,而且喜欢演出一些具有后现代色彩的剧目。⑤但与西法大剧社相比,冯从吾剧社的历史短,演出剧目也不多,其主体性也不如西法大剧社。我们盼望着冯从吾剧社建设得越来越好。笔者也希望能看到他们演出的更精彩剧目。

注释:

①赵菊红.一个世纪之后的娜拉——评冯从吾剧社的话剧《家里的玩偶》[EB/OL].2014-05-23,2019-05-06].光影故事的博客.http://huangshizhi05.blog.163.com/.

②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4-17.

③徐朝霞.戏剧情境·语言特色·女权主义:冯从吾剧社《家里的玩偶》三论[EB/OL].2018-11-18,2019-05-06.光影故事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juyingshiyanjiusuo/.

④何成洲.易卜生与世界文学:《玩偶之家》在中国的传播、改编与接受研究[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8(03):46-57.

⑤黄世智.中国话剧:形成、传播与常态[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7:255-272.

猜你喜欢

易卜生娜拉剧社
白音和新中国剧社的往事
抗战时期战斗剧社的戏剧活动及其作用
勇敢出走的娜拉
戏剧演出
冲锋剧社在唐县
伦理困境与易卜生晚期戏剧的经典性
我眼中的希林娜拉
易卜生长诗《在高原》的自然意象
寻找被忽视的那个易卜生——评《易卜生诗剧研究》
爱一条狗需要理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