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
2019-04-08金廷录
◎金廷录
情感是个体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一种特殊感觉。它是衡量个人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是指教学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采取相应的教学活动,运用相应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能够理解教学的深刻意义,从而形成较好的情感素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把握情感元素,以便产生影响学生的想法和感受,更好地丰富课堂内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情感教育能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运用小学语文开展情感教育的基础,是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强烈的人文特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科的人文特征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简单地说,除了在小学汉语教学汉语功能,还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绪,让学生体验语言含有丰富的文学内涵,让学生在强烈的文学氛围培养自己的性格和精神,使学生形成独立精神本体。由此可见,情绪教育对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 在情感教育过程中,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保证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在交际中,它对学生的身心有积极的影响,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主要体现。有效的情感教育,可以建立很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需求。
3.教育增长可以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同学科类型的主题。在这些题材中,有的抒发着对祖国的热爱,有的抒发着对自然的赞美,有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悲壮、委婉、优美、典雅的思想感情。通过将这些作品传递给学生,小学语文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还可以将文章中蕴含的强烈情感传递给小学生,从而开展良好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的运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起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双重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分析
1.积极探索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探索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便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知识和经验表达的感情教材同时,促进学生情感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对文章内容感兴趣,就会更加积极地深入学习,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我们民族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教材入手,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仔细阅读标题和内容,思考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学生读完后,老师可以问学生以下问题:这所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个民族小学和我们的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通过有效的对比周围的情况和这篇文章的内容,学生们将有一个情感碰撞,充分意识到尽管人们穿不同的服装,说着不同的语言,他们已经成为好朋友,小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不同民族之间的深厚友谊。
2.有效的师生互动,建立情感交流渠道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对学生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在小学语文情感教学中,学生虽然应全面发挥主体作用,但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由于小学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老师需要不时地提醒他们保持高度注意力。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构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渠道,使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更多的情感元素,提高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质量。例如,在《树苗与树的对话》这篇文章的教学中,通过设计课堂对话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们饰演小苗,通过与老师饰演的大树之间的对话,以及对话中轻松、和谐的气氛,让学生体验文章主人公的孩子气和礼貌,让学生觉得大树老人的平易近人,幽默。为了鼓励学生多读书,多读好书。通过开展师生对话与交流,构建师生情感交流渠道,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3.增加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 传统小学生被局限在教室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接受外部情绪,导致小学生在整个成长过程中,缺乏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增加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情感感知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了与自然相关的文章后,教师可以选择课后带学生出去进行户外活动,或者利用周末的时间组织学生和家长出去郊游。在郊游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注意自己周围的美景,回到家中,用文字记下心中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
结语: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任重道远,需要全体语文教师不遗余力继续努力,共同为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而奋斗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