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高尔基体蛋白73和白细胞介素17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19-04-08冯煦史沛
冯煦 史沛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极高。目前,肝脏组织活检仍是诊断HCC的金标准,但由于肝组织活检存在创伤性,较难被人们接受,且不能对患者进行实时评估[1]。因此,寻找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较高的肿瘤标志物对HCC患者进行诊断及预后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据文献报道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高尔基体蛋白(GP73)和白细胞介素17 (IL-17)均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3]。关于MMP-7、IL-17及GP73与HCC患者预后的研究尚无报道。因此,本研究检测HCC患者血清中MMP-7、GP73及IL-17的水平,探讨其诊断HCC患者预后的效能。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肿瘤科收治的HCC患者(HCC组)57例,HCC诊断依据《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4],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男性33例,女性24例,年龄(52.4±6.2)岁。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62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51.3±5.4)岁。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50.7±6.5)岁。排除标准:(1)有肝占位性病变患者;(2)合并有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患者;(3)孕产妇及哺乳期的妇女;(4)存在心、肾功能不全患者;(5)术前该接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放化疗等患者;(6)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三组在年龄(F=2.642,P=0.074)、性别(χ2=0.289,P=0.865)方面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研究均征得患者同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开展。
二、方法
(1)检测方法:抽取三组受试者清晨外周空腹静脉血4 mL,离心后-80℃环境中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三组受试者血清MMP-7、IL-17及GP73水平,MMP-7、IL-17及GP73试剂盒均由上海乔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本次实验步骤严格参阅试剂盒及以期说明书。
(2)治疗方法: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行股动脉穿刺,在股动脉内植入动脉导管鞘,将RH导管插入腹腔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叶或肝右叶动脉造影,将胆管固定后经固有动脉缓慢注入顺铂注射液(Hospira Australia Pty Ltd)和氟尿嘧啶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最后注入表柔比星注射液(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40%碘化油乳剂制成的乳化剂,退出导管到肝固有动脉再次造影,肿瘤染色消失,操作完成。每4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检测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3次后HCC患者MMP-7、GP73及IL-17水平,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1年生存情况。
三、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9.0软件作数据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三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卡方检验比较。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MMP-7、IL-17级GP73诊断HCC患者预后的效能;用K-M和log-rank检验分析MMP-7、IL-17及GP73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 三组受试者血清MMP-7、GP73及IL-17水平比较
HCC患者血清中MMP-7、GP73、IL-17表达水平均高于肝硬化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受试者血清MMP-7、GP73和IL-17水平比较
注:与健康组比较,①P<0.05;与肝硬化组比较,②P<0.05
二、HCC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MP-7、GP73、IL-17的变化
57例患者HCC患者接受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期间无死亡病例。治疗后,MMP-7、GP73、IL-17水平均降低(t/U=2.961、3.379、3.681,P=0.009、0.007、0.000)。
表2 HCC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MP-7、GP73、IL-17水平的变化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
三、HCC患者1年生存预后
对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电话随访,其中有12例患者死亡,占比21.1%,生存45例,占比78.9%。
四、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清MMP-7、GP73、IL-17水平
HCC患者死亡组患者血清MMP-7、GP73、IL-17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患者(t/U=4.087、5.372、2.329,P=0.007、0.000、0.018)。
表3 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清MMP-7、GP73、IL-17水平[M(Q1,Q3)]比较
注:与存活组比较,①P<0.05
五、MMP-7、GP73、 IL-17及联合检测诊断HCC患者预后的效能
血清MMP-7评估HCC患者预后的约登指数最大为0.551,其最佳截断点为7.1 ng/mL;血清GP73评估HCC患者预后的约登指数最大为0.651,其最佳截断点为68.6 ng/mL;血清IL-17评估HCC患者预后的约登指数最大为0.471,其最佳截断点为53.7 pg/mL。ROC曲线下面积比较,AUC联合检测>AUCMMP-7,AUC联合检测>AUCGP73,AUC联合检测>AUCIL-17,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933,2.038,2.946,P均<0.05);AUCGP73>AUCMMP-7,AUCGP73>AUCIL-1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256,1.490,P均>0.05);AUCIL-17
六、MMP-7、GP73及IL-17的表达与HCC患者的生存预后
HCC患者中MMP-7>7.1 ng/mL的1年生存率为50.0%(8/16),MMP-7≤7.1 ng/mL的1年生存率为90.2%(3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15,P=0.001);HCC患者中GP73>68.6 ng/mL的1年生存率为41.2%(7/17), GP73≤68.6 ng/mL的1年生存率为87.5%(3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02,P=0.000);HCC患者中IL-17>53.7 pg/mL的1年生存率55.6%(10/18),IL-17≤53.7 pg/mL的1年生存率为94.9%(37/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60,P=0.000)。
图1 MMP-7、GP73、IL-17及联合检测评估患者预后的ROC曲线
表4 MMP-7、GP73、IL-17及联合检测评估患者预后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
讨 论
HCC患者在中晚期才被确诊,此时癌细胞已经扩散、转移,手术无法彻底根除,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6]。及时发现HCC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选择与肿瘤大小、组织发展等密切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是当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
MMP-7是一种基质溶解素,能够降解基底膜和相关屏障。报道称,在IL-17的作用下,MMP-7的活性增强,进而参与肿瘤细胞上皮细胞间质的转化,MMP-7水平在肿瘤上皮细胞中呈现高表达,其能作用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延缓细胞凋亡,从而引起肿瘤细胞大量繁殖,通过抑制MMP-7,可以进一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7]。本研究结果显示HCC患者血清MMP-7水平高于肝硬化组、健康对照组,提示MMP-7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存在某种关系。GP73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种编码基因,其高表达于病变的肝细胞,而在正常人血清中表达水平相对较低。Zhao等[8]研究表明,HCC患者血清中GP73的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患者,提示其可用于判别HCC。本研究得知,血清GP73在HCC组患者中水平最高,提示其可作为判别HCC的潜在标记物。有研究显示,肿瘤组织中IL-17水平异常升高且与肿瘤血管形成有关。IL-17能够促进VEGF大量分泌,进而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发展[9]。本研究结果表明HCC组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且HCC死亡患者MMP-7、GP73及IL-17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其可作为预测预后的潜在指标。ROC曲线分析显示,MMP-7预测HCC患者1年后死亡的AUC为0.778,存在一定的不足。GP73预测HCC患者1年后死亡的效能略高于MMP-7,但仍不能满足临床需求;IL-17预测HCC患者1年后死亡的AUC为0.767,其效能较低的原因可能为干扰因素较多。此外,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发现,联合检测的AUC最大为0.966,说明联合检测诊断HCC的效能要高于MMP-7、GP73和IL-17单独诊断。通过研究MMP-7、GP73及IL-17的表达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发现,血清MMP-7>7.1 ng/mL、GP73>68.6 ng/mL患者的1年生存率高于血清MMP-7≤7.1 ng/mL、GP73≤68.6 ng/mL的患者,提示,MMP-7、GP73与HCC患者预后关系密切,了解二者水平可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HCC患者血清中MMP-7、GP73及IL-17水平均较高,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HCC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下一步将对HCC患者病理组织中的MMP-7、GP73和IL-17进行研究,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