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梨不同灌水模式的探索
2019-04-08于胜业
于胜业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营河水利管理处,甘肃 武威 733026
一、推行种植特色林果业的背景
随着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稳步推进,灌区在水资源的调度、利用上正发生着明显的变化,2010年以后西营河向民勤下游蔡旗断面调水1.1亿m3,灌区渠首引水量由2003年的3.2亿m3减少到2010年以后的1.92亿m3,灌区水权水量正逐年减少,供需水矛盾突出,针对水资源短缺的严重形势,怎样更好的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是灌区面临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今年灌区推行种植的特色林果业是一种新的灌溉管理模式,是减低田间灌水定额,达到农民节水增收的目的,这种模式的推广是解决灌区供需水矛盾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试验方法与概况
实验地块选择在了地势平坦、地面平整、具有代表性的西营镇前兴村六组二干三支三斗,该区域地处西营灌区上游,渠系配套完善,气候为大陆型温带干旱气候,具有寒冷、干燥、多风的特征,年平均降雨量为160mm,蒸发量2 020mm。土壤类型为壤土,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好,是灌区中高产区域,农作物以粮食作物为主,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等,灌溉作物为河流地表水。该区域种植特色经济林皇冠梨1 200亩。其中,示范区试验地块3块、每块面积0.234亩,对照田3块,每块面积0.234亩,其中垄作沟灌3块,漫灌3块,常规灌水区一块(大田漫灌),面积3.51亩。
(一)试验点基本情况
试验点地块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土壤性状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坡度在15℃以下。在春耕起垄时,按作物种植走向开沟起垄,垄宽80cm,高30cm,垄和垄沟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并开好了地头沟。
表1 试验点基本情况
(二)漫灌与沟灌及不同生育期灌水定额的测定
1.发芽前后、开花结果期。发芽开花后到开花前期(5月上旬),此期灌水可促进新梢生长、叶片形成及提高坐果率。垄作沟播可将地面蒸发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保蓄自然降水,特别是5--10mm的微小甚至无效降雨都能够有效拦截,使其就地渗入作物根部,改善土壤根层水分,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时对水分的需求。
2.幼果生长期。(6月下旬)此期正是幼果膨大和新梢旺盛生长时期,及时灌水可防止叶果争水的矛盾,促进根系生长吸收,减少生理落果。如果在二轮水时缺水会影响皇冠梨全年生长和结果,因此,这一时期至关重要,被称为“水分临界期”。
表2 第一轮次灌水定额观测表
表3 第二轮次灌水定额观测表
表4 第三轮次灌水定额观测表
3.果实膨大期。果实迅速膨大期一般在7到9月份,此期也正是花芽分化期、气温不断升高,枝叶蒸发量增大,光合作用增强。土壤耗水量也增大,所以,在这一阶段皇冠梨对水分的要求比较高,须及时进行灌水,补充土壤水分,根据灌水定额的测定,从表中可以看出;次阶段气温高,光合作用强,作物生长旺盛,叶面蒸腾量大,植株吸收水分加快,土壤含水量低,所以,应及时满足水分的供应,果实的生长及花芽的分化,所需灌水定额较大。
4.成熟采收期(采果后至土壤封冻期)。果实成熟采收期一般在10月中旬,果实采收后,梨树叶片的光和产物主要用于树体的储藏养分,在这以阶段气温和光照条件较好,有利于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此时应及早秋季施肥,进行越冬灌溉,对促进根系的生长吸收,树体营养物质的积累十分有利。
表5 第四轮次灌水定额观测表
表6 土壤含水率测定表
表7 不同灌水模式下灌水定额测定表
表8 沟灌与漫灌效益对比分析表
(二)漫灌与沟灌土壤含水率对比
为了掌握不同田间地块,不同灌水模式下,各地块间土壤水分状况,我们对试验地块在每轮次水的灌前、灌后土壤含水量进行了测定。
皇冠梨树体高大,根系深广,寿命较长,长期生长在一个地方,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要求一定的环境条件,这是因为遗传稳定性的表现;同时又对改变了的条件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因此,根据考种测产及效益对比分析,其效益主要体现在节水价值反面。采取沟灌或漫灌皇冠梨亩产量没有明显的高低,通过效益对比,沟灌0.234亩的单方水效益比漫灌0.234亩高1.29kg/m3,单方水产值高2.88元/m3,比常规灌水区3.51亩的单方水效益高3.44 kg/m3,单方水产值高9.62元/m3。
三、结论
通过皇冠梨在生育期沟灌、漫灌、常规灌水(大田漫灌)全年四次灌水定额及灌溉效益测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面积在0.234亩和3.15亩之间,流量控制在0.0303m3/s和0.1m3/s之间,灌溉定额分别测得为:292.2、338.67、446.89。沟灌比漫灌节水46.47m3;而单方水效益和产值要高0.99kg/m3和2.88元/m3,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减低输水损失,增加农民收入,应大力推行区域化特色林果业集中连片种植力度,以单独为其供水,达到节水的目的,同时,对于皇冠梨适宜的灌水制度,今后还需我们要更进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