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胸痛中心组织建立胸痛护理小组对于胸痛护理质量的优化效果观察
2019-04-08王荣杰王立春
王荣杰,王立春*
(泰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泰州 225300)
胸痛临床上一种常见且多发的病症,其致病原因极其复杂,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胸痛中心是一个可以对患者病情进行快速识别、危险分层、并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处理的医疗机构,能够快速有效地对胸痛患者的病因进行了解及干预,可以很大程度上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1]。然而,对胸痛中心的合理管理是降低胸痛患者死亡率,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为了深入探究在胸痛中心组织建立胸痛护理小组对于胸痛护理质量的优化效果,选取于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痛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痛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2016年5月~2017年5月)与研究组(2017年6月~2018年6月),各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56.3f12.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手段
(1)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手段。详细内容包括:病情监查、病情及各种问题记录、用药护理、饮食护理、体位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
(2)研究组在常规组的护理基础上建立胸痛护理小组。具体内容如下:①胸痛护理小组的成员:通过专业的考核进行成员的筛选,选取成绩排在前6名的医护人员作为小组成员,并推选出合适的组长。②成员培训:组织护理小组成员进行胸痛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专业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干预能力及整体护理质量。③护理小组的相关任务:日常监查患者的生命指标、静脉情况,详细记录患者的不良情况并进行统一分析,对胸痛中心医护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完善其管理制度与奖惩制度。
1.3 评价标准
监查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详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院至初次心电图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及静脉采血时间。用时越短表示护理效果更佳,则表明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根据研究结果分析,研究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较佳,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的入院至初次心电图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及静脉采血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入院至初次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及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比较(±s,min)
表1 两组患者入院至初次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及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比较(±s,min)
组别 n 初次心电图 静脉通道建立 静脉采血常规组 60 11.21f1.46 5.84f1.06 12.15f2.03研究组 60 8.09f1.57 3.48f1.25 9.23f2.18 P<0.05 <0.05 <0.05
3 讨 论
胸痛中心能够为胸痛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并给予患者较为全面且有效的护理及治疗,帮助患者摆脱胸痛带来的痛苦[2]。胸痛护理小组的建立及职责由挑选、培训、护理、考核、奖惩等各部分贯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及时的诊查及更优质的护理[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较佳,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的入院至初次心电图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及静脉采血时间均显著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表明在胸痛中心组织建立胸痛护理小组的护理质量及效果高于常规护理手段。
综上所述,在胸痛中心组织建立胸痛护理小组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胸痛护理质量及效果,提高胸痛患者的护理效率,并进一步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借鉴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