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分析单纯西药、中西药联合治疗胃痞病脾胃湿热型效果
2019-04-08刘秋岩
刘秋岩
(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北 邯郸 056300)
本次重点研究对象是我院76例脾胃湿热型胃痞病患者,给予中西药联合治疗或者是单纯西药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2018年~2019年收治的76例胃痞病脾胃湿热型患者,给予随机分组,对照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25~68岁,平均(47.2f3.8)岁,病程1~40个月,平均(24.1f1.6)个月,观察组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26~69岁,平均(47.1f3.5)岁,病程2~39个月,平均(24.3f1.8)个月,纳入标准:经中医诊断为脾胃湿热型胃痞病,症状为胃脘痞满、烧心、纳呆食少、嗳气、舌质红等,告知疾病相关情况后均自愿参加到本次调查中。排除标准:伴有肠易激综合征、严重肝肾不全、精神疾病、处于哺乳妊娠期以及智力障碍等患者。两组间差异性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服用西药,有奥美拉唑、莫沙必利,奥美拉唑生产厂家是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是H20103295,口服每次20 mg,每天2次,莫沙必利分散片生产厂家是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是H20031110,口服每次5 mg,每天3次。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增加中药治疗,药物组成有10 g白蔻仁、10 g茯苓、12 g半夏、10 g黄芩、10 g黄连、6 g竹茹、12 g陈皮、10 g枳实、10 g苍术,若患者气虚,附加10 g党参和10 g黄芪,若患者阴虚,附加9 g石斛、6 g北沙参以及8 g龟板。采用水煎煮的方式,取200 mL滤液,分早晚服用,治疗时间为1个月。
1.3 评价指标
记录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为治愈、好转以及无效三个层次,治愈是治疗后患者的各种症状全部消失,可正常生活和饮食;好转是治疗后患者的各种症状有所减轻,基本可正常饮食;无效是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没有改变,甚至是加重,不能正常饮食。治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中包括嗳气、胃脘痞满以及烧心等[1],分值在0~6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症状改善越不佳。
1.4 统计学方法
在软件SPSS 19.0中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和(±s)表示,进行t或者x2检验,若是组间有差异性,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性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比较 [n(%),±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比较 [n(%),±s]
组别 例数 治疗总有效率n(%) 中医证候积分(分)观察组 38 37(97.4) 5.1f2.1对照组 38 32(84.2) 11.4f4.9 x2/t ü 10.385 9.412 P ü <0.05 <0.05
3 讨 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病率约为30%,目前临床上对该病无特效药物,主要是结合病症对症治疗,该病的发生与患者精神状态、心理因素、生活饮食习惯等有关,必要时增加服用精神类药物。西药治疗主要是促动力药物和抑酸剂,本文中选择莫沙必利、奥美拉唑,前者是一种5-HT4受体激动药物,具有强效选择性,口服后可促进胃排空,改善排空迟缓情况,并对早饱、餐后不适感等进行有效改善,后者抑酸效果较佳,可对胃酸分泌过多引起上腹痛以及烧灼症状进行有效改善[2]。中医学上将胃痞病归属于胃脘痛症状,按时柔软、触摸时无形、压时无痛,其病灶部位主要在肝脏、脾胃等,本次患者症状主要是胃脘痞满、嗳气、发热、烧灼等,治疗原则是清热化湿、理气和胃,治疗处方是黄连温胆汤加减,竹茹、半夏可燥湿化痰,茯苓可安神定志、健脾渗湿,陈皮、枳实可理气燥湿[3],黄连可清泻心火,半夏与黄连配伍可辛开苦降,联合用药可对其症状进行明显的改善。联合西药对脾胃湿热型胃痞病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中通过中西药对脾胃湿热型胃痞病的76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性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中西药联合对脾胃湿热型胃痞病患者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临床上对脾胃湿热型胃痞病的患者治疗中可选择中西药联合方式,对其证候进行改善,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使其尽早康复。
综上所述,脾胃湿热型胃痞病应用中西药联合治疗的效果相比于单纯服用西药更佳,对患者身体症状的改善更佳明显,有助于身体的康复,进而对其生活水平进行有效的提高,安全有效,建议在临床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