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隐喻视域下基于语料库的本源概念翻译探究

2019-04-07李润坤戈玲玲

神州·中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概念隐喻

李润坤?戈玲玲

摘要:本文以石黑一雄的代表作The Remains of the Day及其中译本为语料,建立本源概念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从概念隐喻的视角,探析该译本中的本源概念以及其翻译模式。结果表明,在垂直翻译过程中,大部分换译翻译策略可以体现出结构隐喻的认知方式,而对于意译的翻译策略,则是由方位隐喻、结构隐喻和实体隐喻较为平均的组成。此外,还可根据语料库发现有反实体隐喻对于翻译策略的的影响。

关键词:本源概念;概念筹划理论;概念隐喻;翻译模式

本源概念是指某一语言社团在自己的历史、文化、社会和思维方式发展过程中孕育出的特有概念,它对于另外一个语言社团是外来的(何元建,2010)。其有两种存在形式:(1)存在过或存在中的实物(artifacts),这个可以通过感官观察得到,其中包括历史、地理、民族、国家建制、服饰、烹饪、建筑、音乐、艺术、民俗、宗教、日常生活方式(饮食、起居)等;(2)人类了解世上万物的认知方式(cognitive patterns),该类别属于认知范畴,来自文化传统(何元建,2010)。基于何教授和前人的进一步探究及佐证,通常而言,可将本源概念分为语言、社会、政治、宗教和文化五大类。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对本源概念进行处理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但是具体译者在处理语料的过程中,对于本源概念具有怎样的认知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是值得我们透过译作去研究的。本文选取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的代表作The Remains of the Day及其中译本为语料,根据本源概念的定义进行人工筛选,选出符合当地社团语言特色的词条或短语,建立小型英汉平行语料库,并且从概念筹划理论以及概念隐喻的视角,具体探析其中本源概念的翻译模式,进而发现规律。

1  理论基础

概念筹划理论(Conceptual Mapping Theory),又称概念意旨整合(Conceptual-intentional mediation),是由何元建教授在2007年出版的《生成语言学背景下的汉语语法及翻译研究》中提出的语言理论。实则,映射(mapping)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由荷兰认知心理学家Annitte M.B.Groot提出运用于语言翻译。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编码机制,即水平翻译(从个体认知系统中抽取存留的相关语言形式进行编码)和垂直翻译(在认知系统中经过重新整合之后再进行编码)(何元建,2007)。垂直翻译需要译者对于源概念进行筹划和整合,也就是在翻译的过程中选择更加复杂的翻译策略加工语料,反之水平翻译就只需要在语际之间进行简单配对就好,因此具体到本源概念中,我们需要研究的语料为某一语言社团特有的概念,势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译者进行大量的认知概念处理的过程,所以垂直翻译将会是我們研究的重点。

理论上,从事语言处理的大脑认知系统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如下:

在翻译过程中,原文被感官—伺服系统接收之后,被传送到听音—发声系统,转换成语音信号送入语言机制,语音在语言机制处被解析,其中所传导的语义信息被输送到概念—意旨系统。理论上讲,如果语义信息属于被认可的“概念—意旨”范畴,就会获得诠释(mental representation)。该“诠释”接着被输入到语言机制,编码成译语,通过听音—发声系统赋予语音形式,再由感官—伺服系统读写,最后得到译文。在此过程中,概念—意旨系统先认可诠释信息,然后发送信息。所以该系统是原文中止以及译文起始之处,故该交汇点可被称为“概念筹划”(conceptual mapping)(Holmes,1978/1981)或者“概念整合”(conceptual mediation)(Annitte M.B.Groot,1997)。因此,我们在前文提到过的两种编码机制,水平翻译和垂直翻译,实则就是作用在概念筹划的位置中的。尤其是垂直翻译过程,在认知系统中,实际上就是“解码→概念意旨整合→编码”的过程。在翻译的过程中,“解码→概念意旨整合”是第一部分,包括接收原文、解析源语形式、认可和诠释原文的语义信息;第二部分是“概念意旨整合→编码”,将已经得到认可和诠释的原文语义信息编码成译语输出去。因此,以上理论作用于英文作品The Remians of the Day汉译的过程中时,其概念意旨整合的认知模型可整理为:

上图中,E部分可代表本研究英文原作品The Remains of the Day中所体现出的,英国源语社会或社团中特有的本源概念信息;C部分可代表本研究汉译本中的汉语译语社会或社团中特有的本源概念信息。那么在两个社会社团中,必定存在着英汉双语所共同分享的文化信息概念,于是在二者重合的部分,我们可以用字母I(Intersection)表示。因此,当译者在英文原著汉译的过程中的水平和垂直翻译认知过程为:

当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遇到的语料为上图中I的部分,即源语社团和译语社团所共享的认知概念时,则可以体现出水平翻译的编码机制,采取直译的翻译策略,只需将英语的词语和汉语的词语点对点配对就可以。

当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遇到的语料为上图中E的部分,即源语社团独享的认知概念时,就需要采取一定的翻译策略来使译语社团受众能够更加高效地理解到源语社团文本中所表达的实际意思,此时则可以体现出垂直翻译的编码机制。

在译者翻译的过程中,多采用的是直译、意译、换译以及省译的翻译策略。其中直译属图2中I的部分,此时只需进行点对点的词条配对即可,属水平翻译,不需要概念筹划;而换译和意译的过程,也就是译者遇到图2中E部分的语料时,需要进一步处理信息,使得译语社团读者能够更加快捷地接收信息,该处思路实则是概念隐喻中,从源域向目标域映射的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接入概念隐喻的相关理论对换译和意译进一步分析。20世纪30年代,理查兹在《修辞哲学》一书中提出了隐喻互动理论,拉开了人类对隐喻认知功能研究的序幕。随后,布莱克发展并完善了这一理论,激发了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隐喻的性质、功能和工作机制进行研究和探讨。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的出版,隐喻研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概念隐喻认知机制包括源域(source domain)和目标域(target domain)两个认知域。源域和目标域是概念隐喻中最重要的两个基本要素,一般说来,源域是较具体的、熟知的、有形的概念,而目标域是较抽象的概念(赵艳芳,2000),将源语社团中不熟知的、抽象的概念翻译成为译语社团中比较容易理解的概念,这正是译者的职责所在,因此,译者的垂直翻译过程,实则体现出的是概念隐喻映射的作用原理。

2  语料收集与分析

根据以上理论基础,我们在The Remains of the Day英汉平行语料库中,共找到82处换译案例以及56处意译案例可供分析。具体到概念隐喻,Lakoff等学者将概念隐喻划分为3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本部分的语料分析将从以上三个方面具体剖析在The Remains of the Day這部小说中,各类隐喻所占权重对垂直翻译的影响,以及译者对于本源概念中垂直翻译部分的的具体认知过程。

2.1  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涉及概念体系之间的指称转变,概念可以通过隐喻对目标域进行系统性的概念构建,由此,目标域可以通过源域的系统性进一步被理解,从而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结构性概念隐喻。结构隐喻在垂直翻译过程中,换译部分的权重为89%,而意译部分的权重仅占26.8%。

例1:The next moment,Mrs.Taylor was showing in a well-built man,perhaps in his fifties,who judging from his dress had spent the day engaged in agricultural work.(Kazuo Ishiguro,1990:181)

接下来,泰勒太太将一位身材魁梧的汉子迎进屋内,他大约五十几岁,以其穿着判断,他已经忙了一整天农活。(冒国安,2011:170)

通常而言,提到built这个词,大家的固有认知一定是和建筑物,或者是结构相关的,在英文的原著作中,如果把well-built采取水平翻译的编码机制去运作,明显“建造得好”作为修饰人的定语是不合理的。那么此时采取垂直翻译的编码机制运作时,就可以采用结构隐喻的认知策略来理解。源域中的建筑物,可以细化个体为一砖一瓦,那么同样的道理,映射到目标域,人的身体的话,则可以细化为一血一肉。因此若原文中,用坚实、稳固来修饰建筑的话,那用来修饰人就可以用到结实、魁梧等词。看到冒国安教授的译本中,采取了换译的翻译策略,实则是将建筑物所具有的特性,系统地转移到了人的血肉之躯上。

2.2  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主要涉及空间词汇与人类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在语言表征过程中,人们倾向于使用空间词汇来构建和表征其他概念。只是在空间词汇所表征的语义上,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质。方位隐喻在垂直翻译过程中,换译部分的权重仅有3.7%,而意译部分的权重可以占到39.3%。

例2:I was by this point well on top of the situation,but the gentlemen went on laughing covertly.(Kazuo Ishiguro,1990:195)

此刻,我已经完全掌握了局面,可几位先生仍在继续窃笑着。(冒国安,2011:183)

我们会发现作品原文中有top这个词是可以表示方位的。top(顶端)一词的反义词为bottom(底部),无论在英国英语文化还是在中国汉语文化中,二者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基本上是一致的。在人们的认知中,顶部的地理位置一定是优于底部的,比如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物品的摆放,放到顶部的东西显然是比位于底部的东西要好找一些的;再更具体讲,如人民日常生活中蔬菜水果的储存,位于底部的产品相较于位于顶部的产品,可能被压坏和腐烂的概率明显要高很多的,所以在两种文化中,顶端的物品代表的是好,在体育比赛中就是冠军、第一名,而低端的物品代表差,在体育比赛中就是垫底、最后一名。所以基于人们对于顶端和底部两个不同位置的认知差异,在英文原作中on the top of the situation表达的意思就是对于局势而言是处在一个有利位置的,因此可以意译为完全掌控了局面。

2.3  实体隐喻

实体隐喻理论认为,所有的概念都可以归到世界本体的基本概念中,如我们可以使用动物的某些特质去隐喻人的性格,也可以使用植物的某些特征去隐喻其他事物本体的性质,从这个角度看,实体隐喻主要指人类使用某一实体的特征比喻另一实体的特质。实体隐喻在垂直翻译过程中,换译部分的权重只有6.1%,而意译部分的权重可达26.8%。

例3:That is to say,I have chosen to tell white lies in both instances as the simplest means of avoiding unpleasantness(Kazuo Ishiguro,1990:126)

换言之,我在上述两个市里中均选择讲述善意的谎言,是将次作为避免任何令人不快之事的最简单的方式。(冒国安,2011:183)

在英文原作中,存在white lies的表述,直面字面意思为白色的谎言,此时会存在疑惑,即谎言作为一个非实物的概念存在,前面定语部分增加颜色明显是有悖于日常理解的,而此时译者根据其含义翻译为善意的谎言,首先将一个抽象的概念具化为大家通俗易懂的心理行为状态,其次,白色在大家的认知中具有单纯、干净和善良的深层含义,因此。此处通过通过垂直翻译将该本源概念意译为善意的谎言,就是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表现,可以归因为实体隐喻的认知。

2.4  反实体隐喻

上述实体隐喻的运作原理是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过程,但是实际在外语作品汉译的过程中,也会存在具体概念抽象化的处理方式,以更加贴近读者的理解,虽占比较少,在换译部分权重1.2%,在意译部分权重7.1%,但其实际存在意译,突破了传统对于概念隐喻的分类,值得研究。

例4:I can say I am in agreement with those who say that the ability to draw up a good staff plan is the cornerstone of any decent butlers skills.(Kazuo Ishiguro,1990:5)

有人认为,制定一个完善的员工工作计划的能力是任何称职的男管家之基本素质,我是同意这一观点的。(冒国安,2011:5)

原文中存在一個有趣的概念cornerstone,不结合文章上下意看此概念的话,词义为“角落里的石头”,在实际翻译处理时译作了基本素质。cornerstone原指的是建筑物最底部的石头,我们深知金字塔的道理,底部不牢固的话,上部分建筑结构也必将受牵连,因此,此处的概念为必要组成部分,或者很重要的部分,而此时,直接换译为基本素质,将本属于原文的实际概念石头转化成为一个抽象的概念素质,从认知的角度理解,人们对于实物的认知必定是大于抽象概念的,但运用和实体隐喻相反的过程,意化为一个抽象概念,翻译效果实则是要优于实物的。

3  结论

对于本源概念翻译的分析,无论是汉语作品的外译,还是优秀外语作品引入的汉译,在翻译的过程中,具体翻译的策略选择实质上就是译者对于两种语言文化认知的筛选过程。正如上图2中的图示所体现出的,如果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本源概念属两个语言文化社团所共享的部分,也就是图中I的部分,则在概念意旨整合的过程中,直接采用点对点词条配对的方式,直接翻译就好,也就是水平翻译;而如遇到的本源概念属源语语言文化社团独享的部分,也就是图中E的部分,则需要垂直翻译,以使目标读者群能够高效、快捷地理解原作者所表达的含义,对于译者而言,在翻译的概念意旨整合的过程中,选择何种翻译策略,大部分情况下可归咎到概念隐喻的认知范畴中。而根据英汉平行语料库的数据可知,若翻译策略选择换译的方法,则大部分体现出的是结构隐喻的认知过程,将另外一个概念的整体结构嫁接到需要阐释的部分,但是意译则不同,呈现出方位隐喻、结构隐喻和实体隐喻,百花齐放的模式特征,此外还略加一点反实体隐喻的特例在其中。

参考文献:

[1]陈林海,安晓灿.英汉经济贸易语言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6 (03):4-8+15+93.

[2]何元建.论本源概念的翻译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 (03):211-219+241.

[3]李广伟,戈玲玲.基于汉英平行语料库的《论语》中本源概念英译策略研究[J].外语教学,2018,39 (01):87-91.

[4]孙凤兰.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黄帝内经》英译[J].上海翻译,2016 (02):84-88.

[5]庄雅黎.基于数据库的本源概念翻译模式探究[D].南华大学,2014.

[6]庄雅黎,戈玲玲.基于数据库的本源概念翻译模式探究——以莫言小说《丰乳肥臀》及其英译本为例[J].海外英语,2014 (07):154-156.

猜你喜欢

概念隐喻
中国外交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中美政治演讲中隐喻对比分析
汉语证券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浅析概念隐喻的运行机制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红楼梦》中红色隐喻英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