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艺术·艺术书法

2019-04-07章树长

神州·中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

章树长

摘要:书法艺术,它从一开始的简单的书写形式,经过历代书家的发展后,俨然成为了具有独特审美特征的造型艺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汉字书写的一种表达艺术形式。历经几干年沧桑总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表现出永葆青春的强大生命力。面临浩如烟海的书法文化、群星璀璨的传统书法艺术宝库,如何科学衔接传承与创新、创新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这是书法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国书法;传承;发展

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不管是从传统还是现代的角度来说,其本质都是相通的。它们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以及文化背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变化,现代书法和传统书法不断相互碰撞,现代书法取传统书法之精华,使其逐渐趋于理性化发展,相较于传统书法,它在表达形式、审美观念上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一、书法的定义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以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和独特的魅力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财富。书法将汉字形态及汉字书写艺术化,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从狭义上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使写出的文字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的一种艺术形式。

二、当代中国书法的传承

当代书法发展波澜壮阔,风云激荡,它不仅继承了民族精英文化的部分艺术特质,又延续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艺术精神和文化传统。在当前大众文化泛滥的背景下,与中国音乐、建筑、园林相比较,中国书法艺术所特有的简约而深邃、高度抽象、表现空间广阔、载情载理等一系列特质在当代文化背景下得到了继承。中国书法是高雅艺术,它无色却胜似图画的灿烂,无声却有音乐的节奏,它是高度形象与抽象的统一,简约却不简单,黑白中蕴含万般色彩,点线结字章法寄寓无限情趣。当代中国书法在突变中合理继承。当代书法与时代同步,无疑也经历了突变,但是无论在章法、结体、墨法、书体、内容、创作方法上,都有合理继承。现代书法在章法上不遵循行列的固有关系,借鉴绘画的构图规律,在黑白、疏密、轻重间追求美感;在结体上,根据个人审美追求,将汉字的偏旁部首部件变形、位移和重组;在墨法上,墨分五色已渗透到书法表现范围内,使作品呈现立体感,更具雕塑和绘画的审美意蕴;在书体上,现代书法打破了五体书的界限;在内容上,文字因素在书法中的地位下降了;创作方法上以理性的思索表达感性的情绪。当代中国书法也有美学表达与人文主义价值追求的继承。在中国书法的过去和今天,无论书法的源远流长,无论书体的异彩纷呈与神形兼备,它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构件。特别到了当代,中国书法堪称“大美不言"的典范,不仅有文字线条的笔意性情,有书体流派的交融渗透,有美学信息的传达和美学内涵的揭示,同时也蕴含了非常丰富的人文主义内涵,有对宇宙自然的思考,对社会人生的领悟,有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对精神世界的批判,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书法被赋予了一种责任、一种厚重的社会道德关怀,这也使得人文主义价值诉求成为当代中国书法的一种境界、一种特征,是当代中国书家必备的精神食粮和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中国书法未来的发展方向

要继续传承传统的技法和抽象再现的“道"。将书法绘画化固然不可取,过分的赶“时髦书风”、追“对比变化”、求“自我风格"好像也不应该。书法传统技法的传承自不用说,而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神、书法的风格特色的继承才是更重要的,如颜体踏实敦厚的儒家风范、怀素草书自由旷达的道家精神、董其昌某些草书的以禅入书,其中的思想内涵我们可以继承,如王羲之的中和儒雅、颜真卿的大气敦厚、柳公权的遒媚劲健,其中的个性书风更值得我们思考。书法艺术的大众化倾向将更明显。书法是高级艺术,但也绝不应该成为少数精英分子抒发性灵活动的小圈子,书法从殿堂到民间,从艺术到普及,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是促进和加强国民艺术素养和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手段。既要培育书法创作群体,又要培育书法鉴赏群体,既要创造書法艺术发展的文化硬件环境,又要培养广阔的文化参与群体。书法艺术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从1963年起,我国在高等院校开设了书法本科专业,经历了近50多年的历程,迄今全国有60余所本科院校招收书法专业学生,书法专业随着各大专院校相继开设书法系以及不断扩招的形式,也将随之升温。高校书法专业正在以蓬勃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书法专业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博士后一系列完整的教育体系已经健全。总之,随着国学的日益兴盛,随着书法作为民族文化的代表日益受到教育部的重视,随着艺术类专业的学科设置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不断完善、美术高考压力的增大等等,书法专业前景广阔。同时展览业是书法艺术繁盛的推手。当代中国的生产力空前发展,中国传统建筑由现代建筑所取代,展览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也蓬勃发展,中国书法作品如果不在幅式、章法、结体、点画,乃至装裱上做一番改变以适应现代建筑和现代的展览模式,则很难有广阔的生存空间。顾正视书法艺术产业化的必然性。书法创作的终极目的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是人格魅力的自然显示,是精神境界的自然体现,因此书法产业化的目的不是“去书法化",书法创作的最终目的不应该在产业化中消解。“书法产业化"是个新名词,属经济学范畴,当今时代,书法艺术不仅仅是只为欣赏,还衍生出艺术创作、书法教育培训、书法装裱、作品展览、名家书法作品和文房四宝销售、收藏、拍卖、投资等产业,同时各种书画院、艺术交流中心、书法工作室、培训班应运而生,遍地开花。书法教育的社会化和大众化普及。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多次巨大的社会变革与转型,书写材料与载体的变化,书法环境也发生了根本变化,硬笔代替软笔,与书法传统文化语境相匹配的文言文退出舞台,传统的士大夫不再是书法创作的主体,现代知识分子普遍接受了书法的教育,同时大众教育在极大普及,知识大众化成为主流,书法从知识精英的垄断中解脱出来,知识大众可以自由选择书法作为书写载体。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书法艺术的创新道路上,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书法艺术的个性,但也不要因为书法艺术的独特性而放弃与现代艺术的交流,不能把它和绘画、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割裂;另一方面始终坚持书法的民族性,同时向世界弘扬中华文化的瑰宝,建立在文化自尊基础上的国际化思路是明智之举,只有这样,才不致使中华文化的精髓被世界文化巨流所吞没。

四、结语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随着多年的发展,书法日趋理性,书法艺术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世界文化的大融合,现代书法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无论怎样创新,对经典作品的学习也是不能忘却的。只有在掌握传统书法精粹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创新突破。完全抛弃传统的做法最终是难以为继的。现代书法的发展不能脱离传统书法而独立存在。只有认清现实,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才是现代书法发展的正确之路。

参考文献:

[1]王荣国.书法的“创新意识”之思辩.华章,2010 (5).

[2]陈翠萍《“师古出新”无捷径一一浅谈中国书法的创新》,前沿,(12).

[3]曹杰钊《“主流"与“异端"一一扫描历代中国书法的创新与发展》,中山大学学报论丛,(8).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