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后数据分析对高考备考的反拨性研究
——谈谈班主任如何拿成绩单说事

2019-04-07杨夫锦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座位学业总分

杨夫锦

导语:进入高三,高考科目全面进入复习,考试训练频繁。单科训练,班内学生学业比较有相对性,而校内月考和校际联考,统一组织,网上阅卷,学生人数多,分数对高考备考具有参考性。经一次考试,班主任拿成绩单研究,有准备地与学生交流,他们有一次收获。否则,经一次考试,班主任只是告知分数,学生则在不知不觉中积累的是焦虑。因此,每次大考过后,班主任要善于拿成绩单说事,积极引导学生。

一、读出隐含信息

成绩单摆在面前,首先统计一下本班学生各科及总分的年级排名与上一次考试相比反映出的进退状况,整理对比数据。班主任重视考试数据,与“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李生峰、闫玉珍,2015:57)的表述并不矛盾,只是使用好这些数据,与本班学生交流,激发他们学业进取的强烈欲望。

为此,要研究相关细节。其一,本次考试与上次比,有多少学生年级排名进步或退步,还有多少学生维持原状。进步的数额小于退步的数额,则表明班级在本次考试中总体退步,反之则总体进步,因为名次不变的学生总是不多的。其二,进步最快10位学生的进幅状况,具名公布。进幅就是进步幅度。譬如,某生上次考试23名,下次考试15名,进幅为8。进幅大,分数客观公正,这样的学生值得研究,值得其他人学习。其三,退幅最大10位,只列退步幅度,不具名公布。退幅统计直观,如某生上次考试15名,下次考试26名,其退幅为11。退幅大的学生,也有必要深究原因。其四,班级总分前十的学生,具名公布分数(要特别标注出年级前十的学生)。考试总分超高的学生,他们的学业实力、应试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在一次考试中结合地不留遗憾,这是值得班主任引导其他学生借鉴的。其五,班级单科第一的学生(含并列),具名公布分数(要特别标注单科年级前十的学生)。一次大考,总分是由逐个单科累加而成的。实际上,总分第一的学生,也常常不止一个单科第一。

以上五个方面的数据信息整理出来,印在一张具有激励图案的A4纸上,张贴在黑板一侧的班讯栏里。栏中,被提到姓名的同学都是本班的光荣,也是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

二、提升应试能力

根据以上统计的参考数据,班主任经分组具体到对每位学生的谈话,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在总分和单科与最优秀学生的差距。查验试卷,班主任引导学生反思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状况,寻求下次考试的分数突破。

考试做题,从单科练起。上次做题的失误不能在下次出现。卷子到手,浏览试题,判断试卷难易,分配做题时间。抢时间答题,卷子难度大,容易在个别题项耗时太多,而卷子容易,在做题环节、工整书写和规范程度等方面可能会有疏漏。为此,有必要在考场注重“三个意识”和“两个境界”的养成。“三个意识”即满分意识、高分意识和得分意识。(1)满分意识。会做的题,不失分。学生平时听课要在细节上细心,也必须留意老师课堂讲评试卷的步骤和规范性。(2)高分意识。有的试题,一看有思路,但没有绝对的把握。理科题在稿纸上先演算,完善环节,减少错谬,争取少扣分。(3)得分意识。相关试题,一看没有头绪,需要冷静思考涉及哪些章节,再写一些有关联的解题步骤,就可能得分。“两个境界”,即“无我”与“无他”。考场想到“我”,努力超越过去的“我”,就是“有我”。考场想到其他的人与事,就是“有他”。“有我”或“有他”,心里不静,无法专一,做题效果大受干扰。

因此,可见应试能力的培养只能在考场中练出来,当然学科实力是基础。实践中,有些学生学业有实力考试效果差,班主任有责任寻找适宜时机进行心理疏导。对于平时学科的小测试、月考和联考,学生自己当成高考,老师监考严格,对培养“三个意识”和“两个境界”有过程性作用和涵养性作用,最终促成高考应试能力的提高。

三、实施挑战学习

看了班级成绩单和有比较的分析数据,追求学业进步的学生无论是有意识或潜意识,他们会或一如既往地努力学习,或更加投入地改变自己差弱的学科。一般来讲,还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暗暗地以班级或年级某些超强的同学为榜样,试图超越。实践表明,以上做法有效果,但挑战学习机制(杨存良、蔡建,2011)更有效果。

挑战学习,开始有主动介入也有被动介入的,最终涉及的学生都会主动参与。每次大考之后,班主任依据学生的意愿制作挑战榜,在班张贴,对参与的学生有导引作用。挑战者,研究榜样,研究自己,落实学业上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赵建永,2016)的上进理念。挑战就是挑战者追慕、学习并试图超越榜样的过程。同时,挑战也成就了榜样学生,他们会以挑战者为动力,珍惜时间和有效地利用时间。挑战的结果有超越,也有不济的。

挑战超越了,换座位。一对一挑战,挑战者分数高于榜样,直接换座位。这对挑战者来说,很刺激,有面子。对于落败的榜样来说,座位被调,学业自信受冲击,是警醒。多对一挑战,操作有讲究。如A(642分)、B(613分)、C(623分)、D(589分)和E(602分)对F(611分)挑战,D与E自然淘汰。分高优先,A先与F换座,C再与F换座,F第三次与B换座。挑战后的座位为:A[F]、B[C]、C[A]、D[D]、E[E]和F[B](中括号前的ABCDEF为具体的学生,中括号内ABCDEF指代的是挑战前的座位)。

挑战促使参与学生做到“知彼知己”(司徒博文,2006:55)。“知彼”的过程启动了,“知己”的过程随即也就开始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学生开始是不“知彼”也不“知己”。通过挑战的激发,追求超越,就演化成了“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的逻辑。再者,每一次挑战,座位的变动,实际上促进学生间相互了解,也有利于同桌间的相互学习。

四、落实精准关注

每次考试,再强的班也会有相对学业薄弱的学生。由于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学业弱、心里也不强大的学生自然挑战不过学业强悍的同学。对暂时学业弱的学生需要精准关注。

首先,班级第一排座位特意留出来,让等量数额排名最后的学生就坐。事实上,这些学生在预习、听课、作业、问题求助或应试技巧等方面有不足,有的则是受到家庭消极支持系统的干扰。坐在前排精准关注座位上的学生离老师近,离讲台近,在课堂看得见听的清,参与课堂的互动活动也极易接受老师的监督。因此,他们在班级学习的专注度较以往就高些。再者,考虑到差弱学科的转化,把这几位学生安排给相应的学科老师指导,建议他们在时机适宜的情况下主动找这些学生交流,话题不仅是学习的,也可以是生活方面的,时间稍久,就会产生文化典籍《礼记》记述的“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的效果。其三,多给关注,多给爱。实践操作中,学业弱的这八位学生还是有不同反应的。多数是期待这种安排的,认为离讲台近对自己的学业助力。也有的学生感觉是被挤兑到受精准关注的位子上,很尴尬,须努力改变局面。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需要谈话疏导,学生一般都是配合的。结果下一次考试有半数以上的学生有大进步,脱离后八名的排序,体面地离开受精准关注的座位。

关注薄弱学生,也包括学业有滑坡征兆的学生。教学现实中,有的学生有实力考分差,也有的学生考分高实力弱。研究表明有的试卷制题点落在他们知识与技能掌握短浅的章节上,有的试卷制题点落在他们擅长的章节多。班主任对这两类学生都需要辨证地谈话引导,敦促诵记基本的学科知识,完善知识体系,多做相关训练,熟能生巧,由提升能力到提升学科思维,培养学科学习的自信心。

五、结语

高三复习备考,老师教学提炼度高,联系高考制题特点,教学内容拓展得深,也发散得广。因此,学生听课要更专注,做题有质有量,确保基础扎实。在大考训练中,学生整合学科知识,精准逻辑表达,提高应试能力,形成静心静气的做题境界。考后,班主任拿成绩单说正经事,谈话让学生信服,使全体受益,有微观细节启迪,也有宏观前景表述,更是自己教书育人中“育”的价值体现。

猜你喜欢

座位学业总分
换座位
艰苦的学业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巴士上的座位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换座位
那个没抢到座位的孩子
35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