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例研究中收获

2019-04-07文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课例教案研修

◎文于

本学期,体育组在学校教导处的指导下,开展了体育学科的课例研究活动。一次又一次的集体备课、一次又一次的课堂教学跟进,促进了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参研教师内化课标理念、深入研读教材、处理教材的备课能力,提高了参研教师的观课议课能力,有效地提高了体育教研活动的实效。

一、从问题出发,让问题引导研究

我们将教学情况调查作为课例研究的切入点,组内教师收集了教学中的困难或疑惑,再进行了认真地分析、梳理,最后确定了研究的主题。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组织,增强学生安全锻炼意识”作为研究的问题,由陈刚老师执教二年级下册《双手体前向前抛掷实心球》一课。因为研究的问题是大家在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课例组老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从确定课例研究主题、集体备课、上课、议课,到再次上课需要很多次的集中讨论。虽然老师们工作繁忙,但老师们非常重视,总是准时参加。

二、落实课例研究细节,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次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如此循环往复。进行了三次这样的流程。其实,我们平时上公开课、研究课、赛课前都是这样磨课的。但是,我们却没有更好的去思考课堂观察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实验、研究、总结、形成可以进行推广的成果。课例研究给了我们这样的平台,只要我们落实课例研究细节,去思考、实验、研究、总结,即使我们的成果还不突出,执教老师和参研教师的备课能力、观课能力、评课议课能力都能得到明显提高。

1.在课例研修中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 我们按照顾泠沅教授的“行为教育”模式,在确定研究课例以后,关注个人已有经验,让参研教师先各阅读了解教材,然后带着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参与集体备课。老师们将自己的思考在课例组内进行探讨,进行反思,在交流中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不断更新理念。虽然我们备课水平参差不齐,钻研教材的深度深浅不一,但通过读教材,读大纲,分析教材,集思广益,相互切磋,我们终于达成共识,形成了新的教学设计。随后通过行动跟进(试讲)发现设计与学生实际之间的差距,再次修改设计。陈老师先后三次修改教案:从第一份教案的简略到后来教案的详实;从最初的教案目标不明确到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经过多次课堂跟进,我们努力构建有效的课堂组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增强学生安全锻炼的意识。

2、在课例研修中提高教师的观课能力 走进“课堂”做研究——以“课堂”观察为出发点。课堂观察的两大视角是:关注组织教学、关注知识传授,关注学生安全锻炼,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听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到有备而来。如果听课前没有做好准备,也没有计划和思路,听课带有较强的盲目性则听课后无法给予教师高效率的指导和建议。

我们参研教师根据所研究的问题,设计了课堂观察的内容,并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用心灵感悟课堂,在观课中学会思考课堂上师生教学行为、教学理念和教学效果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

3.在课例研修中提高教师的议课能力 课后讨论,参研教师通过课堂观察、把自己融入课堂教学中去,慢慢让自己从旁观者逐渐变成参与者,以执教教师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课后的讨论逐渐由“评课”变为“议课”,构建起了参与者围绕共同话题的平等交流。在一次次教学跟进后,参研教师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聚焦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对自己的研究任务一次比一次明确,发言也一次比一次有思考的深度,能抓住问题,做到有的放矢。有了这样的交流,大家对教材设计意图的理解更加明白,教学尺度的把握更加准确。

4.在课例研究中提高教师的上课能力 承担执教任务的陈教师在课例研修中的收获是有目共睹的。陈老师研究、处理教材的能力,课堂驾驭能力,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有效的组织手段、课堂教学的艺术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课例研究更是对陈老师意志的磨练。备课、上课、反思,再备课、再上课、再反思……三次跟进,这是一个螺旋进步的过程,这是一段化蝶的经历,痛苦而美妙。收获与打击同在,喜悦与悲伤同在,感动与信念同在!课堂教学的智慧,在与同行们一次次真诚的碰撞中迸发,升华!

总之,在课例研究的活动中,我们研究处理教材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评课议课的能力等都在课例研修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猜你喜欢

课例教案研修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立定跳远》教案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课例
《半张纸》教案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