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合作教学的有效性
2019-04-07潘汉妮
潘汉妮
引言:常言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合作学习也成为了当前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也成为了整个高中教学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1]。因此,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但是怎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这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进行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整体学习效率
近些年来,教育部对整个语文课教学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现在素质导向的兴起,让其对学生的个性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语文选修课的教学中,学生应该由其兴趣来引导进行课程的选择,提升其对课程的主动性学习,从而切实地提升其文学素养和内在气质。不过,现在的学生在选修课中的自由度很大,如何实现全面学习的目的难度较大。特别是,在高中教育中,语文在总课时的比例较低,如果依然采用以往的教学手段,可能无法满足选修的目的。因此,作为教学的主体,老师根据选修课程的要求,制作相应的教学方案。笔者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发现采取合作学习可以适应选修课程的要求。这种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主要有三个优点。
第一,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性,让其由自身的喜好来选择相应的内容,从而完成文学上的探索。第二,这种自选内容,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能够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很容易带起学生的热情。在学习中,小组成员通过合理分工,集体协作,完成资料的整理、搜集,并通过内部的沟通交流,完成内容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实践的能力,而且也让学生学会了资料的整理、收集等技能。第三,在小组学习中,也在不断培养学生间的情感,提升相互间的社交与合作能力,也让学生学会了合作中怎样尊重对方、沟通交流。
二、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直以来,由于教学手段较为传统,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就可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文学素养的培养需要长期大量的积累,不是短时间的突击学习所能达到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在课堂上讲得过多,但是学生并不能有效地接受和掌握要点。这也从侧面证明语文学习不仅需要长期的积累,更要重视教学手段和方法上的创新。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感受到语文学习更多地要求内容上的感悟,而不是死记硬背。对于教师而言,只需要对作品的背景和基础性知识进行简单地讲解,更多地放在引导学习上。传统教育中,通常是采用大班教学的方式,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同学都能够获得表现的机会。而对于没有机会表现的同学而言,长期来看就会更容易放弃思考。如果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获得应有的提升,其成绩的提升就无从谈起。但在合作学习中,每一位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沟通、自学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其主观能动性也调动了起来[2]。
例如,由于现在的学生缺乏基础的古文教育,所以在古诗鉴赏中很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很多同学抱怨传统诗词中的内容很难理解,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是这部分又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教学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的表现却并不理想。但是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示例,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等方式来掌握其内在的情感、文化背景、思想含义等。这将会让学生脱离枯燥盲目的学习,感受到诗歌内在的美,也学会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案和学习思路。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不断地激发,让他们逐渐意识到古诗题材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并感受在鉴赏过程中所获得的乐趣。
三、通过构建宽松合作学习环境,来让师生进行平等交流
课堂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教师和学生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主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融洽交流是生态协调发展的关键。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打破原有的“满堂灌教学”,就应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宽松、民主的合作学习氛围;然后在考虑开展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的时候需要对每一个学生的特质和人际交往的模式作深入的了解,然后结合各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合理搭配起能够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效率的学习小组。在这个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是以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组织者、共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教学课堂上,而不是旁观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走下讲台,学生只有在打破师生明显界线的情况下,才能和教师倾心交谈,增强小组合作的信心。这样的合作学习效率才有了保障,当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发生分歧也是很正常的,作为教师要善于觉察,及时地做好协调工作,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四、结束语
因此,这种基于小组形式的合作学习能够在语文教学中获得学生的认可。教师需要在新的课程环境下,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真正发挥合作学习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使自己的整个语文课堂教学充满勃勃生机。特别是在提高学习主动性上有着极大的优势,而且这种学习方式可以综合提升学生的合作、沟通、探索、研究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