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中传统文化渗透途径探究

2019-04-07单艳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文言文高中语文传统

单艳艳

引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语文学科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材编写方面,选文体裁分配不均匀,所涉及到的优秀传统文化种类较少。高中阶段学生即将面临高考,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学校及家长更加注重学生的升学问题。因此,在课堂之外学生极少有学习传统文化的实践机会。综上,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研究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既与笔者所学专业相关,又非常实用,能够为当下高中语文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困境与挑战

1.教学目标偏重达成知识目标 在教学目标方面,高中语文教学偏重追求达成知识目标。例如,文言文教学,教师既想实现文化目标,又想实现实用目标,通常情况下教师的惯常的做法为:朗读原文——全文翻译、词句讲解——揭示主题——分析艺术特点——背诵(课堂没有时间则留待课后完成)。但是,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在高考的压力下,往往更加注重实用目标,而忽视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新课标强调了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基本特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往往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和吸收了多少知识,而忽视学生知识的获取过程。而且一些蕴含传统文化元素的教学内容经常被“隐性”。例如文言文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显性”内容,与之相对的,文言文中所蕴含的的传统文化知识则成为了“隐性”的内容。教师主观上过分追求古汉语会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被当作一种可有可无的客观结果进而导致传统文化传承的目标变得随意而缺乏自觉性。

2.教学方法上偏重教师讲解 在教学方法上,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着重讲解轻诵读、重讲解轻感悟等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是涉及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解时,语文教师大多根据教辅资料,对文言文、古诗文中的词句含义进行机械性的翻译、讲解,而未对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深层含义进行探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机械而且在教学中教师缺乏充足的时间与精力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以至于使教学仅停留在静态的文化知识学习,而没能将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契合。但其实古诗文教学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诵读,通过诵读,带领学生感悟其中的音韵美、感悟作者的真实感情,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师生互动形式主要有教师提问,由学生回答,这是一种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方法,也是目前中学语文课堂普遍使用的师生互动方式。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不是万能的,有时会显得过于形式化,为了追求与学生互动而互动,最终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3.教学主体的传统文化素养有待加强 学生方面,存在阅读量不够,文化底蕴较差等问题。就传承传统文化和语文学习而言,阅读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我国的高中学语文教材编入了很多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但是较之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收入教材中的毕竟只是极少部分。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重,且课余时间少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够,这对在高中语文教育中传承中华文化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此外,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学生较为依赖教辅资料,例如:文言文解析宝典、教材全解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曾在某论坛讲座强调“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潜在的差生”,一个人语言的涵养,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其文化素养。传统文化教育是一场马拉松,不可忽视了学生课外文化知识的阅读。教师方面。有部分教师因本身能力的欠缺从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把握不到位,从而只能依靠散落在语文教材中的少量的传统文化内容,采用简单机械记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而单纯运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的互动、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会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没有吸引力,而且势必会影响教育效果。此外,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知识的积累和传授,从而忽视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熏陶和引导。这主要是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要面临高考,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更加注重语文的工具性。

二、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高中阶段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渐趋成熟,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健全品格修养的关键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应当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而进行,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培养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本文据此并结合新课标的相关指导建议,为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1.教学内容上,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抓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就教材选文而言,一般来说古诗词、文言文等选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要比现代文多的多,因为古诗词、文言文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教师要将其作为重点研究、深入挖掘的对象。以高中的文言文教学为例。文言文教学历来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根据笔者研究发现,当前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仍然施行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方式,教学关系依然是:老教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教师单方面硬灌,学生被动死记硬背,囫囵吞枣。此外,一直以来,由于受到高考影响,文言文教学更加强调语文知识的接受,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将文言文中的语法讲深讲透。的确,文言文教学确实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但是理解词句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文意。但在当下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将对文言词句的理解摆到了至高的位置,而将对文意思想情感的体悟放置一旁。从而导致学生对文言文中相应的文化背景,历史条件,语言的表达形式,词语的含义等了解不够深入,让学生在难以理解的情况下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导致了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厌烦、排斥的心理。而教学过程的机械、刻板,不仅使得一篇篇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范文被人为的肢解成为孤立的一个个部位,导致文言文教学索然无味,而且使得学生“敬而远之”。大大损伤了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需要转变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将词句、语法讲解与把握文章意义的时间均衡分配。新课标将课程内容规划成十八个学习任务群,其中有两个传统文化相关的学习任务群,分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教师可以对选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民意调查”。即对于学生关注度教高、兴趣较浓而又具有时代意义的传统文化,可以拿到两个学习任务群中去探讨、交流。新课标对两个学习任务群的课时建议都是36课时,故而有充足的时间让师生一起去探究学习选文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不能一成不变、以不变应万变。

2.教学方式上,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相结合 例如,采用汉语思维方式进行教学:各民族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并且二者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汉语作为汉民族共同语,它注重简明、得体、形象、生动,同时注重同时在文章中采用恰当的修辞手段,从而提升文章的整体效果而使其更具美感。由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授选文尤其是古典文学作品时,应当按照汉语的这种思维方式进行教学,梳理文章思路,并通过文字来理解选文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此外,考虑到高中阶段学生一方面学习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学生易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因此,教师还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例如可以从互联网获得相关音频、视频作为素材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们;可以让学生们扮演选文中的角色,由此可以让他们对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更好的把握,从而能更好地理解选文的中心思想。

3.教学主体上,提高文化自觉意识 一方面,教师应当提高文化自觉意识,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榜样。韩愈《师说》中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说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教师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的榜样,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储备足够渊博的传统文化知识,对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有较为全面的掌握和理解,只有教师自己精通了,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并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燃烧的最高,让学生在这种热情之中,更好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另一方面,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要求: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悟古代优秀作品的深厚文化内蕴,从而能为学生形成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从前文的研究中我们了解到高中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那么,这些内容如何能被高中学生所认识、了解,其中优秀的精华部分如何能被高中学生所接受、继承,主要取决于语文教师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自从上个世纪末中西文化大讨论以来,学术界中年轻一代认为西方文化才是现代文明的主体与核心,是现代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方向所在。而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则持贬低、否定和排斥的态度,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遗留物,是陈旧的、腐朽的、落后的文化,在当今社会起不到任何积极影响。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西方工业文明的种种弊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也渐渐为人们所认可。因此作为一线语文教师首先要热爱、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结语:高中语文教育同传统文化教育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离不开语文教育这一主阵地,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在高中语文教育中传承传统文化,让语文学科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

猜你喜欢

文言文高中语文传统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