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效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2019-04-07熊爱淑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记忆意识课堂

熊爱淑

引言:素质教育要求初中地理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的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培养地理专任教师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将各类教学方法娴熟地运用至课堂,这样做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在手段先进、生动有趣的地理课堂上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应该全身心地参与,始终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最终达到课堂高效的终极目的。

一、地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地理教学与生活脱节 初中地理学习不能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教学方法比较机械单一,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总是孤立片面的看待教学问题,缺乏发展前进主动探索问题的意识,这就使得初中地理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地理学习的意义在这样的课堂上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再也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初中的地理学习陷入一篇死地,无从探寻新的出路。实际上,地理知识都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是生活常识的沉淀,但是学生却不能有效的将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

2.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在地理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欠缺,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致使学生的学习行为过分依赖老师,没有老师引导的课堂,学生在做地理练习题时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学生平时习惯死记硬背,缺乏对于问题的理解,时间久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力都受到了束缚,有时碰到难度较大的题型时,他们马上就表现出手忙脚乱、无从下手的行为,时间久了学生就变得固步自封,思维低下,严重限制了他们对于客观问题的分析、归纳、解决能力。

3.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欠缺,学习兴趣极为欠缺 长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欠缺,学习兴趣极为欠缺,究其原因,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因而就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并且,学习过程中时间分配混乱真正投入学习的时间很少甚至几乎为零;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学生缺乏独立复习和预习的意识和能力,等等。所有这些,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自然而然的受到很大的限制,学生在这种低效的学习下会对地理产生更大的偏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地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在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知识的影子,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改革开放四十年,人们迎来了幸福的新生活,这些都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留有痕迹,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伴随而来的环境污染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损害者人们的身体健康,极大地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就需要我们国家必须把治理环境摆到议事日程上来,这样就可以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有效的地化解了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多法并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的教学互动关系到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否流畅。首先,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这需要教师放下架子,在课堂上尊重和信任每位学生,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并给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多提问、全面提问,而不是把被提问的权利交给个别学生。其次,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巧设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全体学生。最后,课堂教学是双主体、多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静心读教材,与教材互动。要用圈点批注的形式引导学生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还可以与教师互动,用提问点评或练习的形式来进行。例如,在地理学习中,等高线的地形图问题是学生普遍反映的难点问题,一些学生觉得该部分的知识比较抽象,难以记忆。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准备不同地形的图片,包含河流、山谷、丘陵、梯田等,让学生根据教师放映的图片来辨别山谷、山脊的部位,并记忆等高线的相关知识。教师也可以引入竞争的方式,让学生形成讨论小组,通过竞赛的方式来阐述山谷以及山脊的特点,并辨别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掌握不同疏密程度的等高线具有怎样的地势特点。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这种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再比如,我们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可以采用知识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以达到吸引多数学生参与学习的目的;还可以采用野外考察的形式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其情操,等等。改变了学习形式、学习环境,学生爱学、乐学。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独立的思考问题,并且有效地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预习和复习习惯开始,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即将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提前有个大概了解,明确重难点,从而确定课堂上学习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有效提高课堂学习质量。但是现实中适得其反的是学生没有提前预习的意识和习惯,导致学生的地理学习的效率低下,学习成绩的提升步难上加难。此外,对中学地理知识的学习是要对其进行理解和记忆,有些学生采用了死记硬背的方式,虽然也能够记住地理知识,但毫无疑问,其记忆的时间比较短暂,且记忆的效率也比较低下。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知识记忆提出了要求,认为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应该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教师在该情况下需要顺应教学需求,引导学生找出适当的记忆方法,从原本的死记硬背转变为理解性记忆。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为更加直观的影像或图例,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形成知识记忆。

例如:在教学生学习《气候》时,学生需要掌握的气候类型知识较多,其很难将全世界的气候类型以及分布情况都记录下来。这时,教师可以以平面图的方式将地球的南、北半球画出来,并先让学生寻找回归线,然后告诉学生回归线附近的气候情况,以回归线作为分界点,逐渐向两边扩散记忆不同位置的气候类型。而学生根据图与线的引导,自然能熟练地掌握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且在记忆的速度及质量上都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4.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力求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力求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就需要教师事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生活状况及各方面正当的客观需求,以便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采取切实可行公正、公平的标准和手段评价学生,从而能让专任教师及时的改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最优环境中不断获得更大的进步。

结语:总之,教师应该切实重视将生活实际附之于地理课堂,增强抽象知识的直观感受,让学社真正找到学习的切入口,切实投身于课堂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情感投入和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感受,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从而起到最大限度提高地理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终极目的。

猜你喜欢

记忆意识课堂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