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19-04-07陈连宝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鸡蛋科学

陈连宝

科学知识本身具有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有着极其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述它的科学语言则是抽象的,枯燥的。这就需要学生要把枯燥的书本上的知识,都要通过科学语言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问题想清楚,从而真正把两者结合起来,这种学习是有效的学习。相反,如果学生只记得一堆干巴巴的科学文字和公式,而不会运用,这样的学习便是做无用功。为了提高科学成绩,首先要使学生喜欢上科学课,对学习科学感兴趣。通过创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喜欢上科学课,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那么如何创造教学情境呢?

一、利用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源于生活,用科学知识去解释生活,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科学的必要性,学能致用,获得满足感。

在谈到“几种重要的盐”时,设计厨房的NaCL、Na2CO3的区别,通过设计实验,很容易得到NaCL和Na2CO3的性质及物质鉴别的方法。在谈到“电路设计”时,我们可以设计汽车的四个车门是否关闭的电路图。设计要求如下:汽车四个门中的任何一个没有关好,小灯泡发光提醒司机。对学生的各种设计图进行评价。并举一反三,请学生设计驾驶员不系安全带电路图,要求是当安全带系好时,相当于闭合开关S,指示灯不亮;当安全带未系时,相当于断开开关S指示灯L发光。学生通过这些实际生活情景,既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激情,觉得科学就在身边,又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更易掌握。

二、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问题”激发兴趣,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从而在学生内心产生了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的冲动。

例如:在学习“液化”时,可以问夏天农村水缸为什么“出汗”、自来水铁管为什么“滴水”等,引导学生从思考身边变化的科学道理出发认识物态变化。在学习“大气压强”时,让学生回想自己患病时吊瓶的体验,提问:输液瓶口为什么要插两根管子?为什么输液瓶要挂得高?为什么药液能匀速下落?药液滴完后血液会倒流吗?空气进入血管吗等等。在学习七下“摩擦力”时,问:“如果没有摩擦,会发生什么?”学生的猜想五花八门:行走的人永远停不下来;人无法爬上树;挂在墙上的画掉下来;钉子会从墙上掉下来…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在各种推测中对摩擦力有了更多的了解,并激发了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

三、利用抖音短视频、游戏上等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离不开”的设备了,很多学生“机不离手”,甚至有的学生为了玩手机,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其实智能手机具有电脑的功能,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喜欢抖音短视频、快手、游戏上一些跟科学教学相关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牛顿第一定律”时,播放两辆车在同一方向行驶时发生追尾碰撞的视频。由于刹车后车由于惯性,后车仍撞到前车上。观察两汽车的损坏情况,教育学生以后谨慎驾驶,注意安全。同时还能让学生了解两汽车中的司机起保护作用的是“安全气囊”或“汽车头枕”。

四、开展实验情境,唤起学生求知欲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更直观,更生动地体现了科学知识。因此,通过创造实验情境,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让学生动动手,动动脑,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自己去探究,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

学习“大气压”时,设计“瓶吞蛋”,用镊子将酒精棉放在比鸡蛋口径稍小的瓶子中,燃烧消耗氧气,将煮熟的去壳鸡蛋放在瓶口,鸡蛋被吸进瓶子里。鸡蛋是怎么进去的?学生对实验现象产生兴趣,就会学习相关知识,而且印象非常深刻。学生可能还会这样想:鸡蛋从瓶子里出来,怎么办?学生们的大脑就活跃起来了。在学习“杠杆平衡条件”后,让学生分组通过制作捕鼠器,将木板的中间固定在水平桌面边缘,木板右侧放诱饵,木板下方放大木桶。抓住老鼠很开心,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巩固了“杠杆平衡条件”的知识。学习《碱的性质》时,教师把湿润的白纸(预先用酚酞溶液)浸泡做的花,把花放入一瓶氨气中,玫瑰花(变红)出现了。学生们很好奇,就会想为什么?通过实验情境,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的成绩也就提高了。

五、利用“异常”的实验情境点燃学生学习激情

“没有思考的学习是无效的。”学习是由思考激发的,而思考源于怀疑,说明了怀疑的重要性。只有"设疑",学生才能产生"疑问"的习惯,有了疑问,才会想方设法解疑,这种解疑的过程便是求知,也只有在此过程中,思维才会得以训练,思维的积极性才会得以充分发挥。以疑激情,因疑而思,当学生想去解决问题,但靠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时,便认识到新知的重要、新技能的可贵,进而求新求知的欲望就浓起来,在解疑中便会跃跃欲试,便会刨根问底,追求根源。

例如在做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中,除了看见蓝色溶液逐渐消失,有红色固体析出外,还有铁丝表面冒气泡。这种“异常”的实验现象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对其原因进行查究。在八(下)“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出现了试管炸裂现象。如果我们批评学生不遵守规定的操作要求,会使学生害怕实验操作,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实践的能力。相反,帮学生分析试管炸裂的原因。同学们找到了实验操作不当的地方,这样做比我们重复的强调要有效的多。

当然,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创造出适合学生、活泼的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来,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鸡蛋科学
蜗牛看牙医
点击科学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科学大爆炸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神奇的鸡蛋画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从鸡蛋开始
认识鸡和鸡蛋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