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痰湿阻肺证临床观察
2019-04-07邱爱明
邱爱明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第五人民医院内科,江苏 苏州 215200)
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痰湿阻肺证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4例,均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45~72岁,平均(60.14±2.14)岁;病程5~18年,平均(12.25±1.36)年。观察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46~73岁,平均(61.25±2.22)岁;病程6~19年,平均(13.12±1.4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1]。肺功能检查FEVl/FVC<70%。FEV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可正常或下降。此外,还可出现肺总量、功能残气量和残气容量增高,肺活量减低,残气容量/肺总量增高,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降低等。胸部X线检查早期胸片不会出现明显变化,后期胸片显示肺纹理增多、紊乱或稀疏等非特征性改变。另外,动脉血气检查初期正常,疾病进展可出现呼吸衰竭。症状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喘息、胸闷等。早期没有明显的体征,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缩唇呼吸、呼吸变浅快等症状。稳定期体征特点为4周无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咳痰、喘息、气促等症状或者存在轻微症状,无发热,且两肺呼吸音减弱,或可闻及干湿性啰音。急性加重期表现为咳嗽加剧,痰量增加,痰液变稠,黄痰,且出现神志淡漠、倦怠、尿量减少、食欲下降和下肢水肿等。
病情分级:0级为呈现高危状态,症状主要为慢性咳嗽、咳痰,肺功能正常;I级为表现为轻度的咳嗽、咳痰等症状,且肺功能异常;II级为症状以加重的气流受限和活动后气急的症状为主,且存在呼吸困难的不良症状;III级为病情相对较严重,体现在气流受限、气急加重,且病情影响生活质量。
痰湿阻肺证表现为咳声重浊,夜重日轻,痰黏量多,且面部虚浮,纳呆腹胀,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COPD稳定期痰湿阻肺证;②无其他严重疾病;③可配合中药治疗;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②疾病严重,且伴有呼吸衰竭疾病;③妊娠或哺乳期;④无法配合中医治疗。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解挛平喘(广州迈特兴华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791)口服,0.1g~0.2g,1日2次;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3204)口服,10~20mL,1日3~4次,疗程1个月[1]。
观察组加用半夏厚朴汤。法半夏12g,厚朴12g,茯苓12g,紫苏叶6g,生姜6g。1日1剂,加温水1000mL煎煮,煎至100~150mL,每日早晚饭后各温服1次,疗程为3个月[2]。
3 观察指标
按照症状轻重程度评估症状包括咳嗽、咳痰、气短、脾胃胀满、发热等,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正常(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
3个月内急性发作次数,通过胸片、血常规、肺功能检测,血常规检查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肺功能检测包括通气功能、换气功能、呼吸调节功能及肺循环功能,主要为FEV1/FVC指标[3]。
4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记录与统计。临床控制:症状显著改善,积分改善率大于等于95%。显效:症状有所好转,积分改善率70%~94%。有效:症状有所改善,积分改善率30%~69%。无效:积分改善率小于30%。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半年内急性发作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半年内急性发作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FEV1/FVC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EV1/FVC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EV1/FVC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2 58.11±13.36 61.55±13.61观察组 42 57.91±13.32 70.24±17.34 t 0.351 6.201 P>0.05 <0.05
6 讨 论
COPD属中医“肺胀”范畴。是由久咳、久哮等肺疾病长年不愈而致。肺、脾、肾亏虚是缓解期的主要病机,痰、热、瘀是发作期的主要症状。“痰”贯穿始终。因此,治疗关键在于治“痰”[4]。
半夏厚补汤方中法半夏燥湿化痰,厚朴燥湿除满、下气消积、消痰平喘,茯苓健脾利湿,紫苏叶行气宽中,生姜温肺止咳。诸药合用,共奏温化痰饮、健运脾胃之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稳定期痰湿阻肺证有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