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豆联合艾灸治疗痔手术后排便困难临床观察
2019-04-07魏巍
魏 巍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肛肠科,河南 开封 475000)
手术后常有排便困难,多因患者术后肛门疼痛、恐惧排便,加之饮食不调、长期卧床等,致术后排便时间延长,引起排便困难[1]。中医认为排便困难皆由大肠传导功能失调所致,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本研究用耳穴埋豆联合艾灸治疗痔手术后排便困难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7例 ,均为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本院痔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龄27~47岁,平均(38.61±6.28)岁;病程2~6个月,平均(4.33±2.10)个月。观察组49例,男23例、女26例;年龄28~49岁,平均(39.70±5.43)岁;病程2~7个月,平均(4.50±2.03)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内科学》中便秘诊断[2],舌胖苔淡,小便清长,大便秘结腹胀;②痔手术后;③符合耳穴埋豆及艾灸适应症;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术前排便异常或长期便秘;②术后按照要求禁食;③在术后48h内即发生排便;④妊娠期。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常规干预模式。痔手术后保持手术部位清洁,便后温水清洁肛门及会阴部。食用水果、蔬菜类食物,补充维生素及纤维素,减少油腻、辛辣食物。
观察组加用耳穴埋豆联合艾灸治疗。①耳穴埋豆:取便秘点、直肠、交感、大肠、内分泌,用75%酒精对耳廓消毒,固定耳廓,手持镊子将带有王不留行籽的0.5cm×0.5cm胶布放置于耳穴,并进行按压,由轻到重,力度不超过患者耐受程度,有酸、麻、胀、沉感,每穴按压1~2min,1日2~3次。②局部艾灸:取关元、气海、神阙、大肠腧、天枢等穴,将艾条点燃置于艾灸盒中,调整艾条位置及高度,放置在穴位处,在施灸过程中及时调整艾条高度,以免烫伤,1次20min,1日2次。
3 观察指标
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疼痛度,分数越低表示疼痛程度越低。
用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根据《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3]。治愈:治疗2天内排便通畅且未复发。有效:治疗3天内排便较为通畅,便质转润。无效:排便困难未见好转。
5 治疗结果
两组VAS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 (±s)
表1 两组VAS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 VAS评分(分) 住院时间(d)对照组 48 3.71±0.62 15.74±3.11观察组 49 2.53±0.55△ 12.80±4.16△
两组临床疗效比例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6 讨 论
痔手术后排便困难属中医“大便难”、“肠结”等范畴[4]。痔手术使局部经络损伤,气机、经络、阳气传导不利,气机瘀滞,通降失职,发生便秘。手术后胃肠气机受阻,阳气不通,肠道传送能力不足,大肠功能失调,使粪便长期聚集,水分大量吸收,导致大便干燥不易排出。耳穴与人体各部位息息相通,《内经》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表明刺激耳穴可起到通调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研究显示,耳穴埋豆通过按压刺激特定点的方式,可改善胃肠功能的传导,促进胃肠蠕动的形成,通调经络脏腑,形成排便意识[5]。刺激耳部大肠、直肠穴可改善局部经络通路,使气机通畅,促进胃肠蠕动;便秘点、内分泌及交感等穴可刺激肛门,《灵枢·经别》谓“足太阳……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说明肛门是经络之通道,通过刺激肛门达到通便益气之功效,进而促进排便[6]。《医学入门》记载:“凡病,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必须灸之”,因此联合艾灸治疗[7],取神阙穴为任脉要穴,任脉联络心、肝、肾、脾、胃等脏腑,因此神阙具有“脐通百脉”之功,可使百脉通畅,气血通达;天枢具有调理气血之功,长灸可调理脏腑,行滞理气,促进大肠生津;大肠腧可调理肠道气机,传导胃肠动力;关元、气海穴具有温肾益气之功,不仅可以调理三焦,并可通过温阳的作用减少手术后的疼痛,另外,艾灸以热力传导作用,温煦胃肠,调和胃肠系统。
耳穴埋豆联合艾灸可消除痔手术后排便障碍,减轻术后疼痛,加快康复进程。